心理咨询师,困于资格与水平认证迷宫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新NewTimes,作者:利珏,编辑:利珏、蔡盛,事实核查员:谭琬铮,原文标题:《心理咨询师成长蓝图:资格与水平认证的迷宫》,题图来源:AI生成慕名加入心理咨询行业的新手咨询师们,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复杂且不统一的职业培养体系中。2017年,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被取消,认证主体由国家转变为协会,改革后,行业更加注重以长程培训和个案经验为主的从业能力的鉴定。现下,心理咨询师的培养和认证变得更加多元和复杂,市场上心理咨询师资质的良莠不齐现象愈发凸显。我们不禁要问:我们如何评判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性和服务质量呢?《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咨询师水平评价规范(试行)》的推出,迈出了规范行业的重要一步。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变迁:从国家认证到行业自主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资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1年,当时由原劳动保障部委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专家制定职业资格标准,明确了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内容和知识技能要求。这些标准随后推动了二三级职业资格的制定,从2002年开始立项,2003年开考,直至2017年之前,心理咨询师的证书均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简称国家人社部)统一颁发,分为二级和三级职业资格证书。在取消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之前,行业普遍存在一种误解,即认为考取证书就是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然而,实际情况是证书与能力脱节,许多持证者缺乏必要的从业能力。华夏思源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的潘老师和作者说:“一些心理咨询师仅通过自学自考、甚至花钱买证的方式获得证书,却未能掌握实际的咨询技能”。2017年提出了放管服政策,强调简政放权,优化市场,以能力为核心,证书仅作为入门的敲门砖。自2017年起,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简称人社部)不再颁发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意在减少对证书的过度依赖,提升行业专业水平。以前的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是由国家权威认证的,现在的认证主体由国家转变为协会。证书不管是改革前还是改革后,都只是一个资格的认证,只能说明心理咨询师具备了心理咨询的理论知识,而非有专业的从业能力。在中国心理咨询行业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改革后,部分行业内的权威机构参与到了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认证工作中,即“三会一所”(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但并非所有这些机构都直接参与证书的颁发工作。实际上,证书主要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颁发。这两个单位颁发的证书学习内容接近,但侧重点不同:中科院心理所侧重理论研究,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更注重实践应用。它们都根据国家职业标准或评价规范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和证书颁发工作。此外,市面上的证书还包括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能力建设中心培训证书、国家心理健康网专业技能证书等。改革后,行业更加注重从业能力的鉴定,这个能力认证体现在长程培训和个案积累上。从业能力的关键:长程培训与个案积累尽管获取证书是进入这个行业的第一步,但真正的挑战在于后续的长程培训和实践经验积累。考证之后是否有从业能力还有待商榷。根据智晟教育、智联精诚等考证机构称,考取了证书就可以直接在壹心理、松果倾诉等平台就职,但其从业能力还并不成熟。瀚思心理是与中科院有合作项目的大型机构,其校长汪兵提到,参与者首先需要获取一个相当于心理学本科毕业水平的证书,作为行业的“敲门砖”,“考证之后,还有实操性更强的培训等待着他们”。考取证书之后的长程培训是重中之重,这是提高从业能力的必经之路。根据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心理咨询师水平评价规范(试行)》,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需要长期的系统专业培训和实践,包括专业心理课程学习、实习以及定期督导等。长程培训涵盖了专业课程、实习以及督导等多种形式的非学位再教育和培训,帮助咨询师更新知识、学习新技能。专业心理课程学习构成了长程培训的基础。这些课程包括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心理评估、心理治疗等,为心理咨询师提供了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基础。实习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重要环节。在医院或心理咨询机构的实习中,心理咨询师可以在督导的指导下接触真实案例,积累临床经验。而通过资深心理咨询师的指导,新咨询师可以及时获得反馈,改进咨询技巧。例如:北京师范大学的CARE项目为期两年,该项目强调实践应用,配备了三级督导系统,通过不少于100小时的个体和团体督导,支持受训者在实习过程中迅速成长。而个案累计时长是鉴定心理咨询师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能反映心理咨询师的临床经验、技能熟练度等。不同心理咨询机构对咨询师的应聘门槛有所不同,机构内的咨询师会根据专业水平、个案经验、督导小时数等指标分为不同的等级。