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需要第三首都:西伯利亚
《全球政治中的俄罗斯》杂志2025年第一期刊发了俄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主席团名誉主席谢尔盖·卡拉加诺夫与该委员会“西伯利亚俄罗斯:转向东方2.0”项目负责人伊利亚·科兹洛夫撰写的题为《向东转2.0,亦或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化》的文章,探讨了俄罗斯向东转问题,并认为这一转变应该更多是国内意义的转向。微信公众号“欧亚新观察”编译此文,观察者网转载仅供读者参考。 【文/ 卡拉加诺夫,编译/ 王丰文】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其规模和重要性,与历史上最严重的动荡和文明变革时期相当。以帝国主义无限消费范式为基础的全球主义模式已经显示出明显的危机迹象。 市场扩张和消费增长产生了威胁大自然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数字化带来了技术突破,同时也加剧了人类退化和社会非人性化的趋势。 地缘政治力量平衡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西方在过去五个多世纪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取得了巨大优势,这是建立在军事优势基础上的优势。20世纪,苏联破坏了它的统治地位,现在俄罗斯也扮演着同样角色。尽管集体西方试图回复其地位,但国际关系体系的根本变化表明,这是一个长期的不可逆转的进程。 世界动态的中心向东和向南移动不是暂时现象,而是一种基本趋势。 在西方文化之外形成的文明——中国、印度、阿拉伯、波斯、土耳其和奥斯曼正在崛起,而且它们的活动将决定新世界秩序的轮廓。俄罗斯以其独特的文化开放性应该成为这一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其领导者之一,成为北部欧亚的核心,成为平衡者以及军事战略的支柱。 俄罗斯以其独特文化和历史代码正在适应新的世界。为有效利用新机遇,应对新挑战,俄罗斯需要转向东方,根本性转向东方,将前一阶段有限且主要的对外经济成果提升到新水平。然而,重要的是,这一转变不应是针对外部——欧亚大陆,而更多是国内意义的转向。俄罗斯到了回到历史根源,恢复欧亚大国认同的时候了。 要优先考虑乌拉尔和西伯利亚 转向东方2.0不仅是过去阶段改变对外政策和对外经济政策的延续,而是通过“西伯利亚化”进行国家更新的综合战略,即将精神、人和经济发展的中心转向东方。这将在增强俄罗斯在迅速变化的世界中的创造性作用后,开辟出新的视野。 西伯利亚在俄罗斯发展中的历史角色及现代意义 五个世纪以来,西伯利亚一直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地缘战略和经济资源要地,它有助于巩固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并形成其民族认同。 这一广阔地区的开发是俄罗斯边界扩张的历史,是俄罗斯成为一个强大的欧亚国家的历史。它使俄罗斯成为拥有多民族和聚集在俄罗斯周围的多彩文化的伟大国家。这一进程始于16世纪,当时俄罗斯哥萨克向东扩展,征服了条件恶劣的土地,到达了太平洋沿岸。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们走过了漫长的道路,成为俄罗斯精神、坚韧和意志的象征。 资源丰富的领土变成了一个可靠的后方,加强了俄罗斯在中部的力量。俄罗斯中部平原地区曾多次受到来自西部和南部的攻击。征服西伯利亚使俄罗斯成为一个文明-国家,一个帝国。这一重大历史遗产反映在2022年俄罗斯对外政策构想中。 西伯利亚具有巨大的经济意义。首先是被称为软黄金的毛皮,然后是白银、黄金和矿产,以此为基础,俄罗斯建立和维持了强大的陆军和海军。随着时间的推移,连接西伯利亚和俄罗斯中部的关键基础设施项目,即西伯利亚大铁路建成。这条铁路建于20世纪初,象征着“迎着太阳”的运动,使这一广大地区融入全俄经济体系,加强了其与欧洲和亚洲市场的联系。 伟大的国务活动家们也认识到了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思想意义。比如,谢尔盖·维特和他的同事们发起了一场推动这一项目的强大公关运动(按现代说法),并取得了成功。俄罗斯获得了保护和发展西伯利亚的强大工具。 在苏联时期,开始了大规模的工厂建设及石油和天然气生产、森林和水资源开发项目,使该地区成为苏联战略自然财富的主要来源地。在伟大卫国战争期间,西伯利亚人在保卫国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地区的产品——从金属到食品——为胜利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顺便说一句,西伯利亚草原和乌拉尔草原的马群,使俄罗斯军队比欧洲军队更具机动性,是当年俄罗斯战胜拿破仑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西伯利亚的发展严重放缓,甚至倒退,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20世纪90年代社会经济改革的缺陷。