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搬砖时代:标签、财富与幸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金捷幡 (ID:jin-jiefan),作者:金捷幡,头图来自:虎嗅(小雨摄)在ChatGPT横空出世不久,我很激动搞了篇《蓝狐岛》,并用GPT翻译成了英文。后来的事情发展呢?和我预计的相仿,又和我的期望相距甚远。我当时就知道,科技界肯定要被狠狠地颠覆一把了。事实也确实如此,世界上最聪明的就是钱,数万亿的美元砸向英伟达等一系列股票,因为这场革命的逻辑太简单粗暴了:电脑终于能听懂你、看懂你和指导你了,从此一切都会不同。但令我意外的是:两年过后,这世界上大多数的人似乎没受到什么影响。日常使用大语言模型的人,仍只局限在少部分所谓前卫一些的人士。大家还是在照步就班地日常搬砖和刷视频,学生们依旧学着那些过时的知识和刷着永远刷不完的题。世界上的对骂和打仗是越来越热闹,对战双方都坚信自己捍卫的东西是无比神圣的,无论那是几千年前的神还是现代的各国小霸王。人类面对无法完全理解的新事物时,总倾向于用贴标签的方式简化认知,而这也是AI无法被真正理解的原因之一。一说起这个,我想起很久以前写过一篇小文,叫《贴标签的恶》,被喷得那叫一个惨烈。那篇文章大致的意思是说,大家喜欢给一些企业贴上“买办”,“无核心技术”一类的标签,是很片面的。现在想想,当时的自己还是太年轻了。几年过去了,我发现给别人贴标签那根本不叫个事儿,给自己贴标签才是思维的牢笼。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活在各种标签的阴影下,谁也逃不掉。你是上海人,他是鸡西人,你俩能正常沟通的概率就不大。听说你是鸡西来的,他脑子里就转不过来,那地方明明在雄鸡地图的最东边,其实大家都是“鸡东”人。干脆咱只给自己贴个“智人”的标签得了,那样所有人类的成果都可以自豪了。但真做到也不容易,因为不得不承认自己和那些世世代代的敌国还有穷邻居,都是咱非洲走出来的兄弟姐妹。咱身上的标签让咱不想放下仇恨和鄙视啊。说到撕标签大师,你不会听到马斯克说:“俺永远爱南非,俺们村张二狗做的布尔香肠比你们大城市的烤鸭披萨好吃一万倍。”你以为人家只是钢铁侠,结果人家又变成一字并肩王。二AI来了以后,我们突然发现人类所谓几千年文明,那浩如烟海的各种文化和科学,人家AI能压缩到仅几百G倒背如流。然后,emmm,人家发现没啥可学的了。人归根到底就是一种脑容量有限的动物,给自己贴的那些标签,无论什么职位、学历、户籍、“学渣”、“中产”、“球迷”…,无非是想简化认知和寻找同类,最终得到安全和满足。在认知方面,标签是一种理解的简化。这个逻辑和Alpha Go下围棋没啥区别,人们以为自己有好多“NB”定式(标签类成功法则),在AI那里大多备注成“SB”。在MBA里的大多数案例,都是在用贴标签的方式解释创业或者商战,99%的情况下你照着做是不会成功的。现在一堆什么学家各种翻历史或反复讲什么周期,也都是标签式理解,基本上都没用。他们有时蒙对了给自己多个“xx专家”标签,蒙错了就不提了。‍在AI时代,普通人也终于可以翻身,不再完全依赖用标签形式来理解事物。大学这个玩意儿,逐步就会像棋院一样,变成花钱证明自己比电脑蠢的地方。三从认知的简化到资源的压缩,人类的思维方式与社会结构充满相似的逻辑。所谓财富,无非是由大多数劳动者创造,最终流向少量的人。这也是一种压缩,你们搬的那一大堆砖,被压缩成千上万倍成为黄金、纸币,甚至最简单的一串数字或字母(加密币私钥或助记词),放到别人的银行或小兜兜里。那些在财富上最有成就的人,大多数是驱动别人搬砖特别厉害,并不是自己搬砖特别厉害。任正非、乔布斯、马斯克甚至当红炸子鸡黄仁勋等都是这样的。所谓人脉,就是有能力调动尽可能多的人或者高质量人才。如果没戏,那就踏踏实实搬砖,其实也没什么不好。羡慕和嫉妒,是毒性特别大的情绪:一旦染上,人生就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内耗。四当然还有一类财富路径是所谓钱能生钱,但显然你那几万块能生出来的和人家那几十亿能生出来的不是一个量级。他一晚上赚你一辈子的钱,那显然不是靠他自己“搬砖”创造的价值,那必然是无数人搬的砖被他一晚上拿走。你说他有时也会输呀?是的,但大概率不是输给你,是输给另外一个一晚上赚你一辈子的。你以为你前些年在北上深买了房赚了几百万,其实你只是借银行的钱赌赢了,拿走了民工兄弟们或者后来买房人搬的砖。‍‍‍‍‍‍‍‍‍‍AI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帮你理解你的处境和选择,但并不能给你社会资源。这时你知道了真相,也许给自己贴上一个“牛马”的标签,每周踏踏实实求“V50”吃个肯德基。千万别不知足,去瞎崇拜那些精英豪杰,他们都是被标签化的卡通形象。入了那个魔怔,史书上杀人越货小于千人的不会进你的法眼,杀过你同标签的那些家伙你又恨一辈子,情绪失调了容易导致身体不好。如果你真能甩掉给自己贴标签,你自己就是万里挑一的豪杰,你可以压缩别人的砖放进口袋,在大多数人觉醒前指挥AI帮你干活。2024年投资挺容易赚钱的,但你如果脑子里只有一个大大的A字,就比不过人家脑子里有很多字母的。五财富的流向似乎是命中注定,但幸福的感觉,却往往藏在这些看似压缩后无足轻重的日常里。幸福的瞬间经常是看似毫不起眼的小事。比如,你加班到深夜回到家,老婆端上一碗热汤面,冰箱里居然还有吃剩的毛豆和啤酒;或者在网上淘到一件垂涎已久但打了6折的浑身是插口闪着蓝光像小砖头一样的移动电源。这时你会觉得,世界没那么坏,生活似乎还在偷偷照顾你。哪怕生活的本质被压缩得冷酷无情,幸福的种子还是能在某个角落悄悄发芽。这就是佛系的幸福,我们大多数人都有搬一块砖换一杯奶茶的小确幸。幸福是个体在有限资源中找到的平衡,是人类在冷漠世界中制造的自我安慰。你可以选择抱怨祖上福荫不够、资源分配不公,但也可以选择通过一杯热茶、一顿烤串,甚至几个AI推荐的小视频,覆盖忘却这些问题。说到底,幸福是一种主动选择的态度,而不是标签赋予的结果。也许,摆脱标签化的思维和对财富分配的执念,就是我们面对AI时代的一种值得坚持的主动选择。至于懒惰和躺平?经常享受一下,也是我们的小确幸。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金捷幡 (ID:jin-jiefan),作者:金捷幡

