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什么很大让人很震撼的生物?

欢迎走进生命进化史,下面的内容将带你溯洄古今。 地质时代的单位为:宙、代、纪、世、期、时。整个地壳历史划分为隐生宙和显生宙两大阶段。宙之下分代,隐生宙分为太古代、元古代,显生宙又划分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代之下又可划分若干纪如寒武纪、侏罗纪、第四纪。每个纪又分为二个或三个世,世下分若干期,世以上的划分与名称是国际性的,是世界统一的,世以下的划分与名称是按各地区实际情况来决定。与地质时代各单位相对应的地层单位为:宇、界、系、统、阶、带。隐生宇是生命的萌芽时代,能够提供的科学化石极其稀少,也并未出现体型巨大的生命形态。 生命的故事从显生宇的寒武纪开始说起。 寒武纪 寒武纪是显生宇的开始,距今约 5.42 亿年前—4.88 亿年。其著名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被称为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的一大悬案。这个时期,绝大多数的无脊椎动物在短短几百万年的时间内大爆炸式的出现了。这时候,陆地面积很小,还没有生命,海洋还是地球最精彩的地方。 奇虾 5.3 亿年前的海洋中,最凶猛的捕食者莫过于奇虾了。这是一种攻击能力很强的食肉动物,它有一对带柄的巨眼,一对分节的用于快速捕捉猎物的巨型前肢,美丽的大尾扇和一对长长的尾叉。它虽不善于行走,但能快速游泳。25 厘米直径的巨口可掠食当时任何大型的生物,口中有环状排列的外齿,对那些有矿化外甲保护的动物构成了重大威胁。它是已知最庞大的寒武纪动物,个体最大可达 2 米以上,而当时其他大多数动物平均只有几毫米到几厘米。 奥陶纪 奥陶纪,是古生代的第二个纪(原始的脊椎动物出现),开始于距今 488 个地质单位之前(4.8 亿年前)~444 个地质单位之前(4.4 亿年前),延续了 4200 万年。当时的陆地没有任何的植物,甚至也没有任何的生物存在,此时的空气中含有一些有害气体,氧气含量比较低,人在奥陶纪的陆地生存,呼吸是最大的威胁。奥陶纪的生物依旧主要在海洋生存。奥陶纪初期,海洋生物进入鼎盛时期,笔石、珊瑚、海百合等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荣。 直壳鹦鹉螺 直壳鹦鹉螺是在寒武纪晚期到第一次生物大灭绝的海洋中的顶级掠食者。它们身体巨大,长达 10 米以上,是奥陶纪的海洋中凶猛的肉食性动物。 相对于寒武纪,奥陶纪的生物发展的更加繁荣,但生物如此繁盛的时期也遭遇了地球上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包括了约 85%的物种灭亡,27%的科与 57%的属。 志留纪 志留纪是早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也是古生代第三个纪。约开始于 4.4 亿年前,结束于 4.1 亿年前。这个时候,陆地上开始出现裸蕨植物,陆地上没有原生的动物,但是海洋里的布龙度蝎子爬到了陆地上,体长一米以上。 布龙度蝎子 海洋里则是广翅鲎的繁盛时代,体长 3 米以上,此时仍有直壳鹦鹉螺,和广翅鲎为竞争关系。 广翅鲎 泥盆纪 泥盆纪是地质时代古生代中的第四个纪,属于显生宙古生代。早期裸蕨类繁荣。中期后,腕足类和珊瑚发育、原始菊石、昆虫出现。晚期原始两栖类、迷齿类出现,蕨类植物和原始裸子植物出现;无颌类趋于灭绝。 年代:4.05 亿年前—3.5 亿年前。 邓氏鱼 邓氏鱼,一种活于泥盆纪时代(距今约 3.6 亿至 4.15 亿年前)的古生物,长约 8 至 10 米,重量可达 4 吨,被视为该时代最大的海洋猎食者,其主要食粮是有硬壳保护的鱼类及无脊椎动物。生活于 4 亿年前泥盆纪时代的邓氏鱼,是人类已知盾皮鱼家族中体型最大的成员。它的存在比陆上第一只恐龙的诞生还要早 1.75 亿年。邓氏鱼头部有甲状包裹物,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有颚脊椎动物之一。 邓氏鱼大佬口中的是同时期身长两米的裂口鲨小老弟 石炭纪 石炭纪是古生代的第 5 个纪,开始于距今约 3.55 亿年至 2.95 亿年,延续了 6500 万年。