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张罚单,监管利剑刺向哪些金融机构?|2024年度“金标杆”

一年之内,牧羊犬平台总计收录近1.5万条处罚信息,涉罚领域覆盖几乎所有金融行业,其中机构类罚单合计罚金高达 39 亿元。 银行、保险和资管三个行业共收到处罚信息12666 条,占全行业罚单信息总数超85% 。 在银行领域中,中信银行和农行各自摘得“罚金之最”和“受罚频次之最”。包括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建行、中行、农行、浙商银行、齐鲁银行、广州银行和工行在内9家银行各领到单张罚金千万元以上的“天价罚单”。 无论是受罚金额还是受罚频次,人保财险均位列保险业第一,是保险业当之无愧的年度“罚单王”。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 陈琰 实习生 谭沛君 责任编辑:丰雨 2024年,所有金融监管机构高调主张“长牙带刺”,并落实在监管行动上。 哪些机构被罚频次最多?哪些机构顶风作案,被开出“天价罚单”?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为解答系列疑惑,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依托南方周末“牧羊犬—中国金融业合规云平台”(下称“牧羊犬平台”),选取2023年11月1日至2024年10月31日作为观察时间段,对此期间收录到的金融合规信息进行深度研究分析,以此构建2024年金融合规总榜,还原各机构主体于合规经营维度的真实情况。 牧羊犬平台系南方周末自主研发的智能平台,于2023年7月正式上线运行。历经数次扩容,牧羊犬平台收录的信源已扩展至10家,覆盖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和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十多个监管部门及其派出机构,是目前国内金融合规大数据领域信源覆盖最多、采集准确率最高、数据分析功能最领先的平台之一。 依托牧羊犬平台,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于2023年12月发布首个年度金融合规总榜。2024年起,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以月度、季度和半年度为频次发布涉及银行、保险、支付和资管等主要金融领域的合规榜单及报告18篇次。相关榜单和研究报告从罚单数量、罚金数额和案由等维度进行深度剖析,精准解析监管动向及金融机构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正成为越来越多金融机构加强自身合规建设的重要参考。 三个行业、两个维度 2023年11月1日至2024年10月31日,牧羊犬平台总计收录近1.5万条处罚信息,涉罚领域覆盖银行、保险、资管、第三方支付、期货、金融租赁和货币经纪等几乎所有金融行业,其中机构类罚单金额约39亿元。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以细分行业受罚频次占比作为刻度值,选取受罚频次排位前三的行业作为2024年金融合规总榜重点监测对象。并同时设定“累计受罚金额(机构类罚单)”和“累计受罚频次(机构类罚单)”两大维度,对被关注行业受罚主体的合规情况进行排序,以此生成覆盖三行业的六个榜单。 其中,累计受罚金额一项包含罚金和没收违法所得两项,而累计受罚频次的统计亦包含被罚和被没收违法所得两个细分行为。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认为,金融行业覆盖的各细分领域较为庞杂,机构业务和产品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受罚频次可筛选出全行业违规情形的“深水区”;对同一行业而言,罚金及受罚频次的多寡可以直观反映市场主体的违规程度。与此同时,相比于员工个人收到的罚单,以机构为处罚对象的机构类罚单更能揭示公司行为,具有更为广泛的警示意义。 依照上述规则,经测算,2024年金融合规总榜最终选取银行、保险和资管三细分行业作为监测对象。在对应的时间段内,这三个行业收到的处罚信息频次分别为6965条、3941条和1760条,在全行业中占比分别为46.8%、26.5%和11.8%,合计占全部罚单信息超85%。与此同时,这三个行业收到的机构类罚单金额分别约为23亿元、3.4亿元和2.6亿元,合计29亿元,占全行业机构类罚单总额七成以上。    值得说明的是,监管机构公开罚单与金融机构违规行为之间亦有一定的时差。另外,鉴于被罚金额多寡与频次和金融活动丰富程度正相关,因此榜单搭建逻辑并不意味着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对相关行业合规度的负面评价,亦不代表放弃对全行业其他细分领域的关注。 伴随监管取向和市场合规情况的迭变,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将因时因势调整金融合规总榜的搭建逻辑,以期全面反映市场主体的合规情况。 银行:中信银行被罚超2亿元 在银行领域中,中信银行和农行各自摘得“罚金之最”和“受罚频次之最”。 累计受罚金额前二十名中,中信银行以超2亿元的累计罚金数额问鼎“榜首”,往后依次是建行(10836万元)和农行(10478万元)。而受罚频次上,农行居首,中行和建行紧随其后。3家银行于所选取的时间段内收到的罚单信息均超出100条。 按机构类型划分,6家国有银行和9家A股上市股份制银行均现身“受罚金额”及“受罚频次”的前二十名。同时,包括广州银行、徽商银行、上海银行、齐鲁银行和九江银行在内的5家城商行亦在两项排名中获得“席位”。 如果说屡屡被罚跟资产规模和金融活动相对丰富有关,那么体量相对小的城商行在可比同业中“脱颖而出”则是值得关注的事项。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对比两项排名发现,资产规模不足万亿元的广州银行和徽商银行在“受罚金额”和“受罚频次”上均入围前二十。在受罚金额一项,广州银行排位第九,超出体量庞大的邮储银行。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翻查其收到的26条处罚信息发现,传统存贷款业务是其被罚重点。对私业务领域的信用卡授信额度管理、风险监测以及个人消费贷贷前调查均存在不审慎及违规之处。徽商银行两项排名均为第十二,仅次于招行。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建议,这两家城商行对自身合规经营情况保持高度关注。 除累计受罚金额和频次外,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同期关注了单张罚金在千万元以上的“天价罚单”。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认为,较之罚金数额相对小的罚单,“天价罚单”更能揭示违规情节之严重,抑或昭示监管稽查之重点。 