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守的重大原则

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守的重大原则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院)务委员会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守的重大原则。”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逻辑和内在规律,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政治智慧和使命担当,为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有方向、有原则的   改革不是改向,变革不是变色。改革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守正,就是要守住方向、守住原则、守住立场、守住命脉。脱离“守正”,改革创新就会沦为“改旗易帜”,犯不可挽回的颠覆性错误。苏东剧变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改革是有方向、有原则的。”在新时代,“守正”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些都是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体现党的性质和宗旨,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人民根本利益,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都要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充分证明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和“两个维护”的极端重要性,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充分说明了党的全面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得以不断推进、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根本政治保证。   坚持马克思主义。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就没有中国改革的成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强大思想武器,我们才能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才能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从而为生产力发展开辟道路,确保改革的正确方向。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唯有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未来改革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这就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制定改革政策、推动改革进程、驾驭改革风险、保护改革成果,更好地回答我国改革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2024年11月17日,拥有最大11000米的钻深能力、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正式入列,标志着我国深海探测关键技术装备取得重大突破。图为当日拍摄的靠泊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科考码头的大洋钻探船“梦想”号。 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摄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我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道路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锚定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始终行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上。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性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我国改革发展历史表明,毫不动摇地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改革能够实现活而不乱、活跃有序的动态平衡的基础和前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不断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推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更加健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纵深推进提供政治保障。   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既是党的主张,也是人民期盼。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近年来,随着户籍制度改革、公立医院改革、城乡养老并轨等一系列惠及民生的改革举措密集出台、落地见效,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好处。可以说,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是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逻辑和客观必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鲜明的人民立场,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把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清单转化为改革的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切实提升改革的精准性、针对性、实效性,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二、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   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创新为守正注入新的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始终坚守守正创新这一重大原则,关键是把握好“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关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结合起来,既要有道不变、志不改的强大定力,又要有敢创新、勇攻坚的锐气胆魄。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我们党一百多年的奋斗史,就是一部守正创新的探索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在“改”,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强大定力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声音,也是改革所向。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如此大变局非一时一事、一域一国之变,乃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能否应对好这一大变局,关键在于能否做到直面矛盾问题不回避、铲除顽瘴痼疾不含糊、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关键要看是否有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要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破解的重大体制机制问题,着力解决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发展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有悖社会公平正义的焦点热点问题,以解决问题为突破口,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进军。   突出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主要任务是完善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积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牢牢抓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着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兼顾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长期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大力推进各个方面创新。推动改革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取得新突破新成效,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就要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实践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全面协调推进各方面改革,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突破一切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束缚和思想障碍,敢于提出引领时代潮流的新理念、新主张、新战略,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具有世界意义的创新理论成果,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迸发更加强大的真理力量。要大力推进实践创新。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增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推动改革举措落实落细落到位,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积极营造崇尚创新、鼓励创新、勇于创新的浓厚氛围,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要大力推进制度创新。紧紧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以“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要大力推进文化创新。走好“两个结合”之路,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不忘本来的历史文化自觉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吸收外来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以面向未来的开放姿态满腔热忱地对待一切新生事物,更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资源、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文明资源,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让中国式现代化具备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夯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文化根基。   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批准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传承发展中华文化的高度自觉、汲取历史智慧更好走向未来的历史主动。中国国家版本馆由中央总馆文瀚阁、西安分馆文济阁、杭州分馆文润阁、广州分馆文沁阁组成。图为西安分馆文济阁(2024年11月21日摄)。 人民图片 曹欣/摄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本领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新任务、新部署、新要求,要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增强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加快转变不适应创新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工作方法,真正成为创新风气的引领者、创新环境的营造者、创新实践的推动者。   三、在守正创新中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笃守正道,以新制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一个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的历史过程,必须讲求科学方法、切实担当作为、凝聚改革共识、注重改革实效,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讲求科学方法。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坚持守正创新推进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妥善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要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以改革之力完善法治,进一步深化法治领域改革,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好发挥法治在排除改革阻力、巩固改革成果中的积极作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平等保护全体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要坚持破和立的辩证统一,破立并举、先立

十二月 5, 2024 - 12:58
 4421
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守的重大原则

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守的重大原则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院)务委员会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守的重大原则。”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逻辑和内在规律,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政治智慧和使命担当,为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有方向、有原则的

  改革不是改向,变革不是变色。改革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守正,就是要守住方向、守住原则、守住立场、守住命脉。脱离“守正”,改革创新就会沦为“改旗易帜”,犯不可挽回的颠覆性错误。苏东剧变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改革是有方向、有原则的。”在新时代,“守正”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些都是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体现党的性质和宗旨,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人民根本利益,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都要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充分证明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和“两个维护”的极端重要性,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充分说明了党的全面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得以不断推进、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根本政治保证。

  坚持马克思主义。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就没有中国改革的成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强大思想武器,我们才能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才能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从而为生产力发展开辟道路,确保改革的正确方向。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唯有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未来改革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这就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制定改革政策、推动改革进程、驾驭改革风险、保护改革成果,更好地回答我国改革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2024年11月17日,拥有最大11000米的钻深能力、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正式入列,标志着我国深海探测关键技术装备取得重大突破。图为当日拍摄的靠泊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科考码头的大洋钻探船“梦想”号。 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摄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我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道路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锚定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始终行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上。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性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我国改革发展历史表明,毫不动摇地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改革能够实现活而不乱、活跃有序的动态平衡的基础和前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不断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推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更加健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纵深推进提供政治保障。

