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之遥无缘世青赛,但中国足球这次可以昂着头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杨健】 阔别20年的U20世界杯参赛资格,这么近,却又那么远。 2月22日下午,2025年U20男足亚洲杯1/4决赛打响。U20国足在一度场面占优的情况下痛失好局,补时阶段丢球不敌沙特队,无缘赛事四强,也遗憾地与9月开打的U20世界杯说再见。 从小组赛两连胜提前闯关,到保留实力轮换次席出线,再到以最令人伤感和遗憾的方式出局,U20国家队不幸重蹈了前几代老大哥的覆辙。 但在这届遗憾和收获并存的征程中,已经让国人眼前一亮的国青小伙子们,可以擦干泪水,再次来过。他们已经用扎实的表现证明,中国足球的新生代,离亚洲顶级水平也并不远。 心心念念的世青赛大门还锁着,但门缝里,至少看到了一线光。 一 中国U20国青队上一次参加世青赛,还是2005年。在这20年间,曾经踢得有来有回的亚洲对手们,都发生了什么? 20年间,韩国队成为继卡塔尔和日本之后,第三支打入世青赛决赛的亚洲球队,李刚仁更成为首位来自亚洲的世青赛MVP;约旦、朝鲜、越南甚至缅甸等亚洲足球的边角地带,都相继在世青赛上刷出了存在感。 得益于世青赛的滋养和反哺,卡塔尔历史性地连夺2019和2023两届亚洲杯,而他们的班底恰是2014年亚青赛冠军的原班人马;而从U17年龄段开始抓起的沙特,则成为了2022年世界杯上唯一战胜当届冠军阿根廷的球队。 在亚洲同行争相开疆拓土的年代,中国足球的青年国脚们,遭遇的却是漫无际涯的挫折教育。 自2004亚青赛惜败韩国屈居亚军后,2006年至2014年举办的五届亚青赛中,中国队有4次杀入八强,距离世青赛不过一步之遥,但都缺了“临门一脚”。从2016年开始,持续近10年的低迷,却吞噬了一代代希望之星。 2016亚青赛,中国队小组赛1平2负垫底出局;两年后,中国队仍旧折戟小组赛,但勉强赢下了同组最弱的马来西亚“挽尊”;2019年11月10日,哪怕最坚定的国足粉丝,恐怕也对眼前的一幕失望到了极点。 那一天,在亚青赛预选赛收官战中,国青队以1比4惨遭韩国队羞辱,25年来首次无缘亚青赛正赛。尽管2020亚青赛因疫情取消举办,但毫无疑问,这是中国足球青训的至暗时刻。 2019年11月10日在缅甸仰光举行的亚足联U19亚青赛预选赛中,中国队以1比4负于韩国队 新华社 从小组赛“提款机”,到干脆无缘正赛,一个扎心不过的事实是,在2025年亚青赛之前,中青队上次以两连胜提前出线时,这项赛事还叫做U19亚青赛,时间则是15年前的2010年;那时不满19岁的武磊,还在踢中甲。 年轻球员的匮乏甚至断代,代价便是国家队的持续低迷和老化。也就在国青无缘世青赛的20年间,成年国足同样在大赛“越活越抽抽”。无缘世界杯的同时,2023亚洲杯首次在小组赛三战不胜、惨遭淘汰。平均年龄29.7岁的国足,是参赛24队中第二老的球队。 过去、现在和将来,中国足球都到了年轻人必须提前挑大梁的年代。 二 回到亚青赛,以往人见人欺的国青,为何在本届亚青赛上摇身一变? 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眼下中国足球的青训环境,早已非之前10年可比。 去年,国家体育总局等十二个部门印发《中国青少年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意见》,明确了到2025年、2030年和2035年3个阶段中国青少年足球的发展目标。而其中,“完善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备受各界关注。 目前,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已举办过三届,覆盖覆盖小学、初中、 高中、大学全部学年段。这项比赛的特点就是打破参赛壁垒,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俱乐部青训梯队和地方青年队,体校代表队、学校代表队、社会青训机构等球队都可报名参赛。表现优异的青少年球员,会接受提高性训练,还有机会进入各年龄段国家队。 长沙雅礼外国语U13获得2024年第三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男子初中年龄段U13组冠军 中国足协官方网站 本届国青队集中在2005和2006年两个年龄段,青少年球员进入职业青训通常在10到12岁之间。这些球员正是2015年《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颁布后,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和青训收获的第一批成果。和之前各级国足青年队动辄只有几百人、数十人的选材面不同,本届国青的可选之才可谓“井喷”。 