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冠文+黄子华,喜剧大师领衔的港产片竟然是今年最催泪?

2024-12-14 19:00:00大家好,城画君今天想给大家推荐一部电影,《破·地狱》。 与往常列举电影票房成绩、观众口碑等切入点不同,我们推荐你看《破·地狱》的原因很简单:如果你曾经历过与亲人、爱人或朋友的离别,曾在面对生死问题时陷入迷茫的情绪之中,这部电影就像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冰冷的、却又无比结实可靠的肩膀给你,能够放心靠上去哭一哭。 电影最后,主题曲《普渡众生》响起,城画君四周传来抽泣和一声声长叹。观众流泪和叹息的理由因人而异,但这并不影响《破·地狱》是2024年冬天最值得买票进场的华语电影之一。为什么?且看本文为你一一道来。 老规矩,本文含有少量剧透,电影将在12月14日全国上映,介意剧透的话,不妨先进影院支持吧。 《破·地狱》的片名取自世界三大葬礼奇观之一,广府客家的传统丧葬习俗“破地狱”。老一辈认为,逝者需经过超度才能从地狱解脱,去往更好的来生。而这个有刀、有火的超度仪式,必须由“喃呒师傅”这个特殊职业来进行。 婚礼策划师道生(黄子华 饰)因婚礼市场萧条而债台高筑,被迫改行做葬礼经纪人。红白二事大相径庭,令道生处处碰壁,可最难的一关是要得到喃呒师傅文哥(许冠文 饰)的认可。 起初因为理念不合,道生与文哥冲突不断。但数次危难时刻文哥的出手相助,以及亲历文哥与女儿文玥(卫诗雅 饰)的相处点滴,道生与文哥的心结慢慢解开,也逐渐悟到“破地狱”的真正意义。 “活人也要超度,活人也需要破地狱。” 《破·地狱》既以“破”为重点,它的第一处“破”,是指新社会观念的“破而后立”。 文哥是在香港红磡生活了一辈子的喃呒师傅,只听从“祖师爷”的规训,深信只有在超度仪式后将先人(逝者)风光土葬,帮其逃离凡间苦难,才是对逝者的尊重。 道生却明显是商品经济社会下的生意人,利益当头,想尽一切“新鲜”办法拓宽殡仪公司的业务范围,增加服务溢价。 两人之间的冲突既有“新旧之争”,亦有“生死之争”。文哥认为“死者为大”是不可忤逆的传统,道生却是一个切实感受到“后疫情时代”生活浮沉的人,所以他坚持“活着的人的感受更重要”。 电影提供了一个很有意义的思考给观众:如果你来主持一场丧事,你更愿意照顾逝者还是生者的感受呢? 观众都是生者。因此大都非常轻易地代入到道生的视角之中。比如片中某位年幼的逝者,他的妈妈渴望保存他的遗体,道生出手相助,不合伦理却合乎人情;比如某位哥哥想为因车祸逝世的弟弟办一场丧礼,道生知道弟弟爱车,特意准备了“跑车”的纸扎品,却引来哥哥的勃然大怒。 在“生死之争”之上,蕴含着一个更重要的命题:尊重。逝者的意愿固然要被尊重,但活着的人们呢?他们一边抱着失去至亲挚爱的痛苦办丧事,一边还要尽力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鸡零狗碎。 能让生者感到释怀、松一口气,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尊重。 印象很深的另一段剧情,是道生向文哥逐一倾诉自己的压力。每个月还房贷、还创业欠债,他根本没办法拒绝一笔可以缓解他每个月燃眉之急的钱。对于逝者来说,地狱是想象出来的;对于活着的人来说,“地狱”也许就是每天一睁眼就在经历的真实生活。 “活人也需要破地狱,活人也有很多地狱。” 这是干了一辈子喃呒师傅的文哥,第一次体会到“破地狱”的另一层含义。 “不要把泪滴在先人身上,他们会舍不得的。” 经历过丧事的人都知道,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丧礼上“哭不哭”“怎么哭”“哭多久”是常见的问题。 对于逝者的至亲来说,在丧礼上大哭是人之常情,而在传统观念里,我们通常会安慰家属“节哀”——不要陷入悲伤情绪太久,否则会伤身。 但是在这部殡葬题材电影中,竟没有一句台词出现过“节哀”。它让所有观众与电影角色一同体验向逝者的遗体告别的全过程,让悲伤的、怀念的情绪自然流淌,而且并不打算让它匆匆止住。 唯一一处类似“节哀”而意境方面却大相径庭的台词,是道生叮嘱文哥的女儿文玥的:“不要把泪滴在先人身上,他们会舍不得的。” 意思是,你可以尽情流泪,但也请记得放手。爱你的逝者并不愿意看见你过度悲伤。 这份细致的温柔,彻底消解了传统观念中“丧礼上该不该哭”这一看似矛盾的疑问。没有“表演出来的悲伤”,也没有“与我无关的冷漠”,只有发自真心的敬畏和尊重。 《破·地狱》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情节,留给了文哥与子女的关系变化。 沉默寡言的父亲、懒散赖皮的儿子、倔强却又不断付出的女儿,这是东亚家庭几乎共通的刻板设定。但殡葬行业有规定,喃呒师傅 “传男不传女”,这导致了对喃呒不感兴趣的儿子从少年时期便被迫穿上法衣。而仰慕父亲、耳濡目染的女儿却无法继承衣钵,甚至被父亲“嫌弃”。 “因为女人有月经,有血污,阴气重,祖师爷不喜欢!” 相信看到这里,很多观众一定深吸一口气,心里大呼“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有月经歧视吗”。然而电影里的文哥是个八旬老人,几乎一辈子没离开过自己生活的红磡片区,熟悉的朋友也都是殡葬行业的人,又让人不忍对他生气。 这是不是像极了我们印象中的“中国式父女”关系?很想好好沟通,一开口却会引发一场战争。 所以对文玥来说,如何面对自己曾经仰慕、如今变成顽固老头的父亲,无疑也是一场活着的“破地狱”。 不破不立、不开口表达便永远无法达成和解,不要等到失去对方的时候才追悔莫及……《破·地狱》的“破”,何尝不是对传统家庭关系的一次大胆打破。 每个人都能在这部电影里找到自己的泪点 文哥将人的逝世比喻成“到站就要下车”,否则人会沦为无主孤魂,不得安息。 但电影给人的整体观感是,我们无需提前焦虑什么时候下车、下车后有什么迎接自己。因为人的生命旅途是不可预估的,我们唯一能做的,是紧紧抓住旅伴的手。哪怕孤身一人,也要好好欣赏这沿途的风景。 这也是为什么《破·地狱》作为一部地方民俗题材的电影,却没有太多文化地域上的隔阂,或者观看门槛。它并不打算教会你怎么“破地狱”,但人人看完之后都能找到映射在自己心中的“地狱”,并且试图找机会去打破。 难怪一场电影下来,不同时段都有不同观众的泪点。人们对生死的感悟不同,对故事共情的程度自然也不同。 但城画君认为,在当下,能看到《破·地狱》这样直面社会环境、生活真相,用殡葬行业去覆盖所有行业故事的电影,也像给自己那变得有些许麻木的心,注入一针强心剂。 珍惜生命旅途,珍惜所有陪在身边的至亲挚友,只要心脏还在跳动,生活总有变好的转机。 正如“破地狱”的仪式中,那个视觉效果极其强烈的动作: 喃呒师傅对着火盆喷上一口酒,然后在熊熊火焰中高高跃起、跨过火盆、稳稳落地。就像电影的英文译名一样:The Last Dance。丧仪的最后一舞,既是“超度”,也是“涅槃”。 能在烈火中涅槃重生,何尝不是我们所有“活着的人”在当下的希望?