经梳理发现,在受罚金额前二十序列,包括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建行、中行、农行、浙商银行、齐鲁银行、广州银行和工行等在内的9家银行各领到单张罚金千万元以上的“天价罚单”。其中以中信银行于2023年12月领到的2亿元罚单最引人关注,紧随其后的则是平安银行于2024年5月被罚超6700万元。 触发千万级罚单的案由是什么?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分析上述9家银行具体罚单信息发现,相关银行在公司治理、理财业务、存贷款业务、投资业务和不良资产出表等方面存在违规之处。而这亦与近年银行业贷款需求不景、风险资产持续暴露等诸多背景呼应。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认为,宏观及行业背景的变化并不是银行业违规经营的理由。在金融监管趋严趋细的环境下,各银行应同步强化合规意识并构建更加完善的合规体系,将合规所蕴含的咨询和建议等更具深层次含义的职责嵌入业务流程,而不是进行事后把关等象征性操作。如此可更好避免因违规经营造成的巨额罚款和声誉损失,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保险:人保财险摘“罚单之王” 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业共收到近4000条处罚信息,仅次于银行业。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验算发现,无论是受罚金额还是受罚频次,人保财险均位列保险业第一,且两项金额均大幅领先于各自榜单的第二名,是保险业当之无愧的年度“罚单王”。 受罚金额前二十名序列,太平洋财险、平安人寿的罚金总额分别位列第二及第三;而受罚频次上,平安人寿和人寿保险入围前三。综合两项排名可以看出,除人保财险外,平安人寿亦在过去一年被监管频繁关注。 竞争力尚可的两家公司为何频频被罚?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对两家公司收到的15张大额罚单(指单张罚金在50万元以上的罚单)研究发现,“利用保险代理人虚构保险中介业务套取费用”和“虚假承保理赔”是其被罚的主要原因。其中,前者在15条罚单对应的案由中出现5次,后者出现2次。 一位对保险业颇有研究的人士对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分析认为,“利用保险代理人虚构保险中介业务套取费用”多指团险直销渠道通过向个人代理挂单的方式,套取高额佣金的行为。相比于团险直销部门,保险公司向个人代理支付的佣金相对高;而“虚假理赔”则指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为了骗取保险金,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没有发生的情况下,故意编造发生了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并通过虚假理赔,将骗取的保险金据为己有的行为。相关做法均暴露出保险公司于销售端和内控端的管理漏洞,对投保人亦存在危害。 扩大监测范围来看,违规销售亦是保险全行业被罚的重要案由。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以上述两项行为作为关键词检索发现,有近百条罚单涉及相关信息。可见,提高保险从业人员的素质是提升行业合规度的关键。 资管:兴银理财收千万元以上罚单 囊括基金管理公司、券商、银行理财子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信托等多类别的资管机构,受罚频次在全行业中排名第三,因此亦为2024年金融合规总榜所关注。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按“累计受罚金额”对资管机构进行排序发现,包括兴银理财、招银理财、信银理财和平安理财在内的4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均上榜前二十。其中兴银理财被罚金额为1240万元,其他三家依次为850万元、750万元和650万元。 从各理财子公司被罚案由来看,“信息披露不规范”和“未能有效穿透识别底层资产”是出现频次较多的原因。此外,兴银理财还被指“理财产品之间利益输送”“同业理财产品压降不到位”和“内控管理不到位”等多项。因此处罚金额高于其他3家。 但并非只有上述4家理财子公司于过去一年内受到了处罚。扩大监测范围来看,包括建信理财、中银理财、渝农商理财、杭银理财和汇华理财在内的5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亦收到监管罚单,只是罚金数额不及前述4家。从时间线来看,上述9家理财子公司收到的处罚大多集中于2024年,仅兴银理财一家的罚单披露时间为2023年12月。据此可见,监管机构于相关领域的关注度正日益增强。贴合新的监管环境,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亦将监管罚单作为2024年财富管理榜指标评价体系的反向指标,对连续两年于相关业务领域收到监管罚单的银行予以减分处理。(详见《财富管理榜:银行第二增长曲线,谁是领军者?》) 除理财子公司外,以处置不良资产为主营业务的资产管理公司亦被监管机构重点的关注。这与近年逆周期环境下市场主体风险资产持续暴露的趋势相呼应。在受罚金额及受罚频次两项排名中,包括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在内均排名靠前。具体案由则涉及“为附属银行不良贷款虚假出表提供通道”“违规提供远期收购承诺”等。 包括广东粤财信托、昆仑信托和国通信托等在内的6家信托公司罚金排名均入围前二十。案由涉及“信托计划期限错配”“变相刚兑信托计划”和“违规为保险公司变相投资单一信托提供通道”等;保险类资产管理公司序列,包括华安财保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合众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和新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均收到百万元以上大额罚单,累计罚金分别为515万元、430万元和410万元。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认为,伴随资管新规于2022年全方位落地及2023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资管司首度设立运作,资管业务正面临日趋严苛的监管环境。而区别于银行和保险等较为垂直的业务流程,资管业务的联结属性较强,涉及的市场主体也相对较多。此种情况下,在产品交易结构中充当不可或缺方角色的资