石炭纪陆地上已经出现了丰富的植物,并且因此当时大气含氧量很高,虫子长得特别大。所以石炭纪有个别名叫“巨虫时代”。 巨型马陆 体长 3 米,身材高大,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陆地节肢动物之一。 巨型蜘蛛 巨型蜘蛛属于中突蛛亚目。有人头般大小,想想自己的头。 巨型蜻蜓 长约一米,翼展 2-3 米。可以类比一下现在的老鹰和秃鹫。 二叠纪 二叠纪是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始于距今约 2.99 亿年,延至 2.5 亿年,共经历了 4500 万年。早期的植物以真蕨、种子蕨为主。晚期有较大变化,鳞木类、芦木类、种子蕨、柯达树等趋于衰微、灭绝,代之以较耐旱的裸子植物,松柏类大为增加,苏铁类开始发展。腕足类继续繁盛,长身贝类占优势;软体动物也是重要部分,菊石类有明显分异;苔藓虫逐渐衰退;三叶虫趋于灭绝;昆虫开始迅速发展。爬行动物首次大量繁盛,杯龙目、盘龙目、兽孔目存在。 丽齿兽 丽齿兽,合弓纲兽孔目兽齿类。起源于二叠纪,2.52 亿年前。身长 5 米,重约 1 吨。奔跑时速超过 100 千米【半信半疑?】。食肉,外形像狼,是首次长有犬齿的动物,这是生物进化史上的一大重要突破。 二叠纪末发生了大灭绝事件,90%至 95%的海洋生物灭绝,其详细原因目前尚不明确。 三叠纪 三叠纪是公元前 2.5 亿至 2 亿年的一个地质时代,它位于二叠纪和侏罗纪之间,是中生代的第一个纪。三叠纪的开始和结束各以一次灭绝事件为标志。二叠纪兴盛的类哺乳动物和迷齿两栖类已经开始衰落,爬行动物在三叠纪崛起,主要由槽齿类、恐龙类、似哺乳的爬行类组成。不过三叠纪的主角也不是恐龙,是和它们同属主龙类的植龙和劳氏鳄。植龙和劳氏鳄灭绝于三叠纪 - 侏罗纪,恐龙则存活下来,并称霸于侏罗纪和白垩纪。 波斯特鳄 劳氏鳄目 ,体长 4-5 米,体重可能有 250-300 公斤 肉食 法索拉鳄 法索拉鳄的身长估计约 8.5 米,是目前已知最大型的劳氏鳄类,也是恐龙出现以前的最大型陆地脊椎动物之一。 幻龙 幻龙是远古时期鳍龙类的一种,(其它鳍龙类包括蛇颈龙类和盾齿龙类),属三叠纪时期动物,据今达 2.43 亿年,它们体型大小不一,最小的只有 36 厘米,最大的长达 6 米,长有锐利的牙齿,捕食各种鱼类。 侏罗纪 侏罗纪(Jurassic)界于三叠纪和白垩纪之间,约公元前 1 亿 9960 万年(误差值为 60 万年)到 1 亿 4550 万年(误差值为 400 万年)。是中生代的第二个纪,开始于三叠纪 - 侏罗纪灭绝事件。 易碎双腔龙 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大恐龙。根据葛瑞格利·保罗(Gregory S.Paul)在 1994 年和肯尼思·卡彭特(Kenneth Carpenter)在 2006 年的研究,易碎双腔龙的体长 58 米,臀高 9.25 米,体重约 120 吨。易碎双腔龙的长度相当于 8 辆公共汽车首尾相接的长度,把它放在 NBA 的赛场中肯定没法伸直尾巴和脖子。在生物界,易碎双腔龙绝对是无法超越的最长者,就算是今天最长的动物蓝鲸也只有 33 米的长度(已知最大个体)。 易碎双腔龙与大象蓝鲸的对比 滑齿龙 滑齿龙,上龙科,身长 6-25 米,体重 2-150 吨,生活在侏罗纪后期。 【经过我重新查找相关资料,平滑侧齿龙并没有 BBC 纪录片中提到的 25M 的尺寸。由于发现化石极少且破损十分严重。考古人员蜥脚类恐龙的椎骨化石当作了平滑侧齿龙的化石。最新研究表面 7 米应该是滑齿龙更为靠谱的体型。上龙科上限可达到 13 米,19 吨。】 霍夫曼沧龙 霍夫曼沧龙(Mosasaurus hoffmanni)是最巨大的沧龙类之一,正模长 11 米;平均体长 12——13 米,体重 6 吨;保守估计最大 17.3 米,16 吨。 侏罗纪公园里沧龙从水中跃起的一幕 白垩纪 白垩纪是地质年代中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始于 BC1.45 亿年,结束于 BC6500 万年,历经 8000 万年。是显生宙的最长一个阶段。白垩纪大型的蜥脚类恐龙衰退,蜥臀目和鸟臀目恐龙兴起。 