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环褪去,文和友只能做长沙限定“网红”?

从长沙走出的现象级餐饮品牌文和友急需证明自己还没被网红流量和年轻人“抛弃”。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闻旅,作者:郭鸿云,编辑:蓝兰一2月18日,文和友总部对外表示广州文和友租约到期,不再续租。有网友此前就分享,春节期间各地旅游餐饮消费旺季,广州文和友却一直关停没营业,彼时就觉得,这个项目可能要黄了。作为长沙现象级餐饮品牌,五年前文和友刚扩张到广州的时候,也称得上风光无限。热门餐饮店排队取号,等待时长都要按小时起算,人山人海的热闹更是常态。但新鲜感一过,广州文和友很快就引来无数的避雷与吐槽,从项目风格定位到商家餐饮品质,都不合符广州本土市场的定位。比如有网友给出的“城中村”评价,认为广州文和友的做旧风格并不贴合80年代广州人的城市记忆,就是纯纯的网红餐饮店集合体。但入住的商家不仅价格贵,也没有独特的口感特色,对于爱吃的广州本地人来说体验一次基本就不会再想去第二次。不能吸引本地人,这个项目可能也就更适合外地游客作为广州新地标来打卡,从这个角度,广州文和友的选址又太偏,如果不是特别想“出片”,专门来吃饭和拍照有点浪费时间,最终结果就是餐厅不像餐厅,景点不像景点,没有能拿得出手的竞争优势。值得关注的是,广州是文和友走出长沙后落地的第一站,也是验证其摸索的“餐饮+文创”这一新模式是否能够被复制,实现规模化扩张的关键。从其2020年7月开业后的热闹到进入稳定期客流严重下滑遭遇“水土不服”的质疑也就短短三个月。这一项目后续经营,就一直伴随着质疑声和不断的商家迭代更新,一直到2024年7月时候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的一则“批前公示”,称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天河东路75号的建筑工程拟进行改造,该处为太古汇·汇坊,也是广州文和友所在之地。而新的改造计划中,不再有广州文和友的踪影,这个项目撑不下去面临倒闭的猜测就愈演愈烈。彼时文和友还在官微回应过此事,表示“没有关店计划”,但据相关媒体报道,当时广州文和友的闭店率已经达80.77%。二而文和友外出“闯荡”的第二站深圳文和友情况也没有好很多。2021年4月正式开业,2019年9月就改名为主打生蚝的“老街蚝市场”,从内到外改头换面。彼时官方给出的解释是,深圳地域品牌“老街蚝市场”是其做的第一个地域IP,是“通往‘非标’路上的勇敢一步。”也就是说,一开始主题选定和餐饮商家选择与深圳本地市场的适配程度也没那么高。但即便是及时更换了名字和主题,深圳文和友的后续经营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可查的公开信息显示,2022年年底时候其空铺率也能达7成左右。在这样高空置率的经营状态下,一直到2023年9月,深圳文和友发布公告称因受洪涝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自2023年9月8日起暂停营业。后又被曝出,其在洽谈新的商家,暂停营业期间,就是在酝酿新的转型。2024年初在与消费者见面时,果然从原来主打生蚝等海鲜,更换成了烧烤及湘菜。然而转型后的市场反馈依然不太好,从大众点评收录商家信息看,目前深圳文和友只有14个商户在正常经营,其中美食商家12家、购物商家1家、丽人美发商家1家。很多近期去过的大众点评用户评价中也提到,如今的深圳文和友即便是中午时段也比较冷清,热门餐厅都无需排队。有些用户也很怀念这里刚开业时候人山人海的热闹景象,没想到最终也难逃走向萧条的命运。为何广州、深圳两地的文和友项目都遭遇经营困境,对于这一问题的探究此前已经有过很多讨论。究其根本,还是在于根植于长沙的本土文化情怀很难在外地打动当地游客,而如何深挖当地文化故事,文和友“餐饮+文化”的模式又未免显得太过单薄。这一点在其迟迟难以落地的南京文和友项目中就有所体现。三据公开消息显示,2021年3月,文和友就签约了南京项目,选址在秦淮区长乐路132号,也是周边景点多,人流量大的优质地块儿。然而在“地方文化+美食娱乐”的模式下,如何提炼能代表南京的文化特色标签又遭遇了问题,一开始想着主打“明朝文化”,后又把策略变更为“六朝文化”,想要去深挖六朝古都的故事,运营方案、文本创作、空间设计等折腾了很久,最终也没落地执行。后又有媒体曝出,原本要建南京文和友的地块最终改为建造“金陵长乐坊”了,不再用文和友的这一相关IP,但文和友会以股东之一的身份加入新项目中。且有原南京文和友项目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原有地块儿在建的新项目虽目前没有规划文和友关联项目,但并不代表后续没有。从这样的回复看,虽然外界看来文和友的扩张项目面临种种问题,但在其团队人眼中,文和友还是很有竞争力和前景,是值得被市场期待的,信心很足。而文和友高层也在不止一次的对外采访中提到过,文和友对标的从来不是普通的美食街或者美食城,而是迪士尼,成为“中国美食界的迪士尼”。显然,文和友的这一梦想从目前的扩张情况看,是屡屡受挫的。就在文和友确认撤出广州的同一天,又有消息称其已经转战“北上”,在太原开出了华北第一家店——钟楼街1990,这个项目已经于1月底开启试营业。依然是熟悉的怀旧风格,长沙特色美食,年轻人的拍照打卡圣地。但有媒体去向文和友总部求证的时候,得到的却是否认回复,称这个项目不属于“文和友”品牌,而是文和友旗下子公司对外的合作项目。其子公司主要参与了策划、设计等运营方面的服务,没有品牌授权。这一点看与南京的“金陵长乐坊”有一些相似,地方商家认可文和友“餐饮+文化”的模式,却不再执着于要叫“文和友”的名字,借助这一超级IP的影响力。这也意味着,自深圳文和友之后,文和友品牌就再没有授权的新项目落成。如今广州文和友倒闭撤走了,就只有深圳文和友还在证明着,这个现象及超级商业体是可以对外复制的。但还能证明多久,也充满不确定性。对于文和友而言,已经站在了转折十字路口,“单一场景依赖”与“文化输出能力不足”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跳不出“餐饮+文化”的套路化模式,不能将“市井情怀”转化为可迭代的文化产品,就无法真正成功的走出长沙,也难实现成为“餐饮界迪士尼”的宏大愿景。参考文章:《开出华北首店?文和友辟谣》    第一财经《当“明星”文和友演不下去了》     鹿财经《等了两年,“文和友”不来南京了?》  现代快报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闻旅,作者:郭鸿云,编辑:蓝兰

