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真实的我,藏在我的画里

  “爸爸,你是全乡书法第一,但我要成为全台湾最好的漫画家,有一天我还要成为全亚洲最好的漫画家。”这是一位15岁少年写给父母的家书中的一句话。时间是1963年的一个晚上,少年领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薪水——大约是父亲月收入的3倍,他将其中大部分钱寄给父母,并写了这封家书。  后来,这个从一个叫“三家村”的小村庄走出来的少年,真的成为享誉华人世界的漫画家。他就是蔡志忠。  11月底,杭州缓缓步入深秋。在新开放的西溪蔡志忠美术馆二楼,我们再次聊起这个故事时,蔡志忠笑了:“你看,从小我就这么自信,我的一生都走在高原上。”  黑色礼帽下飘出浮云般的长发,松垮的衣服“挂”出纤瘦的身形,圆眼狮鼻,笑起来慈眉善目……虽然已经76岁,但蔡志忠看起来依然还是那个永远不变的“老顽童”。  很多采访过他的同行都说,蔡志忠的身上写满了自信。这种自信,来源于他人生轨迹的上扬曲线:四岁半立志要以画画为此生事业;十五岁成为职业漫画师,自力更生;不到30岁已经拥有两家动画公司,制作的《七彩卡通老夫子》动画电影获得金马奖;《庄子说》《老子说》等东方思想国学漫画被翻译成26种语言,在60多个国家及地区出版……  既然功成名就,为何每天仍然作画无数?全球皆可往,为何独爱杭州?我们试图还原一个卸去光环的漫画大师,勾勒一个不一样的蔡志忠。足迹走各地,选择留在杭州  “我生于台湾,将老死于杭州,葬于少林寺。”  这是蔡志忠早早为自己拟好的墓志铭。面对死亡这种沉重的话题,别人避之不谈,他却显得无比从容淡定。  蔡志忠出生于台湾彰化,15岁离开家乡。如今,他在杭州的时间,已经快达到在家乡的时长。  为何如此钟爱杭州?他说,是一种一见钟情的感觉。  2009年,蔡志忠受中国国际动漫节邀约来到杭州,“飞机上看下来,哇,到处都是绿色的树,气候也刚刚好。”  第一眼被吸引,后又因为杭州的人文底蕴而留下,从此便在此常住。“杭州是一个很有文化的地方,这里有苏东坡、白居易,有西溪湿地,还创办了中国国际动漫节,给动漫创作者和爱好者提供了很多支持。”2012年,他在西溪湿地成立了蔡志忠工作室,“一年365天,我有360天住在这里。”  从蔡志忠工作室的露台望出去,是一汪湖水,清晨天空微白,鸟鸣不绝于耳,每个季节都有不一样的风景。他喜欢这样不经意的一瞥,“此间风景,总能给我一些新的创作灵感。”  这两年,蔡志忠很喜欢画猫,还出了妙妙猫系列漫画,灵感就来自工作室外的流浪猫。“有11只流浪猫,每天在我家吃饭。它们会趴在屋外的落地窗前,我买了一大包猫粮,一边喂给它们吃,一边观察它们。”  西溪湿地的文化底蕴,也成为他笔下的主题。  《水浒传》和西溪湿地有着深厚的渊源,书中的地理地名、山川形胜、物产民俗、方言土语处处都隐含着西溪元素。蔡志忠以《水浒传》为素材,创作了漫画《水浒一百单八将》,每一位角色的设计原稿,如今都陈列展示在蔡志忠美术馆里。  每年在杭州举办的中国国际动漫节,蔡志忠基本都参加。与忠实粉丝交流互动,向年轻的动漫从业者讲述自己的创作理念和人生故事,他很乐意做一个“栽树的人”——  他为杭产动画赋能。2012年,蔡志忠与中南卡通合作,执笔并导演了动画长片《天眼传奇》。在他擅长的单线平涂漫画风格基础上,蔡志忠加入了更传统、更江南的水墨晕染和剪纸,让《山海经》《海内西经》《桃花源记》等中华文明元素穿梭千年。  他为杭州市民带来“小确幸”。2023年春节,蔡志忠特意将自己创作的经典叨叨兔形象,与杭州地铁1号线和5号线的特色地铁站名相结合,创作了一系列“杭州人的兔年五福”,共贺癸卯兔年。  他带着作品走进乡村。2024年3月,蔡志忠漫画博物馆落户余杭百丈溪口村,这是他正式开馆的第一个乡村博物馆。出生在乡村的他,了解乡村人民的淳朴,“将文化带回到乡村,会有更美好的生命。”  上个月,西溪蔡志忠美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我想把自己最重要的东西都留在杭州。这个美术馆除了放画,我还希望能够在这里办讲座,教小朋友画画。我希望这是一座活态的博物馆,能把文化很好地传承下去。”蔡志忠一边说着,一边走到桌子前拿起画笔快速画了几笔,一只圆润可爱的小猫瞬间跃然纸上。笔迹 画本心,也需顺应时代  “画画不止要画自己想画的、擅长的,还要思考什么样的内容是时代需要的。”对着我们的镜头,蔡志忠说有一些话想说给动漫之都的年轻从业者听。  60年动漫人生,这是他成功的经验:创作发自本心,也需顺应时代。  父亲给的一块小黑板,让四岁半的蔡志忠感受到绘画的乐趣。身材瘦小的他觉得自己“做不了农夫,也做不了铁匠,喜欢画画,那就画一辈子”。  在蔡志忠15岁那年,当时台湾的武侠漫画很火。他将自己的作品寄到台北一家漫画出版社,收到出版社的邀约后,即刻决定北上做一名专职漫画师。蔡志忠在出版社从早画到晚,五年的时间画了200本漫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还能赚到钱,我太开心了,根本不觉得累。”  