心理咨询机构通常要求咨询师具备一定的个案经验,以确保他们能够熟练地处理各种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金韫(化名)提及,她在应聘一些机构时,那些机构要求咨询师至少有500小时的个案经验,而其他更为严格的机构可能要求1000小时。深圳哆唻咪心理咨询机构的最低一档价格——400元/小时的心理咨询师,经验普遍都是五到八年。高水平的咨询师能够迅速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满意,从而更快地积累个案时长。相反,专业水平不足的咨询师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积累足够的个案经验。瀚思心理校长汪兵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咨询师水平高,一个客户可能会接受10次到20次咨询,那么很快就能达到100个小时;但如果咨询师水平不高,可能需要100个客户才能达到100个小时”。个案经验不仅是咨询师专业能力的象征,也是他们服务质量的保证。财务迷宫:从证书到实践的无尽投入这种系统的专业培训和实践意味着需要咨询师的大量投入,这一过程不仅耗时,而且费用高昂。考证之后,心理咨询师需要寻找督导,即找比自己更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指导学习,以帮助解决工作中的问题。《2024中国心理行业督导现状报告》中提到,75.80%的心理咨询师每年用于督导的花费超过1000元,其中33.65%以上花费超过10000元。除了督导,参加相关的工作坊是心理咨询师学习新的心理学技术和方法、了解前沿知识的另一种方式。工作坊是一种3~5天的短期培训方式,会把整体的理论拆分成很多次来授课,适合平时需要工作的成年人学习心理学。心理咨询师徐佳麦(化名)称,“工作坊的费用从几千到上万不等”,例如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举办的的动力学取向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实务训练系列工作坊,每阶段为期三天培训费就需要3000元。为了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和提高咨询质量,心理咨询师需要定期进行“个人体验”,即寻求其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来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因为咨询师并非对心理问题免疫,长期暴露于他人的消极、痛苦等负性情绪之中,他们也很容易受到影响,这个过程称为“替代性的创伤”。他们必须管理好自己的情感,以免影响咨询效果。据中科院心理所调查显示:34.4%的心理咨询工作者有轻微焦虑倾向;4.1%的心理咨询工作者存在中度以上焦虑倾向。7.5%的心理咨询工作者有轻度抑郁风险;2.6%的心理咨询工作者有重度抑郁风险。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咨询师的状态都不同程度地被来访者影响到了,这都需要及时地调整。这样的“个人体验”通常需要自费,费用500至1000元不等。在寻找个人体验的心理咨询师时,选择与自己专业水平相当或更高的同行是较为理想的,这样可以确保获得更深入的洞察和更专业的指导,但这也意味着费用会更加高昂。心理咨询师需要持续投入金钱以保持与行业的接轨,否则会脱节。专业能力越高的心理咨询师,其需要接受的学习等级就越高,也就是在督导、个人体验、工作坊和网课层级越高,费用也会相对应增加。心理咨询工作需要持续学习,高收入伴随着高支出。小白最重要的是熬过新手期。对于许多经济基础条件没有那么优越的新手咨询师而言,由于资历不够、个案不足,他们无法赚取足够的钱来支付高昂的课程学习和督导费用,这导致市面上有一部分咨询师是资历不够的。2023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心理健康蓝皮书,书中专题报告了《2022年心理咨询工作者职业状况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心理工作者累计受训时长,中位数约为3年。资料来源:《2022年心理咨询工作者职业状况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从督导的费用到工作坊的学习,再到个人体验的必要性,每一步都不可或缺,同时也是他们必须面对的经济现实,复杂的培训体系和在经济压力下寻找到的平衡都会影响到他们的资质水平。实操与理论并重:《心理咨询师水平评价规范》目前,良莠不齐的心理咨询师与复杂且不统一的培养体系不无关系。自2017年取消资质证书后,至今尚未出现新的统一标准。而在2023年12月20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与中国心理学会联手推出了《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咨询师水平评价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填补了这一空白。《规范》对心理咨询师水平评价工作进行了全面规范,包括对培训机构、培训教师、见习实习基地的认定管理,以及对继续教育项目和学时的认定。瀚思心理的校长汪兵提及该体系要求严格,对培训和督导都有认证要求。例如:考试、培训过程需要打卡。《规范》要求,申请心理咨询师水平评价工作理论课程教师认定和实务课程教师认定的专业人员需要提交相关证明材料,这是对培训过程的一种监督和记录,类似于打卡制度,以确保学员真正参与了课程。在继续教育学时的认定上,《规范》要求心理咨询师定期参加继续教育项目,以保持和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些项目包括专业培训和学术活动,覆盖心理学的各个方面,从理论到实践,从最新研究成果到行业动态。尽管该《规范》填补了诸多空白,但仍旧存在局限性。当作者向曾是咨询师的王玥(化名)询问《规范》是否能有效限制行业乱象时,她称,《规范》的管辖范围有限,只会在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体系内进行规范,协会圈子之外的小机构,《规范》很难有约束力。《规范》目前处于试行阶段,在实际应用中正在不断优化和完善,为行业规范化提供了驱动力。例如,《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依据《规范》设定心理咨询师的等级、准入门槛和教育要求,并对涉及未成年人的心理服务人员提出更高标准。条例强化从业禁止和强制报告制度,建立严格评价体系,强调执业经验、职业伦理、督导和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该水平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心理咨询师的实际经验和能力,“希望这个体系能成为心理行业的规范性标准,”汪兵如是说。