虽然试图将西伯利亚大区的历史角色重新置于国家和社会关注的中心,并将发展中心转向东方的尝试在智力层面继续进行,但由于统治阶级缺乏兴趣而停止。 2010年初以来,俄罗斯试图转向东方市场,但结果是另一种“转向不足”。其原因包括俄罗斯大部分精英仍抱有西方中心主义思想,带有技术性质的改革没有激发起民众的热情,更重要的是,缺乏能够激励社会的明确思想。后帝国时代曾提出过“走向大洋”的口号,推动了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建设者,在苏联时期推动了北极开发和共青城建设,与此不同,向东转没有点燃起包括远东人在内的潜在受益者的热情。一方面,这一进程被视为一个“莫斯科项目”,缺乏全国性的动员思想;另一方面,这一过程引发了西伯利亚人的抵制,他们不想改变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 晚近以来,西伯利亚人参与了向东转这一概念,但此时最重要的疏漏也许是将西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地区排除在转向战略之外。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本、强大的科学潜力和发达的工业基础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由于短视的官僚决策,这些地方以及乌拉尔地区与太平洋沿岸的西伯利亚和远东仍然是脱离的。将北极纳入这一议程加剧了这一问题,进一步分散了对关键大区的关注。 尽管西伯利亚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和经济作用,但那里的人口继续以超过整个俄罗斯的速度减少,总的来说,人口潜力正在下降。此外,目前政府对西伯利亚联邦区的发展战略不仅并未激励国家和社会向前迈进,而且还引发了人们的厌倦和愤怒。这表明,有必要对这一思路进行彻底审查。 西伯利亚和乌拉尔地区的“大陆诅咒”表现为与最有前途的亚洲市场脱节,以及对日益衰弱的西方联系的依赖,并且从未被克服。直到最近几年,南部和东部的天然气和石油管道才开始建设,但大区仍然缺乏连接南方市场和北极的纵线管道。

《全球政治中的俄罗斯》杂志2025年第一期刊发了俄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主席团名誉主席谢尔盖·卡拉加诺夫与该委员会“西伯利亚俄罗斯:转向东方2.0”项目负责人伊利亚·科兹洛夫撰写的题为《向东转2.0,亦或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化》的文章,探讨了俄罗斯向东转问题,并认为这一转变应该更多是国内意义的转向。微信公众号“欧亚新观察”编译此文,观察者网转载仅供读者参考。
【文/ 卡拉加诺夫,编译/ 王丰文】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其规模和重要性,与历史上最严重的动荡和文明变革时期相当。以帝国主义无限消费范式为基础的全球主义模式已经显示出明显的危机迹象。
市场扩张和消费增长产生了威胁大自然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数字化带来了技术突破,同时也加剧了人类退化和社会非人性化的趋势。
地缘政治力量平衡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西方在过去五个多世纪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取得了巨大优势,这是建立在军事优势基础上的优势。20世纪,苏联破坏了它的统治地位,现在俄罗斯也扮演着同样角色。尽管集体西方试图回复其地位,但国际关系体系的根本变化表明,这是一个长期的不可逆转的进程。
世界动态的中心向东和向南移动不是暂时现象,而是一种基本趋势。
在西方文化之外形成的文明——中国、印度、阿拉伯、波斯、土耳其和奥斯曼正在崛起,而且它们的活动将决定新世界秩序的轮廓。俄罗斯以其独特的文化开放性应该成为这一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其领导者之一,成为北部欧亚的核心,成为平衡者以及军事战略的支柱。
俄罗斯以其独特文化和历史代码正在适应新的世界。为有效利用新机遇,应对新挑战,俄罗斯需要转向东方,根本性转向东方,将前一阶段有限且主要的对外经济成果提升到新水平。然而,重要的是,这一转变不应是针对外部——欧亚大陆,而更多是国内意义的转向。俄罗斯到了回到历史根源,恢复欧亚大国认同的时候了。
要优先考虑乌拉尔和西伯利亚