棘龙 棘龙是一类大型兽脚类肉食龙,其中的亚种埃及棘龙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食肉恐龙,体长 12 到 20 米,臀高 270 至 400 厘米,体重 4 到 26 吨,生存于白垩纪的北非,约为 11400 万年前到 6500 万年前。棘龙的背部有明显的长棘,是由脊椎骨的神经棘延长而成,高度可达 1.65 米。帆状物的功能,功能很可能包含调节体温、储存脂肪能量、散发热量、吸引异性、威胁对手、吸引猎物等。棘龙的头颅骨长 1.75 米,外形类似上龙类,而且牙齿细长,所以被认为是半水生动物,主要捕食鱼类。 雷克斯暴龙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霸王龙,体长约 11.5-14.7 米。平均臀部高度约 4 米。最高臀高可达到 5.2 米左右,头高最高近 6 米。平均体重约 9 吨,(生态平均约 7.6 吨),最重 14.85 吨,头部长度最大约 1.55 米。咬合力一般 9 万牛顿—12 万牛顿,嘴巴末端最大可达 20 万牛顿左右,同时也是体型最为粗壮的食肉恐龙。 棘龙 VS 霸王龙 三角龙 三角龙是一种中等大小的四足恐龙,全长 6—8 米、高 2.4-2.8 米、重 5—10 吨。三角龙最显著的特征是它们的角和颈盾。它们的头盾可长至超过 1.5 米。三角龙的口鼻部鼻孔上方有一根角状物;以及一对位在眼睛上方的角状物,超过 80 公分。头颅后方则是相对短的骨质头盾。 帝鳄 帝鳄生活在约 1.1 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是曾在地球上生活过的体形最大的鳄鱼之一,其成年个体的体长可以达到 13 米,完全可以和那些兽脚类恐龙相媲美!而先在地球上最大的湾鳄,也仅为 7 米左右。不仅如此,帝鳄的嗅觉异常灵敏,即使在水中也能闻到猎物的气味,再加上那长达 1.8 米、布满利齿的巨口,就是一只小型恐龙转瞬间也会成为它的口中之物。 新生代更新待续... 好的,几天不见忽然多了很多赞,感谢大家的关注。 我自己只是个自然科学的爱好者,并非古生物专家,所以其中的数据也可能不准确,有问题欢迎大家指正。另外,图片大家也能看到水印,来自百度谷歌以及其他的网络图片。 新生代 科学研究推测,由于一颗小行星对地球的撞击,导致了曾经主宰世界数亿年之久的霸主恐龙灭绝。中生代宣告结束,新生代正式到来。新生代被分为三个纪:古近纪和新近纪和第四纪。总共包括七个世: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和全新世。新生代以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高度繁盛为特征,由于生物界逐渐呈现了现代的面貌,故名新生代,即现代生物的时代。 泰坦蟒 泰坦蟒,属于远古蟒类,众所周知,一般带泰坦的东西都不会小,泰坦蟒生活在大约 6000-5800 万年间,是目前已知最大的蛇类。体长 9-15 米,重 1 吨以上。比较现在最重的森蚺(300kg)和最长的网纹蟒(8 米)更大。 龙王鲸 恐龙灭绝的时候,那些曾经统治海洋的巨大海生爬行动物也随之消失了,自那以后在两千五百万年的时间里,海洋中的鲨鱼没有任何天敌。大约 5000 万年前,海洋中第一次有了哺乳动物——最早的鲸鱼。后来这些从陆地来海洋的哺乳动物,在 2000 万年的时间内进化成为新的霸主。龙王鲸,是龙王鲸科中的一个属,被认为是现代鲸的祖先,约生活于 4500 万 -3600 万年前,体长约为 18~21 米。 龙王鲸,露脊鲸,虎鲸和人类体型对比 巨齿鲨 巨齿鲨的祖先是和龙王鲸同时期的竞争对手鼠白鲨 ,龙王鲸於 3600 万年前绝种后,没有任何生物与其竞争。鼠白鲨则进化为平均 14 米长、40 吨重(也有推测为长超过 20 米。重达 70 吨)的巨齿鲨。生活在 2800 万年前的晚渐新世到 260 万年前的早更新世,是其生存年代的海洋顶级掠食者。它们被誉为地球史上最强悍的生物。其口腔撕咬力量超过了霸王龙,最大咬合力可达 36 吨。以当时海洋里的大型鲸类为食,巨大的咬合力可以轻易咬碎鲸鱼的骨头。 巨齿鲨模拟图,对比现代虎鲸 梅尔维尔鲸 然而,鲸鱼是不会认输的。为了防止大海被破坏,为了守护大海的和平,贯彻爱与真实的邪恶,可爱又迷人的反派角色——梅尔维尔鲸登场。科学家推测梅尔维尔鲸超过 17 米长,65 吨重。牙齿目前发现最大 40cm,由于化石样本较少,我们只能得出它和巨齿鲨同为顶级掠食者。现代抹香鲸主