1月 10, 2025 - 01:13
 3660
心理咨询师,困于资格与水平认证迷宫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新NewTimes,作者:利珏,编辑:利珏、蔡盛,事实核查员:谭琬铮,原文标题:《心理咨询师成长蓝图:资格与水平认证的迷宫》,题图来源:AI生成


慕名加入心理咨询行业的新手咨询师们,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复杂且不统一的职业培养体系中。


2017年,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被取消,认证主体由国家转变为协会,改革后,行业更加注重以长程培训和个案经验为主的从业能力的鉴定。现下,心理咨询师的培养和认证变得更加多元和复杂,市场上心理咨询师资质的良莠不齐现象愈发凸显。


我们不禁要问:我们如何评判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性和服务质量呢?


《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咨询师水平评价规范(试行)》的推出,迈出了规范行业的重要一步。


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变迁:从国家认证到行业自主


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资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1年,当时由原劳动保障部委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专家制定职业资格标准,明确了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内容和知识技能要求。这些标准随后推动了二三级职业资格的制定,从2002年开始立项,2003年开考,直至2017年之前,心理咨询师的证书均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简称国家人社部)统一颁发,分为二级和三级职业资格证书。


在取消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之前,行业普遍存在一种误解,即认为考取证书就是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然而,实际情况是证书与能力脱节,许多持证者缺乏必要的从业能力。华夏思源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的潘老师和作者说:“一些心理咨询师仅通过自学自考、甚至花钱买证的方式获得证书,却未能掌握实际的咨询技能”。


2017年提出了放管服政策,强调简政放权,优化市场,以能力为核心,证书仅作为入门的敲门砖。自2017年起,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简称人社部)不再颁发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意在减少对证书的过度依赖,提升行业专业水平。


以前的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是由国家权威认证的,现在的认证主体由国家转变为协会。证书不管是改革前还是改革后,都只是一个资格的认证,只能说明心理咨询师具备了心理咨询的理论知识,而非有专业的从业能力。