十二月 28, 2024 - 07:48
 4006
AI搬砖时代:标签、财富与幸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金捷幡 (ID:jin-jiefan),作者:金捷幡,头图来自:虎嗅(小雨摄)


在ChatGPT横空出世不久,我很激动搞了篇《蓝狐岛》,并用GPT翻译成了英文。后来的事情发展呢?和我预计的相仿,又和我的期望相距甚远。


我当时就知道,科技界肯定要被狠狠地颠覆一把了。事实也确实如此,世界上最聪明的就是钱,数万亿的美元砸向英伟达等一系列股票,因为这场革命的逻辑太简单粗暴了:电脑终于能听懂你、看懂你和指导你了,从此一切都会不同。


但令我意外的是:两年过后,这世界上大多数的人似乎没受到什么影响。日常使用大语言模型的人,仍只局限在少部分所谓前卫一些的人士。


大家还是在照步就班地日常搬砖和刷视频,学生们依旧学着那些过时的知识和刷着永远刷不完的题。世界上的对骂和打仗是越来越热闹,对战双方都坚信自己捍卫的东西是无比神圣的,无论那是几千年前的神还是现代的各国小霸王。


人类面对无法完全理解的新事物时,总倾向于用贴标签的方式简化认知,而这也是AI无法被真正理解的原因之一。



说起这个,我想起很久以前写过一篇小文,叫《贴标签的恶》,被喷得那叫一个惨烈。那篇文章大致的意思是说,大家喜欢给一些企业贴上“买办”,“无核心技术”一类的标签,是很片面的。现在想想,当时的自己还是太年轻了。


几年过去了,我发现给别人贴标签那根本不叫个事儿,给自己贴标签才是思维的牢笼。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活在各种标签的阴影下,谁也逃不掉。


你是上海人,他是鸡西人,你俩能正常沟通的概率就不大。听说你是鸡西来的,他脑子里就转不过来,那地方明明在雄鸡地图的最东边,其实大家都是“鸡东”人。


干脆咱只给自己贴个“智人”的标签得了,那样所有人类的成果都可以自豪了。但真做到也不容易,因为不得不承认自己和那些世世代代的敌国还有穷邻居,都是咱非洲走出来的兄弟姐妹。咱身上的标签让咱不想放下仇恨和鄙视啊。