作为青训金字塔的顶尖,和以前国青队长期圈地集训的传统模式不同,中国足协推行“U21联赛”“中超B队踢中乙”等政策,从2024年初组队开始,眼下的U20国足,货真价实地在职业联赛中得到了历练。成军至今,先后参加了近20场国际热身赛,与韩国、伊朗、澳大利亚等亚洲区强队交手,眼界和阅历也得到了提升。 20年前,中国足协聘请的资深德国青训教头克劳琛虽然不乏争议,但带给球队的改变却肉眼可见。而今,国足各级青年梯队也不再是国内下岗教练的再就业平台,强调“短传渗透、高位逼抢、边中结合”的主帅久尔杰维奇,也一改历代国青“防守反击”的祖训。 合力之下,变局在去年已经悄然来临:中国U19男足战胜韩国队,U16男足2比2战平韩国队,晋级U17亚洲杯正赛,而亚青赛的惊艳开端,则是厚积薄发下的必然。 除去官方的力推,多个中国足球的传统青训强省、强市、强队,也在过去一年来开花结果。 去年举行的首届三大球运动会上,在备受关注的男足战场,山东、上海分获冠亚军,而执教两队的两位老帅,是从甲A元年就深耕多年的殷铁生和徐根宝。 而在俱乐部层面,鲁能足校从1999年建立足校开始至2024年底,共向各级别国家队输送球员302人、向中超、中甲、中乙等职业俱乐部输送球员358人,如今这支U20国足中,贡献了多达7张面孔。 坐拥“跳级”入选国奥队的“金童”王钰栋的浙江队,与日本团队合作长达12年,前日本国家队主帅冈田武史、亚足联技术副总监小野刚都曾在此深耕,《浙江职业足球俱乐部青训大纲》早已在俱乐部执行了7年之久。 在冈田武史的牵线搭桥下,浙江队从2014年开始与日本进行全面的青训合作。 而在上海,由前国脚孙吉创办的上海吉祥足球运动俱乐部经过十年发展,已成为浦东足球青训“普及+提高”领域的领军者,每周都要为3500名小学和初中学生提供课后足球训练服务。 2024年在上海足协注册的足球青训机构共112家,其中职业俱乐部(梯队)4家、体校14家、学校39家,社会青训俱乐部则多达55家,共同构成了坚实的塔基。 无疑,在亚青赛上让人眼前一亮的蒯纪闻、依木兰、王钰栋们,赶上了中国足球青训最好的年代。 三 如今,遗憾地结束青年球员生涯、提前开始备战洛杉矶奥运会的U20国家队,又将何去何从? 一个令球迷格外无奈的现实是,无缘世青赛后,多数U20国家队成员,已经丧失了在同年龄段最高舞台上亮相、进而被欧洲球队现场“验货”的机会。短期之内,只能蛰居国内联赛的他们,仍要在夹缝中求生存。 尽管在青年赛事表现不凡,但在成年队尤其是职业联赛领域,这支国青队的骨干们,都是不折不扣的“小透明”。除了贺一然、王钰栋在中超偶有登场,多数球员都只能在中甲、中乙等次级联赛打拼。 而作为对比,05年那支国青的骨干们在同一年龄段已经成为中超各队的主力以及主要轮换球员:陈涛19岁就戴上了沈阳金德队长袖标,崔鹏、周海滨18岁时已经成为山东队主力,后者还没踢几场中超,就破格入选了阿里汉的国家队;冯潇霆、毛剑卿、朱挺等人,在竞争激烈的连沪双雄得到了稳定出场;18岁的董方卓,甚至被曼联视作潜力股掏出了50万英镑。 2007年1月,董方卓正式加盟曼联,成为历史上第一名加盟曼联队的中国球员。 某种意义上,国青队“外战凶猛,内战平寂”的反差,恰是如今中超用人思维的必然结果。 据统计,2024赛季中超U20球员的出场时间仅占联赛全部球员出场时间的0.7%,在全世界列入统计的男子足球顶级赛事中,名列倒数第一。而具体到个体,情况更加糟糕。 整个赛季,中超只有31位U21球员得到过出场机会。其中有9人只在1场比赛的垃圾时间出场(第80分钟以后),另有两人出场两次,总时间低于15分钟。在9位“1场球员”中,刘宇杰(上海申花)、范双杰(北京国安)、周建燚(沧州雄狮)等三人都是本俱乐部唯一登场的U21球员,而天津津门虎和河南两家俱乐部则压根没派U21球员出场。 所有U21球员的出场总时长只有可怜的8431分钟,只占中超总出场时间的1.78%。作为对比,中超所有外援在2024赛季的出场总时长为158161分钟,约占总时间的33.4%;所有30岁以上本土球员(不含港澳台球员)出场总时长为155128分钟。 即便将统计范围扩大到“00后”球员,所有“00后”本土球员的中超出场总时长为44172分钟,占比仅为9.33%,与35岁及以上球员的时间相仿(43509分钟)。换言之,“00后”球员在队内的重要性,还不如35岁及以上的“80后”。 在投入逐年下滑、大多数球队追求经适路线的当下,迟迟不能脱颖而出的国青干将们,除了出场政策等“土办法”之外,似乎只剩了留洋一条路。 毕竟,此前几届国青核心陈涛、武磊、朱辰杰无缘在涨球阶段登陆欧洲联赛之后,家底远远称不上富裕的中国足球青训,禁不起这样的浪费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2月 25, 2025 - 03:48
 5278
一步之遥无缘世青赛,但中国足球这次可以昂着头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杨健】

