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食物鸟就往哪飞,上海东滩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如何和谐联动?

11月30日,2024上海崇明东滩观鸟生活季之社区公益文化节在崇明区中兴镇富圩村自然中心举行,众多观鸟爱好者走进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东滩保护区”)和周边社区,观赏越冬水鸟,并了解、参与这里的生态保护。2024年崇明东滩观鸟生活季活动现场。活动主办方 供图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候鸟纷飞。活动主办方 供图崇明东滩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中的重要一站,每年有近百万只次候鸟迁徙经过此地。目前崇明东滩记录到的野生鸟类总数达364种,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其中包括20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与62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今年7月,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被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上海首个世界遗产。近期,大量候鸟陆续飞抵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活动主办方 供图鸟类保护从来不只是保护区内部的事,也需要周边社区的共同参与。已成功举办两年的“崇明东滩滨海社区观鸟生活节”,在今年升级为“崇明东滩观鸟生活季”,系列活动从10月持续至12月。进入第三个年头,这些活动如何促进一座鸟类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连结? 保护区如何与周边社区联动? 正是候鸟迁徙的季节,斑嘴鸭、小天鹅、反嘴鹬等正陆续赶往上海崇明东滩,气温虽低,却是这里最热闹的时候。 崇明东滩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生态修复科科长冯雪松介绍,根据上周最新调查,已有将近4.5万只水鸟抵达东滩,其中雁鸭类4万只,鸻鹬类2000多只,其他为鹭类、鸥类。其中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1只、白头鹤45只、东方白鹳4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将近2500只,小天鹅的数量在近几年整体呈增长趋势。很多鸟还在来的路上,候鸟最高峰预计在12月中旬。 当天,距离崇明东滩保护区最近的自然村——富圩村上演了生态艺术话剧、回收塑料乐器演奏,推出了崇明东滩摄影、版画等艺术作品展,举办了公益市集和环保非遗工作坊。光顾这里的不只有观鸟爱好者,还有不少当地村民。 市集上,除了湿地保护宣传册、防鸟撞贴纸、鸟类保护的文创周边,也有鸟哨、竹编、崇明糕、芦苇手作等当地特色产品。做工朴素的芦花鞋惹人注意,这是一种将芦花均匀地搓进草绳里编织而成的鞋,厚实保暖。 芦花鞋是保护区和周边村子联动的产物。崇明东滩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宣传教育科副科长崔百惠说,崇明东滩的芦苇会进行轮割使其更好地生长。割芦苇会雇佣周边村民,而再利用环节,保护区与专业机构合作培训村里的妇女学习芦苇工艺品制作手艺。芦苇的用处很多,目前还处于探索开发阶段,未来村民们掌握了手艺可以自己做活动、创业。 她还表示,周边居民为保护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崇明东滩生态大堤外侧,受洋流、季风和潮汐共同作用,不时汇集大量海漂垃圾,严重影响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如果鸟类、底栖动物等误食,可能直接威胁健康甚至引起死亡。因此,崇明东滩持续开展海漂垃圾清理工作,每年开展二十余场“清洁湿地”志愿者活动,周边村庄居民作为海洋垃圾巡护员,负责活动保障以及捡拾垃圾的后续预处理与清运工作,助力保护区管理工作的开展。 崔百惠说,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后,访客量有所增长,周末的预约名额总是早早抢空。生态观光有望带动周边的民宿、农家乐,为村民创造更多的增收途径。 公民科学调查志愿者将参与鸟类监测 富圩村村民老江也穿梭在市集里,东看看西望望,尝了几口青草沙米酒,听听摊主们介绍摊位上的各种小东西。看见入侵物种海狸鼠标本的时候,他一下子来了兴趣,“唉,我们这儿就有很多,吃庄稼蛮厉害的,你们能不能反映反映。”市集上展示了海狸鼠标本。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图老江打开了话匣子,他说,海狸鼠是这两三年变多的,既吃青苗也吃菜,“人在地里它不出来,人走了就来了,庄稼被吃了很多”;还有野鸭,“我不种水稻,人家种的就倒霉了”,一批一批的野鸭飞来吃水稻,农户也没有补偿。他感慨:“保护肯定是要保护的,要生态平衡,但有的东西太多了反而不好,还是要控制些。” “田里的野鸭子多得不得了,我每天要赶三次,不然稻子就被它吃光了。它受国家保护,我们又不敢碰,每天都要赶,还是有很大的损失。”路过的熊师傅加入对话,他是外地人,在附近承包了几百亩地,眼下正是水稻收获的季节,赶上了候鸟迁徙季,心里有些愁。 哪里有食物,鸟儿就往哪儿飞,不会在意保护区和农田的边界。因此,冯雪松表示,保护区工作人员在候鸟季的管理压力比较大,对保护区内部及周边农田的情况都需要调查,比如了解多少鸟在农田待着、是否受到干扰。 他表示,大批候鸟正在飞来,一般要待到次年3月中下旬。至于进入农田的数量,每年都有波动,今年目前还没有观察到大批量鸭子进入农田的情况。 公民科学调查志愿者将成为崇明东滩鸟类调查的重要力量。当天,30名观鸟爱好者参与了招募宣讲暨培训活动,其中就有来自附近陈家镇的观鸟爱好者,2位讲师分享了鸟类监测方法、东滩鸟类监测基本情况、冬季水鸟辨识等内容。入选的志愿者将参与崇明东滩保护区周边农田内鸟类同步调查、崇明东滩保护区内单一鸟种专项调查。崇明东滩公民科学调查志愿者招募宣讲暨培训活动现场。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图“保护区的鸟类监测人员和力量相对有限,广阔的周边农田区域调查需要更多人参与。”阿拉善SEE东海项目中心区域代表姚望指出,由于鸟类监测与日常观鸟有所区别,除了交通、时间要求外,对志愿者的知识技术、生态认知也有一定要求,希望调查结果能为保护区的科学研究与保护策略制定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十二月 1, 2024 - 10:01
 3503
哪里有食物鸟就往哪飞,上海东滩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如何和谐联动?

