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小年,浙江应对有门道

  冬天,是橘子味的。  最近,记者走访发现,由于生长周期受天气等不利因素影响,浙江柑橘减产。事实上,不只浙江,全国多个柑橘主产区都有类似遭遇。柑橘“小年”正在到来。  “180亩橘园产量锐减,不到去年的三分之一。”台州临海蜜橘种植大户高贤飞向记者诉苦。想起今年夏季持续一个多月的高温干旱天气和紧接着的那场雨,他面露无奈:“挂果期天气变化太剧烈,许多果子没法及时吸收水分而大批爆裂,很可惜。”  记者咨询了省农业农村厅水果专家,原来,本年度全省柑橘普遍减产是多方面因素叠加导致:首先是上个冬季冻害影响树体生长,春季花量减少;再加上夏季高温干旱,导致灼伤和裂果,同时,部分主产区黄龙病和褐斑病发病情况较为严重,进一步削减了产量。  “小年”一样赚  对许多人来说,橘子,是一年中不可或缺的鲜甜滋味。中国柑橘主产区在南方,浙江正是其中的重要传统产区。  上世纪末,浙江柑橘总产量曾连续多年居全国主产省份第一,此后随着中西部发展,规模被赶超,我省转而走“精品果业”路线,理性缩减柑橘发展面积,带头探索优化柑橘品种结构,以质取胜。  这一产业调整让橘农受益,在“小年”愈发明显。  记者来到中国蜜橘之乡黄岩发现,虽然年景不佳,但乡道边售橘的农民脸上依然笑意盈盈,箩筐里放着的,正是当地主栽良种“黄岩本地早”。  “去年每斤九毛到一块五,今年一斤能卖两块八到五块哩!”澄江街道山头舟村村民葛雪招种了数十年橘子,她告诉记者,今年的“黄岩本地早”格外好卖,田头收购价格近十年最高。由于市场紧俏,批发商争相订购,自家橘田虽减产了二三成,但收入不减反增。  在田头包装出货间,黄岩凤来柑橘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彭德通展示了一套“书”。封面是设计师以柑橘为灵感创作的手绘图,配以不同的底色。插页是折叠的柑橘文化卷轴。翻开,是十二个“肚脐”贴着商标“大益农”的“黄岩本地早”,个个果型大小均匀,外表完美无疤痕。  “这是我们推出的书本形精装黄岩蜜橘,一套四本共48个精选‘本地早’,零售价168元。”彭德通说,通过发力品牌营销、文化赋能,走高端精品路线,有效提升了黄岩蜜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论“大年”“小年”,精装礼盒的售价始终不变,价高量少,根本不愁卖,成为市场畅销的“硬通货”。  看来,“小年”恰为好蜜橘营造起卖方市场,口碑产品热度不减,柑橘产业“优质优价”的趋势得到强化。  新品种憋大招  恰逢“小年”,不仅声名在外的经典老品种更加抢手,初出茅庐的蜜橘新秀也格外亮眼。  彭德通给记者递来一只新优品种“晴姬”。它个头中等,皮色金黄,皮薄易剥,入口一尝,相比其他蜜橘,鲜甜中又多了几分特别的清香。他带头试种了六七亩,今年少量上市,没想到市场反应超出预期,每斤能卖28元到38元,身价比炙手可热的“红美人”还高出一头。“‘晴姬’潜力很大,是我为接下来几年‘憋’的大招。”他笑说。  记者了解到,黄岩橘农接触新品种属于“近水楼台”。这两年,当地围绕“世界蜜橘之源”的历史定位,打造了一个国内顶尖、国际知名的蜜橘种源保护、培育及利用开放性平台——黄岩蜜橘种源研究中心。  走进研究中心的“数字桔园”,大屏实时显示着各个智慧大棚内每株橘树的品种编码、株高、叶片数量、实景等信息。每个大棚的主人,是来自不同高校和科研院所、不同技术领域的专业科研团队。记者细致打探了下,有华中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科院、浙江省柑橘研究所、台州科技职业学院等。有的运用细胞工程技术改良黄岩蜜橘,有的通过基因组学与分子设计育种来加速育种过程,有的专注杂交育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培育高糖、低酸、高抗病性、果实无核的柑橘新品种、新品系。  “目前,各团队累计创制了3000多个新种质,选育出浙柑、宫川新系等20个颇具前景的优系。”浙江省柑橘研究所副所长黄振东透露。研究中心所在的头陀镇联合黄岩区有关部门设立“田间学院”,在科研团队与农户之间架起桥梁,联动党员志愿者,零距离、零门槛、零费用输出技术服务。今年,甜度爆表且无核的“东江1号本地早”、果实硬度高而适宜罐头加工的“新本1号”等新黄岩蜜橘已推广种植;提前半月成熟、可助橘农抢占市场先机的“早熟本地早”也开始试种。  错季种植缓释风险  种植多样化品种,错季生长和销售,拉长采收期,也是“小年”里缓释种植风险的良方。  秋冬柑橘采收进入后半程,“黄美人”“绿美人”等晚熟新品种仍在大棚里整装待发。黄岩新峰柑橘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冬季做好棚内保温、补光和修剪,来年一月底至三月,这批高端新品就将成熟,丰富新春柑橘市场。  在田头,记者遇到了浙江大学柑橘营养研究团队,他们正围绕健康土壤培育、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养分精准调控省力化栽培、果实品质提升等角度,展开研究攻关,为黄岩果农种出好果子提供技术护航。团队负责人、浙大博导田生科透露,目前已为橘园补光系统筛选出最佳红蓝光比例,搭配“水肥一体化—根域限制栽培技术”,可使橘子的可溶性固形物(甜度)提升一度以上。  “‘小年’正是修整橘园、提升种植技术水平的好时机。”省农业农村厅植保检疫与农药管理总站专家梁赤周表示,针对橘农谈之色变、今年柑橘减产原因之一的“柑橘癌症”黄龙病,最佳的普查时期正是秋冬季节。记者了解到,针对此病,目前商业化种植的柑橘中基本没有抗病耐病品种。而一旦沾染黄龙病,不论多大的橘树,都要整棵拔除、烧毁,这对果农的损失不小。现有技术条件下,柑橘黄龙病可防不可治,重点在预防传染、阻隔传播。  梁赤周提醒橘农,冬季清园至关重要。如果发现有结“红鼻子果”、老叶斑驳黄化等症状的病株,就要做好标记,及时挖除,同时针对传染黄龙病的主要媒介昆虫“木虱”,及时把枯枝落叶收拾掉,喷洒药剂做好消毒,杀灭越冬成虫。“勤快过冬,来年会更好。”他说。  (本报记者 来逸晨)