阔别20年的U20世界杯参赛资格,这么近,却又那么远。

2月22日下午,2025年U20男足亚洲杯1/4决赛打响。U20国足在一度场面占优的情况下痛失好局,补时阶段丢球不敌沙特队,无缘赛事四强,也遗憾地与9月开打的U20世界杯说再见。

从小组赛两连胜提前闯关,到保留实力轮换次席出线,再到以最令人伤感和遗憾的方式出局,U20国家队不幸重蹈了前几代老大哥的覆辙。

但在这届遗憾和收获并存的征程中,已经让国人眼前一亮的国青小伙子们,可以擦干泪水,再次来过。他们已经用扎实的表现证明,中国足球的新生代,离亚洲顶级水平也并不远。

心心念念的世青赛大门还锁着,但门缝里,至少看到了一线光。

中国U20国青队上一次参加世青赛,还是2005年。在这20年间,曾经踢得有来有回的亚洲对手们,都发生了什么?

20年间,韩国队成为继卡塔尔和日本之后,第三支打入世青赛决赛的亚洲球队,李刚仁更成为首位来自亚洲的世青赛MVP;约旦、朝鲜、越南甚至缅甸等亚洲足球的边角地带,都相继在世青赛上刷出了存在感。

得益于世青赛的滋养和反哺,卡塔尔历史性地连夺2019和2023两届亚洲杯,而他们的班底恰是2014年亚青赛冠军的原班人马;而从U17年龄段开始抓起的沙特,则成为了2022年世界杯上唯一战胜当届冠军阿根廷的球队。

在亚洲同行争相开疆拓土的年代,中国足球的青年国脚们,遭遇的却是漫无际涯的挫折教育。

自2004亚青赛惜败韩国屈居亚军后,2006年至2014年举办的五届亚青赛中,中国队有4次杀入八强,距离世青赛不过一步之遥,但都缺了“临门一脚”。从2016年开始,持续近10年的低迷,却吞噬了一代代希望之星。