11月30日,2024上海崇明东滩观鸟生活季之社区公益文化节在崇明区中兴镇富圩村自然中心举行,众多观鸟爱好者走进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东滩保护区”)和周边社区,观赏越冬水鸟,并了解、参与这里的生态保护。

2024年崇明东滩观鸟生活季活动现场。活动主办方 供图

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候鸟纷飞。活动主办方 供图

崇明东滩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中的重要一站,每年有近百万只次候鸟迁徙经过此地。目前崇明东滩记录到的野生鸟类总数达364种,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其中包括20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与62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今年7月,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被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上海首个世界遗产。

近期,大量候鸟陆续飞抵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活动主办方 供图

鸟类保护从来不只是保护区内部的事,也需要周边社区的共同参与。已成功举办两年的“崇明东滩滨海社区观鸟生活节”,在今年升级为“崇明东滩观鸟生活季”,系列活动从10月持续至12月。进入第三个年头,这些活动如何促进一座鸟类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连结?

保护区如何与周边社区联动?

正是候鸟迁徙的季节,斑嘴鸭、小天鹅、反嘴鹬等正陆续赶往上海崇明东滩,气温虽低,却是这里最热闹的时候。

崇明东滩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生态修复科科长冯雪松介绍,根据上周最新调查,已有将近4.5万只水鸟抵达东滩,其中雁鸭类4万只,鸻鹬类2000多只,其他为鹭类、鸥类。其中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1只、白头鹤45只、东方白鹳4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将近2500只,小天鹅的数量在近几年整体呈增长趋势。很多鸟还在来的路上,候鸟最高峰预计在12月中旬。

当天,距离崇明东滩保护区最近的自然村——富圩村上演了生态艺术话剧、回收塑料乐器演奏,推出了崇明东滩摄影、版画等艺术作品展,举办了公益市集和环保非遗工作坊。光顾这里的不只有观鸟爱好者,还有不少当地村民。

