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产业学院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日前,由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诸暨市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讯飞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揭牌成立。这是自2019年以来,该校与地方共建的第三个产业学院。  近年来,暨阳学院以强校融诸为发展理念,持续深化“二级学院+乡镇(街道)”校地合作模式,互动融合,实现共同发展。针对地方产业转型发展需求,先后成立中国大唐袜艺学院、中国珍珠学院、讯飞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三大产业学院,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校政行企合作新路径。2021年,中国大唐袜艺学院荣获浙江省高等院校现代产业学院优秀案例;2023年,中国珍珠学院获批省级重点支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点。三大产业学院如今已培养毕业学生691人,在读843人,为绍兴诸暨地方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教学和产业双向奔赴  暨阳学院校园大气厚重、传承文脉、彰显特色。学院按照“求真敬业、经世致用”的办学理念,实施“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个性化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诸暨产业集群优势明显,袜业、珍珠等传统优势产业通过转型升级,焕发出新的活力。  作为落户在诸暨的高校,暨阳学院挂牌成立的中国大唐袜艺学院、中国珍珠学院等现代产业学院,已为诸暨培养了一大批产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24届毕业生留在诸暨就业人数达到325人,同比增长53%。可以看出,校地培养组合拳成效明显。  产业链与教育链的融合是基于城市经济结构,以城市发展战略为指导,产业学院必须对所在城市发展战略作深入而前瞻的研判,更好地接轨产业链。产业学院需聚焦地方标志性、引领地方经济转型、独具地域韵味的产业。  “产业学院因产业而得名,依托产业、深耕产业、赋能产业,是产业学院发展的基因密码和生存之道。近些年来,我们不断根据产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产业发展优化人才培养,为诸暨的产业输送优秀的应用型人才。”暨阳学院院长徐光辉说。  学院始终聚焦区域产业需要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着眼于顶层设计和持续发展机制开展系统探索与改革。《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0—2035)》《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高水平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系统谋划了学院各项事业高水平发展,产业学院的规划发展在两份文件中均占据了重要篇幅。  徐光辉介绍,暨阳学院始终秉持校地“共生共荣、共兴共赢”发展道路,积极开拓、争取各类资源,加强校政行企协同,实现专业与企业、专业群与产业链的有机对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城市如脉,高校如血。暨阳学院扎根诸暨,学院的成长为诸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同时,暨阳学院立足诸暨、辐射周边,不断创新办学模式,把人才的“满天星”聚成“一团火”,形成幂次级的增长态势,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对于企业来说,需要更多复合型人才来支撑企业发展。以诸暨袜企匠心针织为例,企业从此前的注重生产到如今的重视品牌建设,这一变化使得企业增大了对品牌运营方面的人才需求。“岗位面临调整,就会存在人才短缺,好在我们有相应的人才培养学院,解决了企业用人的后顾之忧。”匠心针织相关负责人说。  值得一提的是,正因为产业学院让产业集群和地方高校靠得越来越近,目前,暨阳学院除了学历教育,还推出面向地方产业工人的非学历教育项目,不断助力提升技能人才的实践能力和水平。  学院与区域同频共振  就读暨阳学院中国大唐袜艺学院之前,梁池琳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在社交平台上从事袜业品牌运营。  袜艺设计、品牌运营、新媒体合作……今年暑假,她在诸暨一家袜企开始了实习之路。9月起,作为大四学生的她,一边在学校上课,一边前往企业实习,成了日常。“学校为我们推荐了实习岗位,让我可以更加直观了解袜业产业,也让我对诸暨的产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梁池琳说。  时尚设计创新班、时尚袜艺设计班、袜业机械班、首饰设计与制作班、生态养殖与开发……针对地方经济发展,暨阳学院的产业学院开设了独具特色的课程。  “我们特别关注人才培养和就业实践的有效衔接,开展暑期产业顶岗实习,已经有123名同学留诸参与实习。”大唐袜艺学院院长何红光介绍。  大唐袜艺学院还联合“政校行企”,重点围绕袜业机械智造、袜业营销(贸易)、袜业创新设计、袜业时尚文化等四个方面开展项目申报、教材编撰、基地建设、产业服务,实现学院教学模式与企业生产模式协同联动。  地方产业形态的变化使产业集群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进而引发教育组织形态的变革。为应对诸暨珍珠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从养殖加工方面转变成了艺术设计、运营营销等领域,中国珍珠学院专注于培养贴合珍珠产业的具备高度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引领产业升级并灵活应对市场变革。教育链课程体系全面覆盖珍珠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如珍珠首饰设计艺术、珠宝市场营销策略、珍珠品质鉴定与选购等,实现了教育与产业的无缝对接。  “随着珍珠产业更进一步的发展,学院正筹划推出微专业课程,部分理论课程向全国开放,旨在推广珍珠产业的教学理念和专业内容,促进知识共享。”珍珠学院院长王丽说。珍珠学院还将与全国多所具有相关课程的高校及企业合作,加强校际及行业内的合作与交流。  不论是袜艺学院还是珍珠学院,这些产业学院都十分注重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参与多种学科竞赛以及技能实践创新大赛,提升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  校企共建注入新动力  “各位同学,这节课所讲的HTML5新增特性的具体应用相当广泛。像科大讯飞智能语音助手的Web端界面就是采用HTML技术进行开发的……”这是由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委派到暨阳学院的软件开发工程师陆阳阳,给该校讯飞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学生讲课的场景。  高等教育要加快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人才,需始终瞄准龙头前沿,创新教育方式和培养模式,始终用最新科技、最新知识、最新理念、最新工具、最新平台教育人、培养人、造就人。  “为此我们探索设计一套科学、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产业学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讯飞人工智能产业学院院长彭樟林介绍,讯飞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围绕“产学研用”体系建设,形成产业+教学中心、企业工坊、科研中心、产业赋能中心“1+4”双循环产教融合生态圈。以诸暨智能视觉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为牵引,依托暨阳学院的专业学科和科大讯飞的科研创新等优势,打造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助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新飞跃。  “我们将立足诸暨智能视觉‘万亩千亿’产业规划,与暨阳学院深化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等领域的合作,助力培养更多符合诸暨人工智能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赋能企业和当地经济发展。”科大讯飞副总裁王士进说。  当前,暨阳学院正处于建设发展的新阶段,学院将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应用型示范院校建设,紧盯乡村振兴、高等教育强省等重大战略部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抓一流学科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等关键,全面加强内涵建设,沿着“特色立院、创业兴院、创新强院、服务名院”的发展道路不断奋进。  (图片由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提供)