十二月 13, 2024 - 12:50
 3697
1.5万张罚单,监管利剑刺向哪些金融机构?|2024年度“金标杆”
一年之内,牧羊犬平台总计收录近1.5万条处罚信息,涉罚领域覆盖几乎所有金融行业,其中机构类罚单合计罚金高达 39 亿元。

银行、保险和资管三个行业共收到处罚信息12666 条,占全行业罚单信息总数超85% 。

在银行领域中,中信银行和农行各自摘得“罚金之最”和“受罚频次之最”。包括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建行、中行、农行、浙商银行、齐鲁银行、广州银行和工行在内9家银行各领到单张罚金千万元以上的“天价罚单”。

无论是受罚金额还是受罚频次,人保财险均位列保险业第一,是保险业当之无愧的年度“罚单王”。

责任编辑:丰雨

2024年,所有金融监管机构高调主张“长牙带刺”,并落实在监管行动上。

哪些机构被罚频次最多?哪些机构顶风作案,被开出“天价罚单”?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为解答系列疑惑,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依托南方周末“牧羊犬—中国金融业合规云平台”(下称“牧羊犬平台”),选取2023年11月1日至2024年10月31日作为观察时间段,对此期间收录到的金融合规信息进行深度研究分析,以此构建2024年金融合规总榜,还原各机构主体于合规经营维度的真实情况。

牧羊犬平台系南方周末自主研发的智能平台,于2023年7月正式上线运行。历经数次扩容,牧羊犬平台收录的信源已扩展至10家,覆盖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和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十多个监管部门及其派出机构,是目前国内金融合规大数据领域信源覆盖最多、采集准确率最高、数据分析功能最领先的平台之一。

依托牧羊犬平台,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于2023年12月发布首个年度金融合规总榜。2024年起,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以月度、季度和半年度为频次发布涉及银行、保险、支付和资管等主要金融领域的合规榜单及报告18篇次。相关榜单和研究报告从罚单数量、罚金数额和案由等维度进行深度剖析,精准解析监管动向及金融机构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正成为越来越多金融机构加强自身合规建设的重要参考。