说到撕标签大师,你不会听到马斯克说:“俺永远爱南非,俺们村张二狗做的布尔香肠比你们大城市的烤鸭披萨好吃一万倍。”你以为人家只是钢铁侠,结果人家又变成一字并肩王。



AI来了以后,我们突然发现人类所谓几千年文明,那浩如烟海的各种文化和科学,人家AI能压缩到仅几百G倒背如流。然后,emmm,人家发现没啥可学的了。


人归根到底就是一种脑容量有限的动物,给自己贴的那些标签,无论什么职位、学历、户籍、“学渣”、“中产”、“球迷”…,无非是想简化认知和寻找同类,最终得到安全和满足。


在认知方面,标签是一种理解的简化。这个逻辑和Alpha Go下围棋没啥区别,人们以为自己有好多“NB”定式(标签类成功法则),在AI那里大多备注成“SB”。


在MBA里的大多数案例,都是在用贴标签的方式解释创业或者商战,99%的情况下你照着做是不会成功的。


现在一堆什么学家各种翻历史或反复讲什么周期,也都是标签式理解,基本上都没用。他们有时蒙对了给自己多个“xx专家”标签,蒙错了就不提了。‍


在AI时代,普通人也终于可以翻身,不再完全依赖用标签形式来理解事物。


大学这个玩意儿,逐步就会像棋院一样,变成花钱证明自己比电脑蠢的地方。



从认知的简化到资源的压缩,人类的思维方式与社会结构充满相似的逻辑。


所谓财富,无非是由大多数劳动者创造,最终流向少量的人。这也是一种压缩,你们搬的那一大堆砖,被压缩成千上万倍成为黄金、纸币,甚至最简单的一串数字或字母(加密币私钥或助记词),放到别人的银行或小兜兜里。


那些在财富上最有成就的人,大多数是驱动别人搬砖特别厉害,并不是自己搬砖特别厉害。任正非、乔布斯、马斯克甚至当红炸子鸡黄仁勋等都是这样的。


所谓人脉,就是有能力调动尽可能多的人或者高质量人才。如果没戏,那就踏踏实实搬砖,其实也没什么不好。羡慕和嫉妒,是毒性特别大的情绪:一旦染上,人生就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内耗。



当然还有一类财富路径是所谓钱能生钱,但显然你那几万块能生出来的和人家那几十亿能生出来的不是一个量级。他一晚上赚你一辈子的钱,那显然不是靠他自己“搬砖”创造的价值,那必然是无数人搬的砖被他一晚上拿走。你说他有时也会输呀?是的,但大概率不是输给你,是输给另外一个一晚上赚你一辈子的。


你以为你前些年在北上深买了房赚了几百万,其实你只是借银行的钱赌赢了,拿走了民工兄弟们或者后来买房人搬的砖。‍‍‍‍‍‍‍‍‍‍


AI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帮你理解你的处境和选择,但并不能给你社会资源。这时你知道了真相,也许给自己贴上一个“牛马”的标签,每周踏踏实实求“V50”吃个肯德基。


千万别不知足,去瞎崇拜那些精英豪杰,他们都是被标签化的卡通形象。入了那个魔怔,史书上杀人越货小于千人的不会进你的法眼,杀过你同标签的那些家伙你又恨一辈子,情绪失调了容易导致身体不好。


如果你真能甩掉给自己贴标签,你自己就是万里挑一的豪杰,你可以压缩别人的砖放进口袋,在大多数人觉醒前指挥AI帮你干活。2024年投资挺容易赚钱的,但你如果脑子里只有一个大大的A字,就比不过人家脑子里有很多字母的。



财富的流向似乎是命中注定,但幸福的感觉,却往往藏在这些看似压缩后无足轻重的日常里。


幸福的瞬间经常是看似毫不起眼的小事。比如,你加班到深夜回到家,老婆端上一碗热汤面,冰箱里居然还有吃剩的毛豆和啤酒;或者在网上淘到一件垂涎已久但打了6折的浑身是插口闪着蓝光像小砖头一样的移动电源。这时你会觉得,世界没那么坏,生活似乎还在偷偷照顾你。


哪怕生活的本质被压缩得冷酷无情,幸福的种子还是能在某个角落悄悄发芽。这就是佛系的幸福,我们大多数人都有搬一块砖换一杯奶茶的小确幸。


幸福是个体在有限资源中找到的平衡,是人类在冷漠世界中制造的自我安慰。你可以选择抱怨祖上福荫不够、资源分配不公,但也可以选择通过一杯热茶、一顿烤串,甚至几个AI推荐的小视频,覆盖忘却这些问题。说到底,幸福是一种主动选择的态度,而不是标签赋予的结果。


也许,摆脱标签化的思维和对财富分配的执念,就是我们面对AI时代的一种值得坚持的主动选择。至于懒惰和躺平?经常享受一下,也是我们的小确幸。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金捷幡 (ID:jin-jiefan),作者:金捷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