十二月 12, 2024 - 11:43
 3780
柑橘小年,浙江应对有门道

  冬天,是橘子味的。

  最近,记者走访发现,由于生长周期受天气等不利因素影响,浙江柑橘减产。事实上,不只浙江,全国多个柑橘主产区都有类似遭遇。柑橘“小年”正在到来。

  “180亩橘园产量锐减,不到去年的三分之一。”台州临海蜜橘种植大户高贤飞向记者诉苦。想起今年夏季持续一个多月的高温干旱天气和紧接着的那场雨,他面露无奈:“挂果期天气变化太剧烈,许多果子没法及时吸收水分而大批爆裂,很可惜。”

  记者咨询了省农业农村厅水果专家,原来,本年度全省柑橘普遍减产是多方面因素叠加导致:首先是上个冬季冻害影响树体生长,春季花量减少;再加上夏季高温干旱,导致灼伤和裂果,同时,部分主产区黄龙病和褐斑病发病情况较为严重,进一步削减了产量。

  “小年”一样赚

  对许多人来说,橘子,是一年中不可或缺的鲜甜滋味。中国柑橘主产区在南方,浙江正是其中的重要传统产区。

  上世纪末,浙江柑橘总产量曾连续多年居全国主产省份第一,此后随着中西部发展,规模被赶超,我省转而走“精品果业”路线,理性缩减柑橘发展面积,带头探索优化柑橘品种结构,以质取胜。

  这一产业调整让橘农受益,在“小年”愈发明显。

  记者来到中国蜜橘之乡黄岩发现,虽然年景不佳,但乡道边售橘的农民脸上依然笑意盈盈,箩筐里放着的,正是当地主栽良种“黄岩本地早”。

  “去年每斤九毛到一块五,今年一斤能卖两块八到五块哩!”澄江街道山头舟村村民葛雪招种了数十年橘子,她告诉记者,今年的“黄岩本地早”格外好卖,田头收购价格近十年最高。由于市场紧俏,批发商争相订购,自家橘田虽减产了二三成,但收入不减反增。

  在田头包装出货间,黄岩凤来柑橘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彭德通展示了一套“书”。封面是设计师以柑橘为灵感创作的手绘图,配以不同的底色。插页是折叠的柑橘文化卷轴。翻开,是十二个“肚脐”贴着商标“大益农”的“黄岩本地早”,个个果型大小均匀,外表完美无疤痕。