转向东方2.0不仅是过去阶段改变对外政策和对外经济政策的延续,而是通过“西伯利亚化”进行国家更新的综合战略,即将精神、人和经济发展的中心转向东方。这将在增强俄罗斯在迅速变化的世界中的创造性作用后,开辟出新的视野。
西伯利亚在俄罗斯发展中的历史角色及现代意义
五个世纪以来,西伯利亚一直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地缘战略和经济资源要地,它有助于巩固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并形成其民族认同。
这一广阔地区的开发是俄罗斯边界扩张的历史,是俄罗斯成为一个强大的欧亚国家的历史。它使俄罗斯成为拥有多民族和聚集在俄罗斯周围的多彩文化的伟大国家。这一进程始于16世纪,当时俄罗斯哥萨克向东扩展,征服了条件恶劣的土地,到达了太平洋沿岸。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们走过了漫长的道路,成为俄罗斯精神、坚韧和意志的象征。
资源丰富的领土变成了一个可靠的后方,加强了俄罗斯在中部的力量。俄罗斯中部平原地区曾多次受到来自西部和南部的攻击。征服西伯利亚使俄罗斯成为一个文明-国家,一个帝国。这一重大历史遗产反映在2022年俄罗斯对外政策构想中。
西伯利亚具有巨大的经济意义。首先是被称为软黄金的毛皮,然后是白银、黄金和矿产,以此为基础,俄罗斯建立和维持了强大的陆军和海军。随着时间的推移,连接西伯利亚和俄罗斯中部的关键基础设施项目,即西伯利亚大铁路建成。这条铁路建于20世纪初,象征着“迎着太阳”的运动,使这一广大地区融入全俄经济体系,加强了其与欧洲和亚洲市场的联系。
伟大的国务活动家们也认识到了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思想意义。比如,谢尔盖·维特和他的同事们发起了一场推动这一项目的强大公关运动(按现代说法),并取得了成功。俄罗斯获得了保护和发展西伯利亚的强大工具。
在苏联时期,开始了大规模的工厂建设及石油和天然气生产、森林和水资源开发项目,使该地区成为苏联战略自然财富的主要来源地。在伟大卫国战争期间,西伯利亚人在保卫国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地区的产品——从金属到食品——为胜利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顺便说一句,西伯利亚草原和乌拉尔草原的马群,使俄罗斯军队比欧洲军队更具机动性,是当年俄罗斯战胜拿破仑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西伯利亚的发展严重放缓,甚至倒退,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20世纪90年代社会经济改革的缺陷。虽然试图将西伯利亚大区的历史角色重新置于国家和社会关注的中心,并将发展中心转向东方的尝试在智力层面继续进行,但由于统治阶级缺乏兴趣而停止。
2010年初以来,俄罗斯试图转向东方市场,但结果是另一种“转向不足”。其原因包括俄罗斯大部分精英仍抱有西方中心主义思想,带有技术性质的改革没有激发起民众的热情,更重要的是,缺乏能够激励社会的明确思想。后帝国时代曾提出过“走向大洋”的口号,推动了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建设者,在苏联时期推动了北极开发和共青城建设,与此不同,向东转没有点燃起包括远东人在内的潜在受益者的热情。一方面,这一进程被视为一个“莫斯科项目”,缺乏全国性的动员思想;另一方面,这一过程引发了西伯利亚人的抵制,他们不想改变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
晚近以来,西伯利亚人参与了向东转这一概念,但此时最重要的疏漏也许是将西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地区排除在转向战略之外。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本、强大的科学潜力和发达的工业基础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由于短视的官僚决策,这些地方以及乌拉尔地区与太平洋沿岸的西伯利亚和远东仍然是脱离的。将北极纳入这一议程加剧了这一问题,进一步分散了对关键大区的关注。
尽管西伯利亚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和经济作用,但那里的人口继续以超过整个俄罗斯的速度减少,总的来说,人口潜力正在下降。此外,目前政府对西伯利亚联邦区的发展战略不仅并未激励国家和社会向前迈进,而且还引发了人们的厌倦和愤怒。这表明,有必要对这一思路进行彻底审查。
西伯利亚和乌拉尔地区的“大陆诅咒”表现为与最有前途的亚洲市场脱节,以及对日益衰弱的西方联系的依赖,并且从未被克服。直到最近几年,南部和东部的天然气和石油管道才开始建设,但大区仍然缺乏连接南方市场和北极的纵线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