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中共吉林省委组织部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新时代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经营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成为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多次深入国有企业考察调研,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强调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要求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施国有企业振兴专项行动,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着眼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作出一系列部署,强调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党的组织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全面领导、完成党的全部工作的重要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组织工作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新时代新征程,组织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贯彻好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科学调配组织资源,激发企业动力活力,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在服务保障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更好彰显组织工作的使命和价值。 一、强化党的领导和党建引领,筑牢国有企业的“根”和“魂”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对于国有企业的极端重要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国有企业是党领导的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企业强“根”铸“魂”,始终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 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的有机统一,要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才能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要把政治建设摆在国有企业党的建设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重大部署在国有企业贯彻执行。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引导党员干部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把学习成果体现到推动企业改革发展实践中。落实好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明确党组织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使党组织发挥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完善企业党委(党组)统一领导的体制机制,明确企业党委(党组)“议”和“定”的职责范围,建立企业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事项清单,实现治理结构融合、领导体制融合、决策机制融合,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近年来,吉林省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吉林化纤集团是一家有着60年历史的大型国有企业,是全球最大的人造丝、腈纶纤维、竹纤维生产基地。2023年6月,吉林省委对该企业提级管理,从市管企业提级纳入省管,全力支持企业发展。图为该企业碳纤维生产现场。 吉林化纤集团供图 充分发挥党建对国有企业经营发展的引领作用。企业的中心工作是生产经营,党建工作必须围绕这一中心工作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脱离经营发展,企业党建工作就缺少生命力,容易出现“自弹自唱”、“自我循环”、与中心工作“两张皮”等问题。要坚持把党建重点工作与生产经营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与改革发展重点任务结合起来,一体部署、一体推进。围绕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产业链党建等重大任务,开展企业党支部立项攻坚。深入实施国有企业党建品牌建设,结合生产经营活动探索党建工作新方式、新载体、新平台,使党组织工作贯穿企业改革发展各个环节,推动党的建设与经营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数量庞大,基层党建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做实了就是生产力。以吉林省为例,省内国有企业拥有1.29万个基层党组织、19.3万名党员,这是企业改革发展的宝贵组织资源和优势,是必须夯实筑牢的根基。要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不断织密建强企业基层党组织网络,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重视党员教育管理,抓实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党支部和党员创先争优、攻坚克难,切实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赋能增效。 二、打造堪当国有企业振兴发展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治企兴企,没有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没有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难以成事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是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骨干,是治国理政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来源,肩负着经营管理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的重要责任。把这支队伍建好、用好,对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至关重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出部署,强调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组织部门要聚焦选干部、配班子这个主责主业,精准科学选人用人,统筹推进干部选育管用,为国有企业振兴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选优配强企业领导班子。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国有企业要发展,好班子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必须做到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要以此为标准,为国有企业选配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领导班子。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突出事业为上、以事择人、以能用人的原则,根据企业经营发展需要选用人才,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拘一格、不问出处,把合适的人用到适合的岗位上。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为企业经营发展融入新思维、注入新活力。