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教育|五大学科竞赛收官,浙江如何捍卫霸主地位?
潮新闻讯 近日,2024年数学奥林匹克竞赛(CMO)在宁波镇海中学落幕,标志着今年五大学科竞赛正式划上圆满句号。在全部五大学科竞赛中,浙江省以98枚金牌和33人进入国家集训队继续捍卫了自己的霸主地位,领先于第二名重庆的73枚金牌和27人入选国集。自2021年从湖南手中夺回学科竞赛金牌和国集人数第一的位置以来,浙江已连续四年稳居全国第一。然而,与前几年的巨大优势相比,今年浙江的领先地位已不再高枕无忧。与2023年相比,浙江的金牌数减少了7枚,国集人数则足足少了13人,领先第二名重庆和湖南的优势缩小到仅6人。东道主表现亮眼,浙江略有遗憾CMO作为我国级别最高、影响最广的中学生数学竞赛,今年吸引了全国600多名参赛选手以及来自新加坡和俄罗斯的国际队伍。作为东道主,浙江派出51名选手,人数与传统竞赛强队上海持平,最终收获30枚金牌和20枚银牌。不过,浙江本届CMO仅有8人入选国家集训队,逊色于上海的12人和湖北的9人。镇海中学作为主办校表现不俗,共有11名选手参赛,拿下7金4银,其中2人入选国家集训队。相比之下,上海中学凭借邓乐言等强势选手,一举拿下8个国家集训队名额,团队整体优势突出。重庆队也异军突起,收获6名国家集训队员,团队表现超越上海、北京、湖北、浙江等地,拿下CMO团体第一名。为何浙江能成为竞赛强省?过去十年,浙江在五大学科竞赛中的表现长期领先。从2013年至2023年,浙江入选国家集训队的人数累计全国第一,且与第二名的差距逐渐拉大。2021年浙江53人入选国集,比第二名湖南多22人;2023年浙江46人入选国集,比第二名北京多13人。2024年五大学科竞赛国集人数统计。2024年五大学科竞赛金牌榜。从金牌数来看,浙江的优势还要明显,2021年,浙江拿下95枚金牌,比第二名湖南多31枚,2022年,浙江拿下91枚金牌,比第二名四川多34枚金牌,2023年,浙江拿下105枚金牌,还是比第二名北京多34枚金牌。浙江的竞赛成功得益于系统化的教育模式和各方支持:1.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镇海中学、学军中学、杭州二中等顶尖高中引领全省,在竞赛培训上经验丰富,成果显著。2.高水平教练团队:浙江通过外部引进和本地培养,打造了一支全国领先的竞赛教练员队伍。近十年,省内近30所高中曾有学生入选国家集训队,覆盖面广。3.家长的支持和投入:浙江家长普遍重视教育,并愿意投入大量资源培养孩子的个性特长,这为竞赛选手的成长提供了重要保障。浙江的领先优势为何受蚕食?但是,从2024年的五大学科竞赛成绩来看,浙江的传统优势已不再那么明显。浙江今年的金牌数和国集人数双双下降,而其他省市的表现则持续进步:重庆崛起:巴蜀中学独占6名数学国家集训队员,五大学科竞赛均有学生进入国集,人数达13人,带动全市竞赛成绩迅速提升。上海稳定发挥:上海中学继续发挥数学竞赛“一枝独秀”的优势,集训队员集中度高,培养效率高,物理也有3人入选国集。京川沪湘名校持续发力:人大附中、成都七中、华师大附属第二中学、湖南师大附属中学等名校今年有10人以上进入国家集训队。相比之下,浙江学科竞赛“遍地开花”的模式虽然公平合理,但缺乏顶级集中培养的资源倾斜,未能形成学科“顶峰”。例如,今年浙江的8名数学国家集训队员分别来自6所学校,而上海的12名队员中有8人来自上海中学,这种资源集中度的差异使得浙江在顶尖竞争中略显劣势。如何在“遍地开花”中打造“顶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浙江的竞赛优势来源于广覆盖的教育模式,但正因分散培养的特点,顶级尖子生无法像上海、重庆等地一样,集中在少数学校内接受高强度训练。面对这一现状,浙江需在保持公平性的同时,探索资源整合新路径:一是建立顶尖竞赛中心:依托镇海中学、学军中学等头部学校,整合全省资源,为极具潜力的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集中培养。二是优化培养模式:在全面推广竞赛教育的基础上,适度引入分层培养机制,早发现早培养,让资源向顶尖学生倾斜。三是强化高校合作:通过与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的深度合作,为学科竞赛输送更多科研资源和实践机会。浙江过去的竞赛成绩有目共睹,但面对全国竞赛格局的新变化,如何在“遍地开花”的基础上打造多个学科“顶峰”,很可能将成为未来保持领先的关键所在。