2016亚青赛,中国队小组赛1平2负垫底出局;两年后,中国队仍旧折戟小组赛,但勉强赢下了同组最弱的马来西亚“挽尊”;2019年11月10日,哪怕最坚定的国足粉丝,恐怕也对眼前的一幕失望到了极点。

那一天,在亚青赛预选赛收官战中,国青队以1比4惨遭韩国队羞辱,25年来首次无缘亚青赛正赛。尽管2020亚青赛因疫情取消举办,但毫无疑问,这是中国足球青训的至暗时刻。

2019年11月10日在缅甸仰光举行的亚足联U19亚青赛预选赛中,中国队以1比4负于韩国队 新华社

从小组赛“提款机”,到干脆无缘正赛,一个扎心不过的事实是,在2025年亚青赛之前,中青队上次以两连胜提前出线时,这项赛事还叫做U19亚青赛,时间则是15年前的2010年;那时不满19岁的武磊,还在踢中甲。

年轻球员的匮乏甚至断代,代价便是国家队的持续低迷和老化。也就在国青无缘世青赛的20年间,成年国足同样在大赛“越活越抽抽”。无缘世界杯的同时,2023亚洲杯首次在小组赛三战不胜、惨遭淘汰。平均年龄29.7岁的国足,是参赛24队中第二老的球队。

过去、现在和将来,中国足球都到了年轻人必须提前挑大梁的年代。

回到亚青赛,以往人见人欺的国青,为何在本届亚青赛上摇身一变?

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眼下中国足球的青训环境,早已非之前10年可比。

去年,国家体育总局等十二个部门印发《中国青少年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意见》,明确了到2025年、2030年和2035年3个阶段中国青少年足球的发展目标。而其中,“完善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备受各界关注。

目前,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已举办过三届,覆盖覆盖小学、初中、 高中、大学全部学年段。这项比赛的特点就是打破参赛壁垒,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俱乐部青训梯队和地方青年队,体校代表队、学校代表队、社会青训机构等球队都可报名参赛。表现优异的青少年球员,会接受提高性训练,还有机会进入各年龄段国家队。

长沙雅礼外国语U13获得2024年第三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男子初中年龄段U13组冠军 中国足协官方网站

本届国青队集中在2005和2006年两个年龄段,青少年球员进入职业青训通常在10到12岁之间。这些球员正是2015年《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颁布后,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和青训收获的第一批成果。和之前各级国足青年队动辄只有几百人、数十人的选材面不同,本届国青的可选之才可谓“井喷”。

作为青训金字塔的顶尖,和以前国青队长期圈地集训的传统模式不同,中国足协推行“U21联赛”“中超B队踢中乙”等政策,从2024年初组队开始,眼下的U20国足,货真价实地在职业联赛中得到了历练。成军至今,先后参加了近20场国际热身赛,与韩国、伊朗、澳大利亚等亚洲区强队交手,眼界和阅历也得到了提升。

20年前,中国足协聘请的资深德国青训教头克劳琛虽然不乏争议,但带给球队的改变却肉眼可见。而今,国足各级青年梯队也不再是国内下岗教练的再就业平台,强调“短传渗透、高位逼抢、边中结合”的主帅久尔杰维奇,也一改历代国青“防守反击”的祖训。

合力之下,变局在去年已经悄然来临:中国U19男足战胜韩国队,U16男足2比2战平韩国队,晋级U17亚洲杯正赛,而亚青赛的惊艳开端,则是厚积薄发下的必然。

除去官方的力推,多个中国足球的传统青训强省、强市、强队,也在过去一年来开花结果。

去年举行的首届三大球运动会上,在备受关注的男足战场,山东、上海分获冠亚军,而执教两队的两位老帅,是从甲A元年就深耕多年的殷铁生和徐根宝。

而在俱乐部层面,鲁能足校从1999年建立足校开始至2024年底,共向各级别国家队输送球员302人、向中超、中甲、中乙等职业俱乐部输送球员358人,如今这支U20国足中,贡献了多达7张面孔。