改进选贤任能方式,建立适应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竞争需要的选人用人机制,吸引一批有开拓意识、有实战经验、有职业素养、有契约精神的经营管理者,推动国有企业强化市场竞争意识、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打造青蓝相继的干部梯队。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不仅要有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企业领导人员队伍,更要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才能长江后浪推前浪,一茬接着一茬上。要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干部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坚持战略性储备、前瞻性培养、常态化配备,确保企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强化源头建设,开展国有企业高层次管培生招聘工作,推动党政机关选调生到国有企业实践锻炼,分类分层建立优秀年轻干部储备库。强化选拔使用,明确年轻干部刚性配备要求,打破隐性台阶和使用壁垒,大胆起用,用当其时,做大做强优秀年轻干部“蓄水池”。通过开展年轻干部优储、优育、优选,加强全方位全过程全链条培养,为国有企业经营发展储备一批优秀接班人。 建立多元化教育培训机制。成长为一名好干部,既要靠自身努力,也要靠组织培养。要在国有企业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推动企业干部队伍能够经得起风雨、受得住考验,能够顺应时代潮流、适应事业发展需要。强化思想淬炼,引导企业干部通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信仰信念、筑牢对党忠诚,并将理论学习和教育培训情况作为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强化政治历练,把政治训练贯穿企业干部成长全周期、教育培训全过程,开展企业领导人员政治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特别是紧盯“关键少数”,确保“头雁”不迷航、“掌舵者”不跑偏。强化实践锻炼,探索优秀年轻干部跨领域、跨企业、跨层级交流机制,为企业年轻干部强本领、长才干搭建平台。强化专业训练,分类分级举办专题培训,组织干部到国内一流企业访学、到同业头部企业研学、到其他优质企业互学,全面提升治企兴企能力本领。 三、坚持外部开发和内部培育并重,为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支撑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要把我们的事业发展好,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人才是改革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动力源泉,必须紧紧抓住人才这个根本性、关键性的资源。组织部门作为人才工作牵头抓总部门,要在建机制、搭平台、创载体、出政策上下功夫,为企业引进、留住、用好人才提供有力支持,将国有企业打造成人才高地。 打造集聚人才“强磁场”。谁拥有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如果缺少吸引人才的机制,那么企业就会慢慢变成一潭死水。要健全国有企业加快引进高端人才配套政策,建立企业急需人才引进目录,鼓励支持国有企业向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猎头公司购买服务。探索采取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方式,给予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吸引更多顶尖科技人才,提高引才质量和效率。探索实施“企业引进人才、事业单位留编、人才共享共用”的灵活引才用才模式,推动更多人才到国有企业创新创造。 2024年4月,吉林省赴国内重点地区、重点高校开展“创业奋斗 ‘就’在吉林”春季组团引才活动。图为活动现场。 吉林省委组织部供图 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引才聚才固然重要,加强人才自主培养、用好用活人才也是企业的重点任务。要坚持为人才赋能,推进校企协同育人,鼓励支持企业加大行业领军人才、基础研究人才、高端技能人才培育力度,实施“卓越工程师”和工程硕博生培养项目,开展人才“订单式”培养,为国有企业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坚持让人才有为,支持各类人才在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中挑大梁、当主角,实行项目经费包干制、战略科技人才负责制,赋予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为人才创新创造保驾护航,给人才干事创业放权松绑。 以人才牵引产学研深度融合。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紧密合作,共同开展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活动,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要推动组建教育科技产业人才联合体,鼓励国有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加强产才对接,强化项目合作和股权合作,共建研发团队和实验室,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通科研成果向产业成果的转化通道。支持国有企业建立科学家工作室,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科研人员双向流动、兼职兼薪,通过兼任外部董事、周末工程师、技术指导等方式,实现人才与企业、项目深度绑定、合作共赢。 四、坚持正向激励和从严管理相统一,激发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动力活力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关键在于激发企业中人的活力。如何激发和保护人的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从严管理,又要关心爱护,树立正向激励的鲜明导向,让他们放开手脚干事、甩开膀子创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国有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把大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 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让位”。当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时候,人就没有了危机感和成长的动力,企业发展也就会失去活力。要聚焦实践实干实效,把担当干事作为选人用人重要标尺,优化能上能下机制,释放干得好就上、干不好就下的强烈信号。实施企业“升降级”、干部“红黄牌”机制,推动企业能升能降、干部能上能下、职级能高能低、收入能增能减。打破“不到年龄不能下、不犯错误下不了”的固有思维和错误认识,旗帜鲜明提拔一批,动真碰硬调整一批,让“躺平”干部躺不住,让“佛系”干部没市场。 让考核评价风向标更精准、指挥棒更有力。考核评价是企业人员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全面掌握企业人员德才表现的
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中共吉林省委组织部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新时代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经营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成为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多次深入国有企业考察调研,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强调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要求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施国有企业振兴专项行动,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着眼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作出一系列部署,强调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党的组织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全面领导、完成党的全部工作的重要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组织工作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新时代新征程,组织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贯彻好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科学调配组织资源,激发企业动力活力,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在服务保障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更好彰显组织工作的使命和价值。