潮新闻讯 近日,2024年数学奥林匹克竞赛(CMO)在宁波镇海中学落幕,标志着今年五大学科竞赛正式划上圆满句号。在全部五大学科竞赛中,浙江省以98枚金牌和33人进入国家集训队继续捍卫了自己的霸主地位,领先于第二名重庆的73枚金牌和27人入选国集。
自2021年从湖南手中夺回学科竞赛金牌和国集人数第一的位置以来,浙江已连续四年稳居全国第一。然而,与前几年的巨大优势相比,今年浙江的领先地位已不再高枕无忧。与2023年相比,浙江的金牌数减少了7枚,国集人数则足足少了13人,领先第二名重庆和湖南的优势缩小到仅6人。
东道主表现亮眼,浙江略有遗憾
CMO作为我国级别最高、影响最广的中学生数学竞赛,今年吸引了全国600多名参赛选手以及来自新加坡和俄罗斯的国际队伍。
作为东道主,浙江派出51名选手,人数与传统竞赛强队上海持平,最终收获30枚金牌和20枚银牌。不过,浙江本届CMO仅有8人入选国家集训队,逊色于上海的12人和湖北的9人。
镇海中学作为主办校表现不俗,共有11名选手参赛,拿下7金4银,其中2人入选国家集训队。
相比之下,上海中学凭借邓乐言等强势选手,一举拿下8个国家集训队名额,团队整体优势突出。重庆队也异军突起,收获6名国家集训队员,团队表现超越上海、北京、湖北、浙江等地,拿下CMO团体第一名。
为何浙江能成为竞赛强省?
过去十年,浙江在五大学科竞赛中的表现长期领先。从2013年至2023年,浙江入选国家集训队的人数累计全国第一,且与第二名的差距逐渐拉大。2021年浙江53人入选国集,比第二名湖南多22人;2023年浙江46人入选国集,比第二名北京多13人。
2024年五大学科竞赛国集人数统计。
2024年五大学科竞赛金牌榜。
从金牌数来看,浙江的优势还要明显,2021年,浙江拿下95枚金牌,比第二名湖南多31枚,2022年,浙江拿下91枚金牌,比第二名四川多34枚金牌,2023年,浙江拿下105枚金牌,还是比第二名北京多34枚金牌。
浙江的竞赛成功得益于系统化的教育模式和各方支持:
1.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镇海中学、学军中学、杭州二中等顶尖高中引领全省,在竞赛培训上经验丰富,成果显著。
2.高水平教练团队:浙江通过外部引进和本地培养,打造了一支全国领先的竞赛教练员队伍。近十年,省内近30所高中曾有学生入选国家集训队,覆盖面广。
3.家长的支持和投入:浙江家长普遍重视教育,并愿意投入大量资源培养孩子的个性特长,这为竞赛选手的成长提供了重要保障。
浙江的领先优势为何受蚕食?
但是,从2024年的五大学科竞赛成绩来看,浙江的传统优势已不再那么明显。浙江今年的金牌数和国集人数双双下降,而其他省市的表现则持续进步:
重庆崛起:巴蜀中学独占6名数学国家集训队员,五大学科竞赛均有学生进入国集,人数达13人,带动全市竞赛成绩迅速提升。
上海稳定发挥:上海中学继续发挥数学竞赛“一枝独秀”的优势,集训队员集中度高,培养效率高,物理也有3人入选国集。
京川沪湘名校持续发力:人大附中、成都七中、华师大附属第二中学、湖南师大附属中学等名校今年有10人以上进入国家集训队。
相比之下,浙江学科竞赛“遍地开花”的模式虽然公平合理,但缺乏顶级集中培养的资源倾斜,未能形成学科“顶峰”。例如,今年浙江的8名数学国家集训队员分别来自6所学校,而上海的12名队员中有8人来自上海中学,这种资源集中度的差异使得浙江在顶尖竞争中略显劣势。
如何在“遍地开花”中打造“顶峰”?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浙江的竞赛优势来源于广覆盖的教育模式,但正因分散培养的特点,顶级尖子生无法像上海、重庆等地一样,集中在少数学校内接受高强度训练。
面对这一现状,浙江需在保持公平性的同时,探索资源整合新路径:
一是建立顶尖竞赛中心:依托镇海中学、学军中学等头部学校,整合全省资源,为极具潜力的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集中培养。
二是优化培养模式:在全面推广竞赛教育的基础上,适度引入分层培养机制,早发现早培养,让资源向顶尖学生倾斜。
三是强化高校合作:通过与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的深度合作,为学科竞赛输送更多科研资源和实践机会。
浙江过去的竞赛成绩有目共睹,但面对全国竞赛格局的新变化,如何在“遍地开花”的基础上打造多个学科“顶峰”,很可能将成为未来保持领先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