在中国心理咨询行业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改革后,部分行业内的权威机构参与到了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认证工作中,即“三会一所”(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但并非所有这些机构都直接参与证书的颁发工作。实际上,证书主要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颁发。这两个单位颁发的证书学习内容接近,但侧重点不同:中科院心理所侧重理论研究,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更注重实践应用。它们都根据国家职业标准或评价规范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和证书颁发工作。


此外,市面上的证书还包括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能力建设中心培训证书、国家心理健康网专业技能证书等。


改革后,行业更加注重从业能力的鉴定,这个能力认证体现在长程培训和个案积累上。


从业能力的关键:长程培训与个案积累


尽管获取证书是进入这个行业的第一步,但真正的挑战在于后续的长程培训和实践经验积累。


考证之后是否有从业能力还有待商榷。根据智晟教育、智联精诚等考证机构称,考取了证书就可以直接在壹心理、松果倾诉等平台就职,但其从业能力还并不成熟。


瀚思心理是与中科院有合作项目的大型机构,其校长汪兵提到,参与者首先需要获取一个相当于心理学本科毕业水平的证书,作为行业的“敲门砖”,“考证之后,还有实操性更强的培训等待着他们”。


考取证书之后的长程培训是重中之重,这是提高从业能力的必经之路。根据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心理咨询师水平评价规范(试行)》,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需要长期的系统专业培训和实践,包括专业心理课程学习、实习以及定期督导等。


长程培训涵盖了专业课程、实习以及督导等多种形式的非学位再教育和培训,帮助咨询师更新知识、学习新技能。


专业心理课程学习构成了长程培训的基础。这些课程包括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心理评估、心理治疗等,为心理咨询师提供了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基础。


实习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重要环节。在医院或心理咨询机构的实习中,心理咨询师可以在督导的指导下接触真实案例,积累临床经验。


而通过资深心理咨询师的指导,新咨询师可以及时获得反馈,改进咨询技巧。例如:北京师范大学的CARE项目为期两年,该项目强调实践应用,配备了三级督导系统,通过不少于100小时的个体和团体督导,支持受训者在实习过程中迅速成长。


而个案累计时长是鉴定心理咨询师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能反映心理咨询师的临床经验、技能熟练度等。


不同心理咨询机构对咨询师的应聘门槛有所不同,机构内的咨询师会根据专业水平、个案经验、督导小时数等指标分为不同的等级。心理咨询机构通常要求咨询师具备一定的个案经验,以确保他们能够熟练地处理各种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金韫(化名)提及,她在应聘一些机构时,那些机构要求咨询师至少有500小时的个案经验,而其他更为严格的机构可能要求1000小时。深圳哆唻咪心理咨询机构的最低一档价格——400元/小时的心理咨询师,经验普遍都是五到八年。


高水平的咨询师能够迅速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满意,从而更快地积累个案时长。相反,专业水平不足的咨询师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积累足够的个案经验。瀚思心理校长汪兵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咨询师水平高,一个客户可能会接受10次到20次咨询,那么很快就能达到100个小时;但如果咨询师水平不高,可能需要100个客户才能达到100个小时”。个案经验不仅是咨询师专业能力的象征,也是他们服务质量的保证。


财务迷宫:从证书到实践的无尽投入


这种系统的专业培训和实践意味着需要咨询师的大量投入,这一过程不仅耗时,而且费用高昂。


考证之后,心理咨询师需要寻找督导,即找比自己更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指导学习,以帮助解决工作中的问题。《2024中国心理行业督导现状报告》中提到,75.80%的心理咨询师每年用于督导的花费超过1000元,其中33.65%以上花费超过10000元。


除了督导,参加相关的工作坊是心理咨询师学习新的心理学技术和方法、了解前沿知识的另一种方式。工作坊是一种3~5天的短期培训方式,会把整体的理论拆分成很多次来授课,适合平时需要工作的成年人学习心理学。心理咨询师徐佳麦(化名)称,“工作坊的费用从几千到上万不等”,例如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举办的的动力学取向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实务训练系列工作坊,每阶段为期三天培训费就需要3000元。