十二月 14, 2024 - 11:28
 5546
许冠文+黄子华,喜剧大师领衔的港产片竟然是今年最催泪?
2024-12-14 19:00:00

大家好,城画君今天想给大家推荐一部电影,《破·地狱》。

与往常列举电影票房成绩、观众口碑等切入点不同,我们推荐你看《破·地狱》的原因很简单:如果你曾经历过与亲人、爱人或朋友的离别,曾在面对生死问题时陷入迷茫的情绪之中,这部电影就像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冰冷的、却又无比结实可靠的肩膀给你,能够放心靠上去哭一哭。

电影最后,主题曲《普渡众生》响起,城画君四周传来抽泣和一声声长叹。观众流泪和叹息的理由因人而异,但这并不影响《破·地狱》是2024年冬天最值得买票进场的华语电影之一。为什么?且看本文为你一一道来。

老规矩,本文含有少量剧透,电影将在12月14日全国上映,介意剧透的话,不妨先进影院支持吧。


《破·地狱》的片名取自世界三大葬礼奇观之一,广府客家的传统丧葬习俗“破地狱”。老一辈认为,逝者需经过超度才能从地狱解脱,去往更好的来生。而这个有刀、有火的超度仪式,必须由“喃呒师傅”这个特殊职业来进行。

婚礼策划师道生(黄子华 饰)因婚礼市场萧条而债台高筑,被迫改行做葬礼经纪人。红白二事大相径庭,令道生处处碰壁,可最难的一关是要得到喃呒师傅文哥(许冠文 饰)的认可。

起初因为理念不合,道生与文哥冲突不断。但数次危难时刻文哥的出手相助,以及亲历文哥与女儿文玥(卫诗雅 饰)的相处点滴,道生与文哥的心结慢慢解开,也逐渐悟到“破地狱”的真正意义。

“活人也要超度,活人也需要破地狱。”

《破·地狱》既以“破”为重点,它的第一处“破”,是指新社会观念的“破而后立”。

文哥是在香港红磡生活了一辈子的喃呒师傅,只听从“祖师爷”的规训,深信只有在超度仪式后将先人(逝者)风光土葬,帮其逃离凡间苦难,才是对逝者的尊重。

道生却明显是商品经济社会下的生意人,利益当头,想尽一切“新鲜”办法拓宽殡仪公司的业务范围,增加服务溢价。

两人之间的冲突既有“新旧之争”,亦有“生死之争”。文哥认为“死者为大”是不可忤逆的传统,道生却是一个切实感受到“后疫情时代”生活浮沉的人,所以他坚持“活着的人的感受更重要”。

电影提供了一个很有意义的思考给观众:如果你来主持一场丧事,你更愿意照顾逝者还是生者的感受呢?

观众都是生者。因此大都非常轻易地代入到道生的视角之中。比如片中某位年幼的逝者,他的妈妈渴望保存他的遗体,道生出手相助,不合伦理却合乎人情;比如某位哥哥想为因车祸逝世的弟弟办一场丧礼,道生知道弟弟爱车,特意准备了“跑车”的纸扎品,却引来哥哥的勃然大怒。

在“生死之争”之上,蕴含着一个更重要的命题:尊重。逝者的意愿固然要被尊重,但活着的人们呢?他们一边抱着失去至亲挚爱的痛苦办丧事,一边还要尽力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鸡零狗碎。

能让生者感到释怀、松一口气,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尊重。

印象很深的另一段剧情,是道生向文哥逐一倾诉自己的压力。每个月还房贷、还创业欠债,他根本没办法拒绝一笔可以缓解他每个月燃眉之急的钱。对于逝者来说,地狱是想象出来的;对于活着的人来说,“地狱”也许就是每天一睁眼就在经历的真实生活。

“活人也需要破地狱,活人也有很多地狱。”

这是干了一辈子喃呒师傅的文哥,第一次体会到“破地狱”的另一层含义。

“不要把泪滴在先人身上,他们会舍不得的。”