2月 3, 2025 - 09:40
 4454
有没有什么很大让人很震撼的生物?
头图

欢迎走进生命进化史,下面的内容将带你溯洄古今。

地质时代的单位为:宙、代、纪、世、期、时。整个地壳历史划分为隐生宙和显生宙两大阶段。宙之下分代,隐生宙分为太古代、元古代,显生宙又划分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代之下又可划分若干纪如寒武纪、侏罗纪、第四纪。每个纪又分为二个或三个世,世下分若干期,世以上的划分与名称是国际性的,是世界统一的,世以下的划分与名称是按各地区实际情况来决定。与地质时代各单位相对应的地层单位为:宇、界、系、统、阶、带。隐生宇是生命的萌芽时代,能够提供的科学化石极其稀少,也并未出现体型巨大的生命形态。

生命的故事从显生宇的寒武纪开始说起。


寒武纪

寒武纪是显生宇的开始,距今约 5.42 亿年前—4.88 亿年。其著名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被称为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的一大悬案。这个时期,绝大多数的无脊椎动物在短短几百万年的时间内大爆炸式的出现了。这时候,陆地面积很小,还没有生命,海洋还是地球最精彩的地方。

奇虾

5.3 亿年前的海洋中,最凶猛的捕食者莫过于奇虾了。这是一种攻击能力很强的食肉动物,它有一对带柄的巨眼,一对分节的用于快速捕捉猎物的巨型前肢,美丽的大尾扇和一对长长的尾叉。它虽不善于行走,但能快速游泳。25 厘米直径的巨口可掠食当时任何大型的生物,口中有环状排列的外齿,对那些有矿化外甲保护的动物构成了重大威胁。它是已知最庞大的寒武纪动物,个体最大可达 2 米以上,而当时其他大多数动物平均只有几毫米到几厘米。


奥陶纪

奥陶纪,是古生代的第二个纪(原始的脊椎动物出现),开始于距今 488 个地质单位之前(4.8 亿年前)~444 个地质单位之前(4.4 亿年前),延续了 4200 万年。当时的陆地没有任何的植物,甚至也没有任何的生物存在,此时的空气中含有一些有害气体,氧气含量比较低,人在奥陶纪的陆地生存,呼吸是最大的威胁。奥陶纪的生物依旧主要在海洋生存。奥陶纪初期,海洋生物进入鼎盛时期,笔石、珊瑚、海百合等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荣。