  “这是我们推出的书本形精装黄岩蜜橘,一套四本共48个精选‘本地早’,零售价168元。”彭德通说,通过发力品牌营销、文化赋能,走高端精品路线,有效提升了黄岩蜜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论“大年”“小年”,精装礼盒的售价始终不变,价高量少,根本不愁卖,成为市场畅销的“硬通货”。

  看来,“小年”恰为好蜜橘营造起卖方市场,口碑产品热度不减,柑橘产业“优质优价”的趋势得到强化。

  新品种憋大招

  恰逢“小年”,不仅声名在外的经典老品种更加抢手,初出茅庐的蜜橘新秀也格外亮眼。

  彭德通给记者递来一只新优品种“晴姬”。它个头中等,皮色金黄,皮薄易剥,入口一尝,相比其他蜜橘,鲜甜中又多了几分特别的清香。他带头试种了六七亩,今年少量上市,没想到市场反应超出预期,每斤能卖28元到38元,身价比炙手可热的“红美人”还高出一头。“‘晴姬’潜力很大,是我为接下来几年‘憋’的大招。”他笑说。

  记者了解到,黄岩橘农接触新品种属于“近水楼台”。这两年,当地围绕“世界蜜橘之源”的历史定位,打造了一个国内顶尖、国际知名的蜜橘种源保护、培育及利用开放性平台——黄岩蜜橘种源研究中心。

  走进研究中心的“数字桔园”,大屏实时显示着各个智慧大棚内每株橘树的品种编码、株高、叶片数量、实景等信息。每个大棚的主人,是来自不同高校和科研院所、不同技术领域的专业科研团队。记者细致打探了下,有华中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科院、浙江省柑橘研究所、台州科技职业学院等。有的运用细胞工程技术改良黄岩蜜橘,有的通过基因组学与分子设计育种来加速育种过程,有的专注杂交育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培育高糖、低酸、高抗病性、果实无核的柑橘新品种、新品系。

  “目前,各团队累计创制了3000多个新种质,选育出浙柑、宫川新系等20个颇具前景的优系。”浙江省柑橘研究所副所长黄振东透露。研究中心所在的头陀镇联合黄岩区有关部门设立“田间学院”,在科研团队与农户之间架起桥梁,联动党员志愿者,零距离、零门槛、零费用输出技术服务。今年,甜度爆表且无核的“东江1号本地早”、果实硬度高而适宜罐头加工的“新本1号”等新黄岩蜜橘已推广种植;提前半月成熟、可助橘农抢占市场先机的“早熟本地早”也开始试种。

  错季种植缓释风险

  种植多样化品种,错季生长和销售,拉长采收期,也是“小年”里缓释种植风险的良方。

  秋冬柑橘采收进入后半程,“黄美人”“绿美人”等晚熟新品种仍在大棚里整装待发。黄岩新峰柑橘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冬季做好棚内保温、补光和修剪,来年一月底至三月,这批高端新品就将成熟,丰富新春柑橘市场。

  在田头,记者遇到了浙江大学柑橘营养研究团队,他们正围绕健康土壤培育、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养分精准调控省力化栽培、果实品质提升等角度,展开研究攻关,为黄岩果农种出好果子提供技术护航。团队负责人、浙大博导田生科透露,目前已为橘园补光系统筛选出最佳红蓝光比例,搭配“水肥一体化—根域限制栽培技术”,可使橘子的可溶性固形物(甜度)提升一度以上。

  “‘小年’正是修整橘园、提升种植技术水平的好时机。”省农业农村厅植保检疫与农药管理总站专家梁赤周表示,针对橘农谈之色变、今年柑橘减产原因之一的“柑橘癌症”黄龙病,最佳的普查时期正是秋冬季节。记者了解到,针对此病,目前商业化种植的柑橘中基本没有抗病耐病品种。而一旦沾染黄龙病,不论多大的橘树,都要整棵拔除、烧毁,这对果农的损失不小。现有技术条件下,柑橘黄龙病可防不可治,重点在预防传染、阻隔传播。

  梁赤周提醒橘农,冬季清园至关重要。如果发现有结“红鼻子果”、老叶斑驳黄化等症状的病株,就要做好标记,及时挖除,同时针对传染黄龙病的主要媒介昆虫“木虱”,及时把枯枝落叶收拾掉,喷洒药剂做好消毒,杀灭越冬成虫。“勤快过冬,来年会更好。”他说。

  (本报记者 来逸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