经历过丧事的人都知道,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丧礼上“哭不哭”“怎么哭”“哭多久”是常见的问题。

对于逝者的至亲来说,在丧礼上大哭是人之常情,而在传统观念里,我们通常会安慰家属“节哀”——不要陷入悲伤情绪太久,否则会伤身。

但是在这部殡葬题材电影,竟没有一句台词出现过“节哀”。它让所有观众与电影角色一同体验向逝者的遗体告别的全过程,让悲伤的、怀念的情绪自然流淌,而且并不打算让它匆匆止住。

唯一一处类似“节哀”而意境方面却大相径庭的台词,是道生叮嘱文哥的女儿文玥的:“不要把泪滴在先人身上,他们会舍不得的。”

意思是,你可以尽情流泪,但也请记得放手。爱你的逝者并不愿意看见你过度悲伤。

这份细致的温柔,彻底消解了传统观念中“丧礼上该不该哭”这一看似矛盾的疑问。没有“表演出来的悲伤”,也没有“与我无关的冷漠”,只有发自真心的敬畏和尊重。

《破·地狱》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情节,留给了文哥与子女的关系变化。

沉默寡言的父亲、懒散赖皮的儿子、倔强却又不断付出的女儿,这是东亚家庭几乎共通的刻板设定。但殡葬行业有规定,喃呒师傅 “传男不传女”,这导致了对喃呒不感兴趣的儿子从少年时期便被迫穿上法衣。而仰慕父亲、耳濡目染的女儿却无法继承衣钵,甚至被父亲“嫌弃”。

“因为女人有月经,有血污,阴气重,祖师爷不喜欢!”

相信看到这里,很多观众一定深吸一口气,心里大呼“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有月经歧视吗”。然而电影里的文哥是个八旬老人,几乎一辈子没离开过自己生活的红磡片区,熟悉的朋友也都是殡葬行业的人,又让人不忍对他生气。

这是不是像极了我们印象中的“中国式父女”关系?很想好好沟通,一开口却会引发一场战争。

所以对文玥来说,如何面对自己曾经仰慕如今变成顽固老头的父亲,无疑也是一场活着的“破地狱”。

不破不立、不开口表达便永远无法达成和解,不要等到失去对方的时候才追悔莫及……《破·地狱》的“破”,何尝不是对传统家庭关系的一次大胆打破。

每个人都能在这部电影里找到自己的泪点

文哥将人的逝世比喻成“到站就要下车”,否则人会沦为无主孤魂,不得安息。

但电影给人的整体观感是,我们无需提前焦虑什么时候下车、下车后有什么迎接自己。因为人的生命旅途是不可预估的,我们唯一能做的,是紧紧抓住旅伴的手。哪怕孤身一人,也要好好欣赏这沿途的风景。

这也是为什么《破·地狱》作为一部地方民俗题材的电影,却没有太多文化地域上的隔阂,或者观看门槛。它并不打算教会你怎么“破地狱”,但人人看完之后都能找到映射在自己心中的“地狱”,并且试图找机会去打破。

难怪一场电影下来,不同时段都有不同观众的泪点。人们对生死的感悟不同,对故事共情的程度自然也不同。

但城画君认为,在当下,能看到《破·地狱》这样直面社会环境、生活真相,用殡葬行业去覆盖所有行业故事的电影,也像给自己那变得有些许麻木的心,注入一针强心剂。

珍惜生命旅途,珍惜所有陪在身边的至亲挚友,只要心脏还在跳动,生活总有变好的转机。

正如“破地狱”的仪式中,那个视觉效果极其强烈的动作:

喃呒师傅对着火盆喷上一口酒,然后在熊熊火焰中高高跃起、跨过火盆、稳稳落地。就像电影的英文译名一样:The Last Dance。丧仪的最后一舞,既是“超度”,也是“涅槃”。

能在烈火中涅槃重生,何尝不是我们所有“活着的人”在当下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