三大产业学院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日前,由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诸暨市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讯飞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揭牌成立。这是自2019年以来,该校与地方共建的第三个产业学院。

  近年来,暨阳学院以强校融诸为发展理念,持续深化“二级学院+乡镇(街道)”校地合作模式,互动融合,实现共同发展。针对地方产业转型发展需求,先后成立中国大唐袜艺学院、中国珍珠学院、讯飞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三大产业学院,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校政行企合作新路径。2021年,中国大唐袜艺学院荣获浙江省高等院校现代产业学院优秀案例;2023年,中国珍珠学院获批省级重点支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点。三大产业学院如今已培养毕业学生691人,在读843人,为绍兴诸暨地方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教学和产业双向奔赴

  暨阳学院校园大气厚重、传承文脉、彰显特色。学院按照“求真敬业、经世致用”的办学理念,实施“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个性化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诸暨产业集群优势明显,袜业、珍珠等传统优势产业通过转型升级,焕发出新的活力。

  作为落户在诸暨的高校,暨阳学院挂牌成立的中国大唐袜艺学院、中国珍珠学院等现代产业学院,已为诸暨培养了一大批产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24届毕业生留在诸暨就业人数达到325人,同比增长53%。可以看出,校地培养组合拳成效明显。

  产业链与教育链的融合是基于城市经济结构,以城市发展战略为指导,产业学院必须对所在城市发展战略作深入而前瞻的研判,更好地接轨产业链。产业学院需聚焦地方标志性、引领地方经济转型、独具地域韵味的产业。

  “产业学院因产业而得名,依托产业、深耕产业、赋能产业,是产业学院发展的基因密码和生存之道。近些年来,我们不断根据产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产业发展优化人才培养,为诸暨的产业输送优秀的应用型人才。”暨阳学院院长徐光辉说。

  学院始终聚焦区域产业需要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着眼于顶层设计和持续发展机制开展系统探索与改革。《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0—2035)》《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高水平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系统谋划了学院各项事业高水平发展,产业学院的规划发展在两份文件中均占据了重要篇幅。