直壳鹦鹉螺

直壳鹦鹉螺是在寒武纪晚期到第一次生物大灭绝的海洋中的顶级掠食者。它们身体巨大,长达 10 米以上,是奥陶纪的海洋中凶猛的肉食性动物。

相对于寒武纪,奥陶纪的生物发展的更加繁荣,但生物如此繁盛的时期也遭遇了地球上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包括了约 85%的物种灭亡,27%的科与 57%的属。


志留纪

志留纪是早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也是古生代第三个纪。约开始于 4.4 亿年前,结束于 4.1 亿年前。这个时候,陆地上开始出现裸蕨植物,陆地上没有原生的动物,但是海洋里的布龙度蝎子爬到了陆地上,体长一米以上。

布龙度蝎子

海洋里则是广翅鲎的繁盛时代,体长 3 米以上,此时仍有直壳鹦鹉螺,和广翅鲎为竞争关系。

广翅鲎

泥盆纪

泥盆纪是地质时代古生代中的第四个纪,属于显生宙古生代。早期裸蕨类繁荣。中期后,腕足类和珊瑚发育、原始菊石、昆虫出现。晚期原始两栖类、迷齿类出现,蕨类植物和原始裸子植物出现;无颌类趋于灭绝。 年代:4.05 亿年前—3.5 亿年前。

邓氏鱼

邓氏鱼,一种活于泥盆纪时代(距今约 3.6 亿至 4.15 亿年前)的古生物,长约 8 至 10 米,重量可达 4 吨,被视为该时代最大的海洋猎食者,其主要食粮是有硬壳保护的鱼类及无脊椎动物。生活于 4 亿年前泥盆纪时代的邓氏鱼,是人类已知盾皮鱼家族中体型最大的成员。它的存在比陆上第一只恐龙的诞生还要早 1.75 亿年。邓氏鱼头部有甲状包裹物,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有颚脊椎动物之一。

邓氏鱼大佬口中的是同时期身长两米的裂口鲨小老弟

石炭纪

石炭纪是古生代的第 5 个纪,开始于距今约 3.55 亿年至 2.95 亿年,延续了 6500 万年。石炭纪陆地上已经出现了丰富的植物,并且因此当时大气含氧量很高,虫子长得特别大。所以石炭纪有个别名叫“巨虫时代”。

巨型马陆

体长 3 米,身材高大,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陆地节肢动物之一。

巨型蜘蛛

巨型蜘蛛属于中突蛛亚目。有人头般大小,想想自己的头。

巨型蜻蜓

长约一米,翼展 2-3 米。可以类比一下现在的老鹰和秃鹫。


二叠纪

二叠纪是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始于距今约 2.99 亿年,延至 2.5 亿年,共经历了 4500 万年。早期的植物以真蕨、种子蕨为主。晚期有较大变化,鳞木类、芦木类、种子蕨、柯达树等趋于衰微、灭绝,代之以较耐旱的裸子植物,松柏类大为增加,苏铁类开始发展。腕足类继续繁盛,长身贝类占优势;软体动物也是重要部分,菊石类有明显分异;苔藓虫逐渐衰退;三叶虫趋于灭绝;昆虫开始迅速发展。爬行动物首次大量繁盛,杯龙目、盘龙目、兽孔目存在。

丽齿兽

丽齿兽,合弓纲兽孔目兽齿类。起源于二叠纪,2.52 亿年前。身长 5 米,重约 1 吨。奔跑时速超过 100 千米【半信半疑?】。食肉,外形像狼,是首次长有犬齿的动物,这是生物进化史上的一大重要突破。