坐拥“跳级”入选国奥队的“金童”王钰栋的浙江队,与日本团队合作长达12年,前日本国家队主帅冈田武史、亚足联技术副总监小野刚都曾在此深耕,《浙江职业足球俱乐部青训大纲》早已在俱乐部执行了7年之久。

在冈田武史的牵线搭桥下,浙江队从2014年开始与日本进行全面的青训合作。

而在上海,由前国脚孙吉创办的上海吉祥足球运动俱乐部经过十年发展,已成为浦东足球青训“普及+提高”领域的领军者,每周都要为3500名小学和初中学生提供课后足球训练服务。

2024年在上海足协注册的足球青训机构共112家,其中职业俱乐部(梯队)4家、体校14家、学校39家,社会青训俱乐部则多达55家,共同构成了坚实的塔基。

无疑,在亚青赛上让人眼前一亮的蒯纪闻、依木兰、王钰栋们,赶上了中国足球青训最好的年代。

如今,遗憾地结束青年球员生涯、提前开始备战洛杉矶奥运会的U20国家队,又将何去何从?

一个令球迷格外无奈的现实是,无缘世青赛后,多数U20国家队成员,已经丧失了在同年龄段最高舞台上亮相、进而被欧洲球队现场“验货”的机会。短期之内,只能蛰居国内联赛的他们,仍要在夹缝中求生存。

尽管在青年赛事表现不凡,但在成年队尤其是职业联赛领域,这支国青队的骨干们,都是不折不扣的“小透明”。除了贺一然、王钰栋在中超偶有登场,多数球员都只能在中甲、中乙等次级联赛打拼。

而作为对比,05年那支国青的骨干们在同一年龄段已经成为中超各队的主力以及主要轮换球员:陈涛19岁就戴上了沈阳金德队长袖标,崔鹏、周海滨18岁时已经成为山东队主力,后者还没踢几场中超,就破格入选了阿里汉的国家队;冯潇霆、毛剑卿、朱挺等人,在竞争激烈的连沪双雄得到了稳定出场;18岁的董方卓,甚至被曼联视作潜力股掏出了50万英镑。

2007年1月,董方卓正式加盟曼联,成为历史上第一名加盟曼联队的中国球员。

某种意义上,国青队“外战凶猛,内战平寂”的反差,恰是如今中超用人思维的必然结果。

据统计,2024赛季中超U20球员的出场时间仅占联赛全部球员出场时间的0.7%,在全世界列入统计的男子足球顶级赛事中,名列倒数第一。而具体到个体,情况更加糟糕。

整个赛季,中超只有31位U21球员得到过出场机会。其中有9人只在1场比赛的垃圾时间出场(第80分钟以后),另有两人出场两次,总时间低于15分钟。在9位“1场球员”中,刘宇杰(上海申花)、范双杰(北京国安)、周建燚(沧州雄狮)等三人都是本俱乐部唯一登场的U21球员,而天津津门虎和河南两家俱乐部则压根没派U21球员出场。

所有U21球员的出场总时长只有可怜的8431分钟,只占中超总出场时间的1.78%。作为对比,中超所有外援在2024赛季的出场总时长为158161分钟,约占总时间的33.4%;所有30岁以上本土球员(不含港澳台球员)出场总时长为155128分钟。

即便将统计范围扩大到“00后”球员,所有“00后”本土球员的中超出场总时长为44172分钟,占比仅为9.33%,与35岁及以上球员的时间相仿(43509分钟)。换言之,“00后”球员在队内的重要性,还不如35岁及以上的“80后”。

在投入逐年下滑、大多数球队追求经适路线的当下,迟迟不能脱颖而出的国青干将们,除了出场政策等“土办法”之外,似乎只剩了留洋一条路。

毕竟,此前几届国青核心陈涛、武磊、朱辰杰无缘在涨球阶段登陆欧洲联赛之后,家底远远称不上富裕的中国足球青训,禁不起这样的浪费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