一、强化党的领导和党建引领,筑牢国有企业的“根”和“魂”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对于国有企业的极端重要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国有企业是党领导的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企业强“根”铸“魂”,始终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
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的有机统一,要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才能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要把政治建设摆在国有企业党的建设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重大部署在国有企业贯彻执行。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引导党员干部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把学习成果体现到推动企业改革发展实践中。落实好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明确党组织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使党组织发挥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完善企业党委(党组)统一领导的体制机制,明确企业党委(党组)“议”和“定”的职责范围,建立企业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事项清单,实现治理结构融合、领导体制融合、决策机制融合,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近年来,吉林省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吉林化纤集团是一家有着60年历史的大型国有企业,是全球最大的人造丝、腈纶纤维、竹纤维生产基地。2023年6月,吉林省委对该企业提级管理,从市管企业提级纳入省管,全力支持企业发展。图为该企业碳纤维生产现场。 吉林化纤集团供图
充分发挥党建对国有企业经营发展的引领作用。企业的中心工作是生产经营,党建工作必须围绕这一中心工作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脱离经营发展,企业党建工作就缺少生命力,容易出现“自弹自唱”、“自我循环”、与中心工作“两张皮”等问题。要坚持把党建重点工作与生产经营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与改革发展重点任务结合起来,一体部署、一体推进。围绕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产业链党建等重大任务,开展企业党支部立项攻坚。深入实施国有企业党建品牌建设,结合生产经营活动探索党建工作新方式、新载体、新平台,使党组织工作贯穿企业改革发展各个环节,推动党的建设与经营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数量庞大,基层党建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做实了就是生产力。以吉林省为例,省内国有企业拥有1.29万个基层党组织、19.3万名党员,这是企业改革发展的宝贵组织资源和优势,是必须夯实筑牢的根基。要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不断织密建强企业基层党组织网络,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重视党员教育管理,抓实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党支部和党员创先争优、攻坚克难,切实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赋能增效。
二、打造堪当国有企业振兴发展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治企兴企,没有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没有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难以成事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是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骨干,是治国理政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来源,肩负着经营管理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的重要责任。把这支队伍建好、用好,对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至关重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出部署,强调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组织部门要聚焦选干部、配班子这个主责主业,精准科学选人用人,统筹推进干部选育管用,为国有企业振兴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选优配强企业领导班子。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国有企业要发展,好班子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必须做到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要以此为标准,为国有企业选配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领导班子。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突出事业为上、以事择人、以能用人的原则,根据企业经营发展需要选用人才,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拘一格、不问出处,把合适的人用到适合的岗位上。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为企业经营发展融入新思维、注入新活力。改进选贤任能方式,建立适应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竞争需要的选人用人机制,吸引一批有开拓意识、有实战经验、有职业素养、有契约精神的经营管理者,推动国有企业强化市场竞争意识、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打造青蓝相继的干部梯队。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不仅要有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企业领导人员队伍,更要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才能长江后浪推前浪,一茬接着一茬上。要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干部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坚持战略性储备、前瞻性培养、常态化配备,确保企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强化源头建设,开展国有企业高层次管培生招聘工作,推动党政机关选调生到国有企业实践锻炼,分类分层建立优秀年轻干部储备库。强化选拔使用,明确年轻干部刚性配备要求,打破隐性台阶和使用壁垒,大胆起用,用当其时,做大做强优秀年轻干部“蓄水池”。通过开展年轻干部优储、优育、优选,加强全方位全过程全链条培养,为国有企业经营发展储备一批优秀接班人。