二叠纪末发生了大灭绝事件,90%至 95%的海洋生物灭绝,其详细原因目前尚不明确。


三叠纪

三叠纪是公元前 2.5 亿至 2 亿年的一个地质时代,它位于二叠纪和侏罗纪之间,是中生代的第一个纪。三叠纪的开始和结束各以一次灭绝事件为标志。二叠纪兴盛的类哺乳动物和迷齿两栖类已经开始衰落,爬行动物在三叠纪崛起,主要由槽齿类、恐龙类、似哺乳的爬行类组成。不过三叠纪的主角也不是恐龙,是和它们同属主龙类的植龙和劳氏鳄。植龙和劳氏鳄灭绝于三叠纪 - 侏罗纪,恐龙则存活下来,并称霸于侏罗纪和白垩纪。

波斯特鳄

劳氏鳄目 ,体长 4-5 米,体重可能有 250-300 公斤 肉食

法索拉鳄

法索拉鳄的身长估计约 8.5 米,是目前已知最大型的劳氏鳄类,也是恐龙出现以前的最大型陆地脊椎动物之一。

幻龙

幻龙是远古时期鳍龙类的一种,(其它鳍龙类包括蛇颈龙类和盾齿龙类),属三叠纪时期动物,据今达 2.43 亿年,它们体型大小不一,最小的只有 36 厘米,最大的长达 6 米,长有锐利的牙齿,捕食各种鱼类。


侏罗纪

侏罗纪(Jurassic)界于三叠纪和白垩纪之间,约公元前 1 亿 9960 万年(误差值为 60 万年)到 1 亿 4550 万年(误差值为 400 万年)。是中生代的第二个纪,开始于三叠纪 - 侏罗纪灭绝事件。

易碎双腔龙

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大恐龙。根据葛瑞格利·保罗(Gregory S.Paul)在 1994 年和肯尼思·卡彭特(Kenneth Carpenter)在 2006 年的研究,易碎双腔龙的体长 58 米,臀高 9.25 米,体重约 120 吨。易碎双腔龙的长度相当于 8 辆公共汽车首尾相接的长度,把它放在 NBA 的赛场中肯定没法伸直尾巴和脖子。在生物界,易碎双腔龙绝对是无法超越的最长者,就算是今天最长的动物蓝鲸也只有 33 米的长度(已知最大个体)。

易碎双腔龙与大象蓝鲸的对比
滑齿龙

滑齿龙,上龙科,身长 6-25 米,体重 2-150 吨,生活在侏罗纪后期。

【经过我重新查找相关资料,平滑侧齿龙并没有 BBC 纪录片中提到的 25M 的尺寸。由于发现化石极少且破损十分严重。考古人员蜥脚类恐龙的椎骨化石当作了平滑侧齿龙的化石。最新研究表面 7 米应该是滑齿龙更为靠谱的体型。上龙科上限可达到 13 米,19 吨。】

霍夫曼沧龙

霍夫曼沧龙(Mosasaurus hoffmanni)是最巨大的沧龙类之一,正模长 11 米;平均体长 12——13 米,体重 6 吨;保守估计最大 17.3 米,16 吨。

侏罗纪公园里沧龙从水中跃起的一幕

白垩纪

白垩纪是地质年代中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始于 BC1.45 亿年,结束于 BC6500 万年,历经 8000 万年。是显生宙的最长一个阶段。白垩纪大型的蜥脚类恐龙衰退,蜥臀目和鸟臀目恐龙兴起。

棘龙

棘龙是一类大型兽脚类肉食龙,其中的亚种埃及棘龙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食肉恐龙,体长 12 到 20 米,臀高 270 至 400 厘米,体重 4 到 26 吨,生存于白垩纪的北非,约为 11400 万年前到 6500 万年前。棘龙的背部有明显的长棘,是由脊椎骨的神经棘延长而成,高度可达 1.65 米。帆状物的功能,功能很可能包含调节体温、储存脂肪能量、散发热量、吸引异性、威胁对手、吸引猎物等。棘龙的头颅骨长 1.75 米,外形类似上龙类,而且牙齿细长,所以被认为是半水生动物,主要捕食鱼类。

雷克斯暴龙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霸王龙,体长约 11.5-14.7 米。平均臀部高度约 4 米。最高臀高可达到 5.2 米左右,头高最高近 6 米。平均体重约 9 吨,(生态平均约 7.6 吨),最重 14.85 吨,头部长度最大约 1.55 米。咬合力一般 9 万牛顿—12 万牛顿,嘴巴末端最大可达 20 万牛顿左右,同时也是体型最为粗壮的食肉恐龙。