三个行业、两个维度

2023年11月1日至2024年10月31日,牧羊犬平台总计收录近1.5万条处罚信息,涉罚领域覆盖银行、保险、资管、第三方支付、期货、金融租赁和货币经纪等几乎所有金融行业,其中机构类罚单金额约39亿元。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以细分行业受罚频次占比作为刻度值,选取受罚频次排位前三的行业作为2024年金融合规总榜重点监测对象。并同时设定“累计受罚金额(机构类罚单)”和“累计受罚频次(机构类罚单)”两大维度,对被关注行业受罚主体的合规情况进行排序,以此生成覆盖三行业的六个榜单。

其中,累计受罚金额一项包含罚金和没收违法所得两项,而累计受罚频次的统计亦包含被罚和被没收违法所得两个细分行为。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认为,金融行业覆盖的各细分领域较为庞杂,机构业务和产品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受罚频次可筛选出全行业违规情形的“深水区”;对同一行业而言,罚金及受罚频次的多寡可以直观反映市场主体的违规程度。与此同时,相比于员工个人收到的罚单,以机构为处罚对象的机构类罚单更能揭示公司行为,具有更为广泛的警示意义。

依照上述规则,经测算,2024年金融合规总榜最终选取银行、保险和资管三细分行业作为监测对象。在对应的时间段内,这三个行业收到的处罚信息频次分别为6965条、3941条和1760条,在全行业中占比分别为46.8%、26.5%和11.8%,合计占全部罚单信息超85%。与此同时,这三个行业收到的机构类罚单金额分别约为23亿元、3.4亿元和2.6亿元,合计29亿元,占全行业机构类罚单总额七成以上。   

值得说明的是,监管机构公开罚单与金融机构违规行为之间亦有一定的时差。另外,鉴于被罚金额多寡与频次和金融活动丰富程度正相关,因此榜单搭建逻辑并不意味着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对相关行业合规度的负面评价,亦不代表放弃对全行业其他细分领域的关注。

伴随监管取向和市场合规情况的迭变,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将因时因势调整金融合规总榜的搭建逻辑,以期全面反映市场主体的合规情况。

银行:中信银行被罚超2亿元

在银行领域中,中信银行和农行各自摘得“罚金之最”和“受罚频次之最”。

累计受罚金额前二十名中,中信银行以超2亿元的累计罚金数额问鼎“榜首”,往后依次是建行(10836万元)和农行(10478万元)。而受罚频次上,农行居首,中行和建行紧随其后。3家银行于所选取的时间段内收到的罚单信息均超出100条。

按机构类型划分,6家国有银行和9家A股上市股份制银行均现身“受罚金额”及“受罚频次”的前二十名。同时,包括广州银行、徽商银行、上海银行、齐鲁银行和九江银行在内的5家城商行亦在两项排名中获得“席位”。

如果说屡屡被罚跟资产规模和金融活动相对丰富有关,那么体量相对小的城商行在可比同业中“脱颖而出”则是值得关注的事项。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对比两项排名发现,资产规模不足万亿元的广州银行和徽商银行在“受罚金额”和“受罚频次”上均入围前二十。在受罚金额一项,广州银行排位第九,超出体量庞大的邮储银行。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翻查其收到的26条处罚信息发现,传统存贷款业务是其被罚重点。对私业务领域的信用卡授信额度管理、风险监测以及个人消费贷贷前调查均存在不审慎及违规之处。徽商银行两项排名均为第十二,仅次于招行。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建议,这两家城商行对自身合规经营情况保持高度关注。

除累计受罚金额和频次外,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同期关注了单张罚金在千万元以上的“天价罚单”。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认为,较之罚金数额相对小的罚单,“天价罚单”更能揭示违规情节之严重,抑或昭示监管稽查之重点。

经梳理发现,在受罚金额前二十序列,包括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建行、中行、农行、浙商银行、齐鲁银行、广州银行和工行等在内的9家银行各领到单张罚金千万元以上的“天价罚单”。其中以中信银行于2023年12月领到的2亿元罚单最引人关注,紧随其后的则是平安银行于2024年5月被罚超6700万元。

触发千万级罚单的案由是什么?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分析上述9家银行具体罚单信息发现,相关银行在公司治理、理财业务、存贷款业务、投资业务和不良资产出表等方面存在违规之处。而这亦与近年银行业贷款需求不景、风险资产持续暴露等诸多背景呼应。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认为,宏观及行业背景的变化并不是银行业违规经营的理由。在金融监管趋严趋细的环境下,各银行应同步强化合规意识并构建更加完善的合规体系,将合规所蕴含的咨询和建议等更具深层次含义的职责嵌入业务流程,而不是进行事后把关等象征性操作。如此可更好避免因违规经营造成的巨额罚款和声誉损失,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保险:人保财险摘“罚单之王”