建立多元化教育培训机制。成长为一名好干部,既要靠自身努力,也要靠组织培养。要在国有企业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推动企业干部队伍能够经得起风雨、受得住考验,能够顺应时代潮流、适应事业发展需要。强化思想淬炼,引导企业干部通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信仰信念、筑牢对党忠诚,并将理论学习和教育培训情况作为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强化政治历练,把政治训练贯穿企业干部成长全周期、教育培训全过程,开展企业领导人员政治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特别是紧盯“关键少数”,确保“头雁”不迷航、“掌舵者”不跑偏。强化实践锻炼,探索优秀年轻干部跨领域、跨企业、跨层级交流机制,为企业年轻干部强本领、长才干搭建平台。强化专业训练,分类分级举办专题培训,组织干部到国内一流企业访学、到同业头部企业研学、到其他优质企业互学,全面提升治企兴企能力本领。
三、坚持外部开发和内部培育并重,为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支撑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要把我们的事业发展好,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人才是改革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动力源泉,必须紧紧抓住人才这个根本性、关键性的资源。组织部门作为人才工作牵头抓总部门,要在建机制、搭平台、创载体、出政策上下功夫,为企业引进、留住、用好人才提供有力支持,将国有企业打造成人才高地。
打造集聚人才“强磁场”。谁拥有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如果缺少吸引人才的机制,那么企业就会慢慢变成一潭死水。要健全国有企业加快引进高端人才配套政策,建立企业急需人才引进目录,鼓励支持国有企业向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猎头公司购买服务。探索采取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方式,给予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吸引更多顶尖科技人才,提高引才质量和效率。探索实施“企业引进人才、事业单位留编、人才共享共用”的灵活引才用才模式,推动更多人才到国有企业创新创造。
2024年4月,吉林省赴国内重点地区、重点高校开展“创业奋斗 ‘就’在吉林”春季组团引才活动。图为活动现场。 吉林省委组织部供图
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引才聚才固然重要,加强人才自主培养、用好用活人才也是企业的重点任务。要坚持为人才赋能,推进校企协同育人,鼓励支持企业加大行业领军人才、基础研究人才、高端技能人才培育力度,实施“卓越工程师”和工程硕博生培养项目,开展人才“订单式”培养,为国有企业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坚持让人才有为,支持各类人才在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中挑大梁、当主角,实行项目经费包干制、战略科技人才负责制,赋予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为人才创新创造保驾护航,给人才干事创业放权松绑。
以人才牵引产学研深度融合。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紧密合作,共同开展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活动,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要推动组建教育科技产业人才联合体,鼓励国有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加强产才对接,强化项目合作和股权合作,共建研发团队和实验室,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通科研成果向产业成果的转化通道。支持国有企业建立科学家工作室,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科研人员双向流动、兼职兼薪,通过兼任外部董事、周末工程师、技术指导等方式,实现人才与企业、项目深度绑定、合作共赢。
四、坚持正向激励和从严管理相统一,激发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动力活力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关键在于激发企业中人的活力。如何激发和保护人的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从严管理,又要关心爱护,树立正向激励的鲜明导向,让他们放开手脚干事、甩开膀子创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国有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把大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
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让位”。当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时候,人就没有了危机感和成长的动力,企业发展也就会失去活力。要聚焦实践实干实效,把担当干事作为选人用人重要标尺,优化能上能下机制,释放干得好就上、干不好就下的强烈信号。实施企业“升降级”、干部“红黄牌”机制,推动企业能升能降、干部能上能下、职级能高能低、收入能增能减。打破“不到年龄不能下、不犯错误下不了”的固有思维和错误认识,旗帜鲜明提拔一批,动真碰硬调整一批,让“躺平”干部躺不住,让“佛系”干部没市场。
让考核评价风向标更精准、指挥棒更有力。考核评价是企业人员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全面掌握企业人员德才表现的重要手段,是选准用好企业人员的重要基础。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构建“一业一策、一企一策”的差异化考核评价体系,考准考实企业经营发展实绩和领导人员现实表现,真正实现以考识人、以考促干。优化考核评价方式,充分释放“以业绩能力论英雄”的用人导向,以评促绩、以评增效,积极营造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良好氛围,推动国有企业增强首创精神。建立以超额利润分享为主的中长期激励机制,做到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
以严格监督管理护航国有企业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人民把国有资产交给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理,是莫大的信任。信任是最大的关怀,但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关心不能忘了严管。”在激发国有企业动力活力的同时,时刻不能放松监督管理。要坚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组织监督、出资人监督、纪检监督、巡视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社会监督等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形成监督合力。健全企业内控体系,建立制衡有效、规范有序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全过程全链条监管,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按规矩来办事。紧盯重点领域,从严控制虚增收入、融资性贸易、控股不控权、非主业投资、无边界扩张等违规行为,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和岗位的腐败,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确保国有企业长远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