为了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和提高咨询质量,心理咨询师需要定期进行“个人体验”,即寻求其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来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因为咨询师并非对心理问题免疫,长期暴露于他人的消极、痛苦等负性情绪之中,他们也很容易受到影响,这个过程称为“替代性的创伤”。他们必须管理好自己的情感,以免影响咨询效果。


据中科院心理所调查显示:34.4%的心理咨询工作者有轻微焦虑倾向;4.1%的心理咨询工作者存在中度以上焦虑倾向。7.5%的心理咨询工作者有轻度抑郁风险;2.6%的心理咨询工作者有重度抑郁风险。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咨询师的状态都不同程度地被来访者影响到了,这都需要及时地调整。


这样的“个人体验”通常需要自费,费用500至1000元不等。在寻找个人体验的心理咨询师时,选择与自己专业水平相当或更高的同行是较为理想的,这样可以确保获得更深入的洞察和更专业的指导,但这也意味着费用会更加高昂。


心理咨询师需要持续投入金钱以保持与行业的接轨,否则会脱节。专业能力越高的心理咨询师,其需要接受的学习等级就越高,也就是在督导、个人体验、工作坊和网课层级越高,费用也会相对应增加。


心理咨询工作需要持续学习,高收入伴随着高支出。


小白最重要的是熬过新手期。对于许多经济基础条件没有那么优越的新手咨询师而言,由于资历不够、个案不足,他们无法赚取足够的钱来支付高昂的课程学习和督导费用,这导致市面上有一部分咨询师是资历不够的。2023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心理健康蓝皮书,书中专题报告了《2022年心理咨询工作者职业状况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心理工作者累计受训时长,中位数约为3年。


资料来源:《2022年心理咨询工作者职业状况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从督导的费用到工作坊的学习,再到个人体验的必要性,每一步都不可或缺,同时也是他们必须面对的经济现实,复杂的培训体系和在经济压力下寻找到的平衡都会影响到他们的资质水平。


实操与理论并重:《心理咨询师水平评价规范》


目前,良莠不齐的心理咨询师与复杂且不统一的培养体系不无关系。


自2017年取消资质证书后,至今尚未出现新的统一标准。而在2023年12月20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与中国心理学会联手推出了《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咨询师水平评价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填补了这一空白。


《规范》对心理咨询师水平评价工作进行了全面规范,包括对培训机构、培训教师、见习实习基地的认定管理,以及对继续教育项目和学时的认定。


瀚思心理的校长汪兵提及该体系要求严格,对培训和督导都有认证要求。例如:考试、培训过程需要打卡。《规范》要求,申请心理咨询师水平评价工作理论课程教师认定和实务课程教师认定的专业人员需要提交相关证明材料,这是对培训过程的一种监督和记录,类似于打卡制度,以确保学员真正参与了课程。


在继续教育学时的认定上,《规范》要求心理咨询师定期参加继续教育项目,以保持和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些项目包括专业培训和学术活动,覆盖心理学的各个方面,从理论到实践,从最新研究成果到行业动态。


尽管该《规范》填补了诸多空白,但仍旧存在局限性。


当作者向曾是咨询师的王玥(化名)询问《规范》是否能有效限制行业乱象时,她称,《规范》的管辖范围有限,只会在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体系内进行规范,协会圈子之外的小机构,《规范》很难有约束力。


《规范》目前处于试行阶段,在实际应用中正在不断优化和完善,为行业规范化提供了驱动力。例如,《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依据《规范》设定心理咨询师的等级、准入门槛和教育要求,并对涉及未成年人的心理服务人员提出更高标准。条例强化从业禁止和强制报告制度,建立严格评价体系,强调执业经验、职业伦理、督导和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该水平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心理咨询师的实际经验和能力,“希望这个体系能成为心理行业的规范性标准,”汪兵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