棘龙 VS 霸王龙
三角龙

三角龙是一种中等大小的四足恐龙,全长 6—8 米、高 2.4-2.8 米、重 5—10 吨。三角龙最显著的特征是它们的角和颈盾。它们的头盾可长至超过 1.5 米。三角龙的口鼻部鼻孔上方有一根角状物;以及一对位在眼睛上方的角状物,超过 80 公分。头颅后方则是相对短的骨质头盾。

帝鳄

帝鳄生活在约 1.1 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是曾在地球上生活过的体形最大的鳄鱼之一,其成年个体的体长可以达到 13 米,完全可以和那些兽脚类恐龙相媲美!而先在地球上最大的湾鳄,也仅为 7 米左右。不仅如此,帝鳄的嗅觉异常灵敏,即使在水中也能闻到猎物的气味,再加上那长达 1.8 米、布满利齿的巨口,就是一只小型恐龙转瞬间也会成为它的口中之物。

新生代更新待续...

好的,几天不见忽然多了很多赞,感谢大家的关注。

我自己只是个自然科学的爱好者,并非古生物专家,所以其中的数据也可能不准确,有问题欢迎大家指正。另外,图片大家也能看到水印,来自百度谷歌以及其他的网络图片。


新生代

科学研究推测,由于一颗小行星对地球的撞击,导致了曾经主宰世界数亿年之久的霸主恐龙灭绝。中生代宣告结束,新生代正式到来。新生代被分为三个纪:古近纪和新近纪和第四纪。总共包括七个世: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和全新世。新生代以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高度繁盛为特征,由于生物界逐渐呈现了现代的面貌,故名新生代,即现代生物的时代。

泰坦蟒

泰坦蟒,属于远古蟒类,众所周知,一般带泰坦的东西都不会小,泰坦蟒生活在大约 6000-5800 万年间,是目前已知最大的蛇类。体长 9-15 米,重 1 吨以上。比较现在最重的森蚺(300kg)和最长的网纹蟒(8 米)更大。

龙王鲸

恐龙灭绝的时候,那些曾经统治海洋的巨大海生爬行动物也随之消失了,自那以后在两千五百万年的时间里,海洋中的鲨鱼没有任何天敌。大约 5000 万年前,海洋中第一次有了哺乳动物——最早的鲸鱼。后来这些从陆地来海洋的哺乳动物,在 2000 万年的时间内进化成为新的霸主。龙王鲸,是龙王鲸科中的一个属,被认为是现代鲸的祖先,约生活于 4500 万 -3600 万年前,体长约为 18~21 米。

龙王鲸,露脊鲸,虎鲸和人类体型对比
巨齿鲨

巨齿鲨的祖先是和龙王鲸同时期的竞争对手鼠白鲨 ,龙王鲸於 3600 万年前绝种后,没有任何生物与其竞争。鼠白鲨则进化为平均 14 米长、40 吨重(也有推测为长超过 20 米。重达 70 吨)的巨齿鲨。生活在 2800 万年前的晚渐新世到 260 万年前的早更新世,是其生存年代的海洋顶级掠食者。它们被誉为地球史上最强悍的生物。其口腔撕咬力量超过了霸王龙,最大咬合力可达 36 吨。以当时海洋里的大型鲸类为食,巨大的咬合力可以轻易咬碎鲸鱼的骨头。

巨齿鲨模拟图,对比现代虎鲸
梅尔维尔鲸

然而,鲸鱼是不会认输的。为了防止大海被破坏,为了守护大海的和平,贯彻爱与真实的邪恶,可爱又迷人的反派角色——梅尔维尔鲸登场。科学家推测梅尔维尔鲸超过 17 米长,65 吨重。牙齿目前发现最大 40cm,由于化石样本较少,我们只能得出它和巨齿鲨同为顶级掠食者。现代抹香鲸主要以乌贼为食,而梅尔维尔鲸巨大的牙齿(有些长度达到 36 厘米,最长达 40cm)表明,这种庞然大物曾捕食更为强悍的猎物,甚至是体型比自身更为巨大的须鲸类。