  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既是党的主张,也是人民期盼。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近年来,随着户籍制度改革、公立医院改革、城乡养老并轨等一系列惠及民生的改革举措密集出台、落地见效,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好处。可以说,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是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逻辑和客观必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鲜明的人民立场,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把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清单转化为改革的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切实提升改革的精准性、针对性、实效性,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二、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

  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创新为守正注入新的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始终坚守守正创新这一重大原则,关键是把握好“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关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结合起来,既要有道不变、志不改的强大定力,又要有敢创新、勇攻坚的锐气胆魄。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我们党一百多年的奋斗史,就是一部守正创新的探索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在“改”,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强大定力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声音,也是改革所向。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如此大变局非一时一事、一域一国之变,乃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能否应对好这一大变局,关键在于能否做到直面矛盾问题不回避、铲除顽瘴痼疾不含糊、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关键要看是否有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要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破解的重大体制机制问题,着力解决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发展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有悖社会公平正义的焦点热点问题,以解决问题为突破口,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进军。

  突出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主要任务是完善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积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牢牢抓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着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兼顾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长期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大力推进各个方面创新。推动改革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取得新突破新成效,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就要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实践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全面协调推进各方面改革,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突破一切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束缚和思想障碍,敢于提出引领时代潮流的新理念、新主张、新战略,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具有世界意义的创新理论成果,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迸发更加强大的真理力量。要大力推进实践创新。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增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推动改革举措落实落细落到位,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积极营造崇尚创新、鼓励创新、勇于创新的浓厚氛围,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要大力推进制度创新。紧紧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以“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要大力推进文化创新。走好“两个结合”之路,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不忘本来的历史文化自觉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吸收外来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以面向未来的开放姿态满腔热忱地对待一切新生事物,更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资源、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文明资源,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让中国式现代化具备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夯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文化根基。

  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批准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传承发展中华文化的高度自觉、汲取历史智慧更好走向未来的历史主动。中国国家版本馆由中央总馆文瀚阁、西安分馆文济阁、杭州分馆文润阁、广州分馆文沁阁组成。图为西安分馆文济阁(2024年11月21日摄)。 人民图片 曹欣/摄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本领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新任务、新部署、新要求,要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增强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加快转变不适应创新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工作方法,真正成为创新风气的引领者、创新环境的营造者、创新实践的推动者。

  三、在守正创新中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笃守正道,以新制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一个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的历史过程,必须讲求科学方法、切实担当作为、凝聚改革共识、注重改革实效,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讲求科学方法。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坚持守正创新推进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妥善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要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以改革之力完善法治,进一步深化法治领域改革,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好发挥法治在排除改革阻力、巩固改革成果中的积极作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平等保护全体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要坚持破和立的辩证统一,破立并举、先立后破,该立的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在立的基础上及时破,在破立统一中实现改革蹄疾步稳。要坚持改革和开放相统一,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外贸、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要处理好部署和落实的关系,改革方案的设计必须把握客观规律,注重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增强改革取向的一致性,建立健全责任明晰、链条完整、环环相扣的工作机制,强化跟踪问效,推动改革举措落实落细落到位。

  切实担当作为。坚持守正创新推进改革,离不开“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的担当作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改革没有局外人旁观者的观念”。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把抓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争当改革促进派、实干家。要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摒弃拈轻怕重、躺平甩锅、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等一切消极心态,敢向最难之处攻坚,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来抓,既要挂帅、又要出征,亲自抓、带头干,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做到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各级各部门要正确看待干部在履职中的失误和错误,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高度统一起来,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为创新者鼓劲。

  凝聚改革共识。人心齐,泰山移。坚持守正创新推进改革,必须在凝聚改革共识上下功夫,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各方面力量汇聚起来。要切实做好改革舆论引导工作,加强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着力让改革深入人心。要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不断深化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些重大理论观点的研究和阐释,特别是加强面向基层和群众的宣传、解读,及时解疑释惑,回应社会关切,广泛凝聚共识,筑牢全党全社会共抓改革的思想基础、群众基础。要坚持用好统一战线这个重要法宝,坚持求同存异、聚同化异,积极引导干部、群众增强大局意识,正确对待改革中的利益关系调整和个人利害得失,营造充分理解改革、高度认同改革、积极参与改革、主动支持改革的良好社会环境。

  注重改革实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已经确立、蓝图已经绘就、举措已经提出,关键是抓好落实,让每一项改革举措都落地生根、见到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组织领导,压紧压实责任,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改革落实能力和水平,确保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见到实效。”要科学制定改革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明确各项改革实施主体和责任,把重大改革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检查和巡视巡察内容。要坚决防止和克服改革中的形式主义,不搞徒有其表的形象工程、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不求轰动效应,不做表面文章,只以实绩实效说话。要以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实效,对于能抓得住、抓几年就能见到成效的重点民生实事,要抓一件成一件,让人民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使改革举措真正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