  徐光辉介绍,暨阳学院始终秉持校地“共生共荣、共兴共赢”发展道路,积极开拓、争取各类资源,加强校政行企协同,实现专业与企业、专业群与产业链的有机对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城市如脉,高校如血。暨阳学院扎根诸暨,学院的成长为诸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同时,暨阳学院立足诸暨、辐射周边,不断创新办学模式,把人才的“满天星”聚成“一团火”,形成幂次级的增长态势,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对于企业来说,需要更多复合型人才来支撑企业发展。以诸暨袜企匠心针织为例,企业从此前的注重生产到如今的重视品牌建设,这一变化使得企业增大了对品牌运营方面的人才需求。“岗位面临调整,就会存在人才短缺,好在我们有相应的人才培养学院,解决了企业用人的后顾之忧。”匠心针织相关负责人说。

  值得一提的是,正因为产业学院让产业集群和地方高校靠得越来越近,目前,暨阳学院除了学历教育,还推出面向地方产业工人的非学历教育项目,不断助力提升技能人才的实践能力和水平。

  学院与区域同频共振

  就读暨阳学院中国大唐袜艺学院之前,梁池琳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在社交平台上从事袜业品牌运营。

  袜艺设计、品牌运营、新媒体合作……今年暑假,她在诸暨一家袜企开始了实习之路。9月起,作为大四学生的她,一边在学校上课,一边前往企业实习,成了日常。“学校为我们推荐了实习岗位,让我可以更加直观了解袜业产业,也让我对诸暨的产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梁池琳说。

  时尚设计创新班、时尚袜艺设计班、袜业机械班、首饰设计与制作班、生态养殖与开发……针对地方经济发展,暨阳学院的产业学院开设了独具特色的课程。

  “我们特别关注人才培养和就业实践的有效衔接,开展暑期产业顶岗实习,已经有123名同学留诸参与实习。”大唐袜艺学院院长何红光介绍。

  大唐袜艺学院还联合“政校行企”,重点围绕袜业机械智造、袜业营销(贸易)、袜业创新设计、袜业时尚文化等四个方面开展项目申报、教材编撰、基地建设、产业服务,实现学院教学模式与企业生产模式协同联动。

  地方产业形态的变化使产业集群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进而引发教育组织形态的变革。为应对诸暨珍珠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从养殖加工方面转变成了艺术设计、运营营销等领域,中国珍珠学院专注于培养贴合珍珠产业的具备高度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引领产业升级并灵活应对市场变革。教育链课程体系全面覆盖珍珠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如珍珠首饰设计艺术、珠宝市场营销策略、珍珠品质鉴定与选购等,实现了教育与产业的无缝对接。

  “随着珍珠产业更进一步的发展,学院正筹划推出微专业课程,部分理论课程向全国开放,旨在推广珍珠产业的教学理念和专业内容,促进知识共享。”珍珠学院院长王丽说。珍珠学院还将与全国多所具有相关课程的高校及企业合作,加强校际及行业内的合作与交流。

  不论是袜艺学院还是珍珠学院,这些产业学院都十分注重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参与多种学科竞赛以及技能实践创新大赛,提升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

  校企共建注入新动力

  “各位同学,这节课所讲的HTML5新增特性的具体应用相当广泛。像科大讯飞智能语音助手的Web端界面就是采用HTML技术进行开发的……”这是由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委派到暨阳学院的软件开发工程师陆阳阳,给该校讯飞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学生讲课的场景。

  高等教育要加快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人才,需始终瞄准龙头前沿,创新教育方式和培养模式,始终用最新科技、最新知识、最新理念、最新工具、最新平台教育人、培养人、造就人。

  “为此我们探索设计一套科学、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产业学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讯飞人工智能产业学院院长彭樟林介绍,讯飞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围绕“产学研用”体系建设,形成产业+教学中心、企业工坊、科研中心、产业赋能中心“1+4”双循环产教融合生态圈。以诸暨智能视觉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为牵引,依托暨阳学院的专业学科和科大讯飞的科研创新等优势,打造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助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新飞跃。

  “我们将立足诸暨智能视觉‘万亩千亿’产业规划,与暨阳学院深化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等领域的合作,助力培养更多符合诸暨人工智能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赋能企业和当地经济发展。”科大讯飞副总裁王士进说。

  当前,暨阳学院正处于建设发展的新阶段,学院将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应用型示范院校建设,紧盯乡村振兴、高等教育强省等重大战略部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抓一流学科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等关键,全面加强内涵建设,沿着“特色立院、创业兴院、创新强院、服务名院”的发展道路不断奋进。

  (图片由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