市集上,除了湿地保护宣传册、防鸟撞贴纸、鸟类保护的文创周边,也有鸟哨、竹编、崇明糕、芦苇手作等当地特色产品。做工朴素的芦花鞋惹人注意,这是一种将芦花均匀地搓进草绳里编织而成的鞋,厚实保暖。

芦花鞋是保护区和周边村子联动的产物。崇明东滩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宣传教育科副科长崔百惠说,崇明东滩的芦苇会进行轮割使其更好地生长。割芦苇会雇佣周边村民,而再利用环节,保护区与专业机构合作培训村里的妇女学习芦苇工艺品制作手艺。芦苇的用处很多,目前还处于探索开发阶段,未来村民们掌握了手艺可以自己做活动、创业。

她还表示,周边居民为保护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崇明东滩生态大堤外侧,受洋流、季风和潮汐共同作用,不时汇集大量海漂垃圾,严重影响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如果鸟类、底栖动物等误食,可能直接威胁健康甚至引起死亡。因此,崇明东滩持续开展海漂垃圾清理工作,每年开展二十余场“清洁湿地”志愿者活动,周边村庄居民作为海洋垃圾巡护员,负责活动保障以及捡拾垃圾的后续预处理与清运工作,助力保护区管理工作的开展。

崔百惠说,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后,访客量有所增长,周末的预约名额总是早早抢空。生态观光有望带动周边的民宿、农家乐,为村民创造更多的增收途径。

公民科学调查志愿者将参与鸟类监测

富圩村村民老江也穿梭在市集里,东看看西望望,尝了几口青草沙米酒,听听摊主们介绍摊位上的各种小东西。看见入侵物种海狸鼠标本的时候,他一下子来了兴趣,“唉,我们这儿就有很多,吃庄稼蛮厉害的,你们能不能反映反映。”

市集上展示了海狸鼠标本。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图

老江打开了话匣子,他说,海狸鼠是这两三年变多的,既吃青苗也吃菜,“人在地里它不出来,人走了就来了,庄稼被吃了很多”;还有野鸭,“我不种水稻,人家种的就倒霉了”,一批一批的野鸭飞来吃水稻,农户也没有补偿。他感慨:“保护肯定是要保护的,要生态平衡,但有的东西太多了反而不好,还是要控制些。”

“田里的野鸭子多得不得了,我每天要赶三次,不然稻子就被它吃光了。它受国家保护,我们又不敢碰,每天都要赶,还是有很大的损失。”路过的熊师傅加入对话,他是外地人,在附近承包了几百亩地,眼下正是水稻收获的季节,赶上了候鸟迁徙季,心里有些愁。

哪里有食物,鸟儿就往哪儿飞,不会在意保护区和农田的边界。因此,冯雪松表示,保护区工作人员在候鸟季的管理压力比较大,对保护区内部及周边农田的情况都需要调查,比如了解多少鸟在农田待着、是否受到干扰。

他表示,大批候鸟正在飞来,一般要待到次年3月中下旬。至于进入农田的数量,每年都有波动,今年目前还没有观察到大批量鸭子进入农田的情况。

公民科学调查志愿者将成为崇明东滩鸟类调查的重要力量。当天,30名观鸟爱好者参与了招募宣讲暨培训活动,其中就有来自附近陈家镇的观鸟爱好者,2位讲师分享了鸟类监测方法、东滩鸟类监测基本情况、冬季水鸟辨识等内容。入选的志愿者将参与崇明东滩保护区周边农田内鸟类同步调查、崇明东滩保护区内单一鸟种专项调查。

崇明东滩公民科学调查志愿者招募宣讲暨培训活动现场。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图

“保护区的鸟类监测人员和力量相对有限,广阔的周边农田区域调查需要更多人参与。”阿拉善SEE东海项目中心区域代表姚望指出,由于鸟类监测与日常观鸟有所区别,除了交通、时间要求外,对志愿者的知识技术、生态认知也有一定要求,希望调查结果能为保护区的科学研究与保护策略制定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