2月 20, 2025 - 10:18
 5911
光环褪去,文和友只能做长沙限定“网红”?

从长沙走出的现象级餐饮品牌文和友急需证明自己还没被网红流量和年轻人“抛弃”。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闻旅,作者:郭鸿云,编辑:蓝兰



2月18日,文和友总部对外表示广州文和友租约到期,不再续租。


有网友此前就分享,春节期间各地旅游餐饮消费旺季,广州文和友却一直关停没营业,彼时就觉得,这个项目可能要黄了。


作为长沙现象级餐饮品牌,五年前文和友刚扩张到广州的时候,也称得上风光无限。热门餐饮店排队取号,等待时长都要按小时起算,人山人海的热闹更是常态。


但新鲜感一过,广州文和友很快就引来无数的避雷与吐槽,从项目风格定位到商家餐饮品质,都不合符广州本土市场的定位。


比如有网友给出的“城中村”评价,认为广州文和友的做旧风格并不贴合80年代广州人的城市记忆,就是纯纯的网红餐饮店集合体。但入住的商家不仅价格贵,也没有独特的口感特色,对于爱吃的广州本地人来说体验一次基本就不会再想去第二次。



不能吸引本地人,这个项目可能也就更适合外地游客作为广州新地标来打卡,从这个角度,广州文和友的选址又太偏,如果不是特别想“出片”,专门来吃饭和拍照有点浪费时间,最终结果就是餐厅不像餐厅,景点不像景点,没有能拿得出手的竞争优势。


值得关注的是,广州是文和友走出长沙后落地的第一站,也是验证其摸索的“餐饮+文创”这一新模式是否能够被复制,实现规模化扩张的关键。


从其2020年7月开业后的热闹到进入稳定期客流严重下滑遭遇“水土不服”的质疑也就短短三个月。


这一项目后续经营,就一直伴随着质疑声和不断的商家迭代更新,一直到2024年7月时候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的一则“批前公示”,称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天河东路75号的建筑工程拟进行改造,该处为太古汇·汇坊,也是广州文和友所在之地。


而新的改造计划中,不再有广州文和友的踪影,这个项目撑不下去面临倒闭的猜测就愈演愈烈。彼时文和友还在官微回应过此事,表示“没有关店计划”,但据相关媒体报道,当时广州文和友的闭店率已经达80.77%。