曾经主宰过海洋的大佬们
普鲁斯鳄

生活在 800 万年前的晚中新世时期,是地球上曾经生存的最大型鳄类动物之一。继承了已逝先祖帝鳄、恐鳄的意志,成功长到 11 米 8 吨的个头。普鲁斯鳄性情狂暴,那时没有其它的掠食者堪与它匹敌,它们的对手是自己的同类。残酷的竞争促使它们越长越大,然而庞大体型只带来短暂的成功,并导致它们的衰亡。普鲁斯鳄变得如此庞大,它们大得过头了。大到极端的动物,生活也到了极限。

鳄鱼家族的大可爱们
巨犀

生活在大约于 3400 万到 2300 万年前的渐新世,是犀牛的近亲,长可达 10 米以上,肩高超过 5 米,重达到 15 吨,是已知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其中又属天山准格尔巨犀体型最为庞大。巨犀家族是亚洲土生土长的土著居民, 也就是说, 它们起源于亚洲, 主要分布在亚洲, 后期可能稍往西扩展到东欧的高加索、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等地, 从未到过北美、西欧和非洲。 在亚洲的中国、蒙古、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巴基斯坦等地都发现过它们的踪迹。 其中以我国发现的化石最为丰富, 种类最多。

板齿犀

生活于更新世,估计于约 160 万年前灭绝。肩高最高 3.5 米左右,最长可超过 8 米,体重最重超过 8 吨,主要分布在东欧,北亚,东北亚,中亚地区。

大地懒

生活于更新世的美洲地区。它的体型巨大,身高可达 6 米,体重约 5 吨,大小与现代大象相当。腿粗、脚大、脚上长着尖利的爪子,用来挖掘食物,并用后脚两侧和前脚的指关节行走,以植物为食。

泰坦鸟

一种不会飞的、巨大的肉食性鸟类,恐鹤科。中新世时期在今天的南美洲大陆分布。在 2000 万年前,南美大陆还没有大型哺乳类食肉动物。站立时高 2.5 米,体重可达 400 公斤,头部和马一样大。其原始的翼就像是一对有爪的手臂可以捕捉猎物,并以巨大的鸟喙来杀死猎物。虽然它们不会飞,但奔跑速度极快。

恐象

恐象是象形长鼻目中已经绝种的一类,生存于中新世中期至更新世早期。雄性恐象肩高接近 5m,估计体重超过 15.6 吨。上颚没有獠牙,下颚有一对很大向下弯的獠牙用来切割杆物。

巨型短面熊

巨型短面熊生活在距今大约 200 万年前的美洲大陆,这种史前美洲巨型短面熊体重达到 1.6 吨,站立时高度可达到 4 米,而现代熊的最高纪录是 19 世纪生活在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北极熊,体重达到 998 公斤。它的主要食物是美洲野牛。

剑齿虎

剑齿虎是大型猫科动物进化中的一个旁支,最先出现于约始新世中期,最后消失的则约在几千年前。它们的上犬齿最长可达 120 毫米,纵然口合起来,其犬齿仍然清晰可见,所以得名。体长 2.7 米,重 200-400 公斤。主要捕食美洲野牛,三趾马,鹿。

剑齿虎狩猎图
剑齿虎与乳齿象
猛犸

猛犸是象科动物的一个已灭绝的属。脊椎动物,哺乳纲,长鼻目。最著名的种类是真猛犸象,即长毛象。存在于冰河时期,最后一批猛犸象于公元前 1670 年左右灭绝。高 3 米,重 6 吨,其獠牙比现在的大象更加长,性情也更加凶猛。

THE END

巨型古生物科普就在这里告一段落啦,再次感谢大家的点赞和评论。

各位大佬嘴下留情啊,说是里面放卫星的我也很无奈啊。你说平滑侧齿龙没那么大,丽齿兽跑的没那么快,那给我个准确的回复我好修改啊。都是网上找的总结归纳的,我他喵的不是考古专业的人士啊。

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