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业共收到近4000条处罚信息,仅次于银行业。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验算发现,无论是受罚金额还是受罚频次,人保财险均位列保险业第一,且两项金额均大幅领先于各自榜单的第二名,是保险业当之无愧的年度“罚单王”。

受罚金额前二十名序列,太平洋财险、平安人寿的罚金总额分别位列第二及第三;而受罚频次上,平安人寿和人寿保险入围前三。综合两项排名可以看出,除人保财险外,平安人寿亦在过去一年被监管频繁关注。

竞争力尚可的两家公司为何频频被罚?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对两家公司收到的15张大额罚单(指单张罚金在50万元以上的罚单)研究发现,“利用保险代理人虚构保险中介业务套取费用”和“虚假承保理赔”是其被罚的主要原因。其中,前者在15条罚单对应的案由中出现5次,后者出现2次。

一位对保险业颇有研究的人士对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分析认为,“利用保险代理人虚构保险中介业务套取费用”多指团险直销渠道通过向个人代理挂单的方式,套取高额佣金的行为。相比于团险直销部门,保险公司向个人代理支付的佣金相对高;而“虚假理赔”则指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为了骗取保险金,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没有发生的情况下,故意编造发生了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并通过虚假理赔,将骗取的保险金据为己有的行为。相关做法均暴露出保险公司于销售端和内控端的管理漏洞,对投保人亦存在危害。

扩大监测范围来看,违规销售亦是保险全行业被罚的重要案由。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以上述两项行为作为关键词检索发现,有近百条罚单涉及相关信息。可见,提高保险从业人员的素质是提升行业合规度的关键。

资管:兴银理财收千万元以上罚单

囊括基金管理公司、券商、银行理财子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信托等多类别的资管机构,受罚频次在全行业中排名第三,因此亦为2024年金融合规总榜所关注。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按“累计受罚金额”对资管机构进行排序发现,包括兴银理财、招银理财、信银理财和平安理财在内的4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均上榜前二十。其中兴银理财被罚金额为1240万元,其他三家依次为850万元、750万元和650万元。

从各理财子公司被罚案由来看,“信息披露不规范”和“未能有效穿透识别底层资产”是出现频次较多的原因。此外,兴银理财还被指“理财产品之间利益输送”“同业理财产品压降不到位”和“内控管理不到位”等多项。因此处罚金额高于其他3家。

但并非只有上述4家理财子公司于过去一年内受到了处罚。扩大监测范围来看,包括建信理财、中银理财、渝农商理财、杭银理财和汇华理财在内的5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亦收到监管罚单,只是罚金数额不及前述4家。从时间线来看,上述9家理财子公司收到的处罚大多集中于2024年,仅兴银理财一家的罚单披露时间为2023年12月。据此可见,监管机构于相关领域的关注度正日益增强。贴合新的监管环境,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亦将监管罚单作为2024年财富管理榜指标评价体系的反向指标,对连续两年于相关业务领域收到监管罚单的银行予以减分处理。(详见《财富管理榜:银行第二增长曲线,谁是领军者?》

除理财子公司外,以处置不良资产为主营业务的资产管理公司亦被监管机构重点的关注。这与近年逆周期环境下市场主体风险资产持续暴露的趋势相呼应。在受罚金额及受罚频次两项排名中,包括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在内均排名靠前。具体案由则涉及“为附属银行不良贷款虚假出表提供通道”“违规提供远期收购承诺”等。

包括广东粤财信托、昆仑信托和国通信托等在内的6家信托公司罚金排名均入围前二十。案由涉及“信托计划期限错配”“变相刚兑信托计划”和“违规为保险公司变相投资单一信托提供通道”等;保险类资产管理公司序列,包括华安财保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合众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和新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均收到百万元以上大额罚单,累计罚金分别为515万元、430万元和410万元。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认为,伴随资管新规于2022年全方位落地及2023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资管司首度设立运作,资管业务正面临日趋严苛的监管环境。而区别于银行和保险等较为垂直的业务流程,资管业务的联结属性较强,涉及的市场主体也相对较多。此种情况下,在产品交易结构中充当不可或缺方角色的资管机构更应爱惜羽毛,珍惜现有牌照及资源优势,切忌采取产品多层嵌套、设计含糊不清交易结构或计价方式等手法规避监管,如此方不致“因小失大”。

(实习生 戴铭杰 夏侯文凯对本文亦有贡献)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