而文和友外出“闯荡”的第二站深圳文和友情况也没有好很多。


2021年4月正式开业,2019年9月就改名为主打生蚝的“老街蚝市场”,从内到外改头换面。彼时官方给出的解释是,深圳地域品牌“老街蚝市场”是其做的第一个地域IP,是“通往‘非标’路上的勇敢一步。”


也就是说,一开始主题选定和餐饮商家选择与深圳本地市场的适配程度也没那么高。



但即便是及时更换了名字和主题,深圳文和友的后续经营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可查的公开信息显示,2022年年底时候其空铺率也能达7成左右。


在这样高空置率的经营状态下,一直到2023年9月,深圳文和友发布公告称因受洪涝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自2023年9月8日起暂停营业。后又被曝出,其在洽谈新的商家,暂停营业期间,就是在酝酿新的转型。


2024年初在与消费者见面时,果然从原来主打生蚝等海鲜,更换成了烧烤及湘菜。


然而转型后的市场反馈依然不太好,从大众点评收录商家信息看,目前深圳文和友只有14个商户在正常经营,其中美食商家12家、购物商家1家、丽人美发商家1家。


很多近期去过的大众点评用户评价中也提到,如今的深圳文和友即便是中午时段也比较冷清,热门餐厅都无需排队。有些用户也很怀念这里刚开业时候人山人海的热闹景象,没想到最终也难逃走向萧条的命运。



为何广州、深圳两地的文和友项目都遭遇经营困境,对于这一问题的探究此前已经有过很多讨论。究其根本,还是在于根植于长沙的本土文化情怀很难在外地打动当地游客,而如何深挖当地文化故事,文和友“餐饮+文化”的模式又未免显得太过单薄。


这一点在其迟迟难以落地的南京文和友项目中就有所体现。




据公开消息显示,2021年3月,文和友就签约了南京项目,选址在秦淮区长乐路132号,也是周边景点多,人流量大的优质地块儿。


然而在“地方文化+美食娱乐”的模式下,如何提炼能代表南京的文化特色标签又遭遇了问题,一开始想着主打“明朝文化”,后又把策略变更为“六朝文化”,想要去深挖六朝古都的故事,运营方案、文本创作、空间设计等折腾了很久,最终也没落地执行。


后又有媒体曝出,原本要建南京文和友的地块最终改为建造“金陵长乐坊”了,不再用文和友的这一相关IP,但文和友会以股东之一的身份加入新项目中。


且有原南京文和友项目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原有地块儿在建的新项目虽目前没有规划文和友关联项目,但并不代表后续没有。


从这样的回复看,虽然外界看来文和友的扩张项目面临种种问题,但在其团队人眼中,文和友还是很有竞争力和前景,是值得被市场期待的,信心很足。


而文和友高层也在不止一次的对外采访中提到过,文和友对标的从来不是普通的美食街或者美食城,而是迪士尼,成为“中国美食界的迪士尼”。


显然,文和友的这一梦想从目前的扩张情况看,是屡屡受挫的。


就在文和友确认撤出广州的同一天,又有消息称其已经转战“北上”,在太原开出了华北第一家店——钟楼街1990,这个项目已经于1月底开启试营业。依然是熟悉的怀旧风格,长沙特色美食,年轻人的拍照打卡圣地。


但有媒体去向文和友总部求证的时候,得到的却是否认回复,称这个项目不属于“文和友”品牌,而是文和友旗下子公司对外的合作项目。


其子公司主要参与了策划、设计等运营方面的服务,没有品牌授权。


这一点看与南京的“金陵长乐坊”有一些相似,地方商家认可文和友“餐饮+文化”的模式,却不再执着于要叫“文和友”的名字,借助这一超级IP的影响力。


这也意味着,自深圳文和友之后,文和友品牌就再没有授权的新项目落成。


如今广州文和友倒闭撤走了,就只有深圳文和友还在证明着,这个现象及超级商业体是可以对外复制的。但还能证明多久,也充满不确定性。


对于文和友而言,已经站在了转折十字路口,“单一场景依赖”与“文化输出能力不足”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跳不出“餐饮+文化”的套路化模式,不能将“市井情怀”转化为可迭代的文化产品,就无法真正成功的走出长沙,也难实现成为“餐饮界迪士尼”的宏大愿景。


参考文章:

《开出华北首店?文和友辟谣》    第一财经

《当“明星”文和友演不下去了》     鹿财经

《等了两年,“文和友”不来南京了?》  现代快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闻旅,作者:郭鸿云,编辑:蓝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