正式走上漫画事业的蔡志忠,后来的每一步似乎都很顺利。直到1984年,已经功成名就的他对自己说:“这一生为钱做事的日子到此为止,我要去做更有意义的事。”  从此蔡志忠的生命不“零售”,将整个后半生“批发”给自己。他放弃了蒸蒸日上的动画公司,只身前往日本东京,再次从名不见经传起步。  彼时,日本漫画进入发展的成熟期,优秀的漫画家层出不穷。“我没办法成为日本第一,那就反过来思考,我可以先成为世界第一。”置身浪潮,蔡志忠开始琢磨起“画什么”——漫画题材要够普世,让全世界都能看懂,还要有内涵,能吸引人。中华传统文化像一束火花照亮了他困惑时期的黑暗:至少在当时的日本,还从未有人将中国经典古籍画成漫画过。  有了灵感,创作如水银泻地:《庄子说》的草稿一经面世就引得各大出版社争相出版,发布后连续十个月登上畅销书榜。以此为起点,他在四年间完成了《老子说》《孔子说》等东方思想漫画,以及四大名著题材的四格幽默漫画。  再次回忆那些被传统文化点燃的岁月,蔡志忠用两个词做了言简意赅的总结:好看和正确,“这两点,无论身处任何时代,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内容、故事,永远是第一位的。”蔡志忠说,“一种思想或一本著作能够流传几千年,都是因为它有普世价值。老子、庄子的很多哲学,我们现在来看,都是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是非常实用的智慧。”  “其实有很多外国读者对中华文化非常感兴趣。”蔡志忠认为,长久以来,东方哲学思想在西方总是以神秘深奥的面貌示人,漫画的轻松和幽默刚好与之互补。深奥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就在蔡志忠笔下变成了浅显易懂的漫画。  “我的漫画只能当做传统文化的入门,但这就够了。”蔡志忠愿做那个开门人,“感兴趣的,自会去了解更多。”  作品是入门,作者却不能只是入门。在蔡志忠看来,对所作内容进行系统的学习是创作的必修课,必须要拿出完整的时间去研究学问,“我将99%的时间投进去,最后作品会给你100%的回报。”心迹做自己,就要做到极致  对蔡志忠的重新认识,从一个游戏开始。  “你生日是哪年哪天?我可以算出是周几。”蔡志忠说。  记者报出年月日。蔡志忠沉吟了十几秒:“是周五,你查下是不是?”  就这样连着问了三个人,竟然全对。  大家有些好奇,蔡志忠却不揭秘,身子往椅背上一靠:“算法是我自己琢磨的,是不是很厉害?”  这一刻,我们忽然发现,他似乎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他自信又谦卑,偶尔健谈“社牛”偶尔迷恋孤独,还带着点孩童般的天真。在他看来,文字、访谈、影像描绘的都不是真正的自己,“最真实的我,藏在我的画里。”  他唯一执着的,是作品。  如果仔细看蔡志忠的水浒一百单八将的手绘原稿,你会发现落款是同一个日子。也就是说,这108张漫画,是在同一天完成的。直到今天,蔡志忠每天还会画200多张画,手速依然惊人。  如果说画功是熟能生巧,那么主题和故事的传达,则来自多年的积累。  “看书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你如果看过40万张画,你就不可能画得太差。你如果看过20万本小说,你就自己会编故事。”蔡志忠把灵感比作中药房里的药柜:读书、记录、整理,他做的笔记填满了一屋子,也逐渐填满了脑中的1000个小抽屉,每个抽屉里有1000个小故事,每个故事100字,创作的时候就像“抓药”一样,拿出一点,就是一个故事、一幅画。  高效人生还有一个秘诀:专注。  蔡志忠不用手机、不看电视,与外界交流的方式是电子邮件。他保持着非常简单的生活作息:下午4时30分睡觉,晚上8时起床,抽一支烟,泡一杯咖啡,从这辈子要做什么开始想起,由远及近地思考,直到想清楚今天要作的最后一张画。  之后饮尽咖啡,开始一天的工作,只吃一餐饭。  但他又不是一个封闭自我的“苦行僧”。现在,从不用手机的蔡志忠,每周会在团队的帮助下开一次网络直播,作画、售书,他说自己愿意去拥抱新的时代、新的内容和新的表达方式。  只不过在动漫行业拥抱人工智能时代之时,他仍坚持用纸笔作画——漫画内容才是王道、故事才是主角,而不是画画技巧。  有朋友不理解:“何必放弃动画公司呢?你可以像从前一样,动画、漫画两边兼顾啊?”他回答说:“追两兔不得一兔,我要全力以赴画漫画。”  在他看来,专注是一切成功的基础。每每遇到自己想搞清楚却还没搞清楚的问题,他都会集中精力,闭关研究。  “做事就要做到极致。”蔡志忠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年轻的时候,他刚接触动画,一鼓作气描完《小鹿斑比》《动物足球大赛》两卷8毫米卡通影片、3000多张动画原稿。他觉得,所有的爱好,做到极致时,人们才会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热爱它们。  有人想让他说说一路走来的崎岖道路,蔡志忠的回答却很“凡尔赛”:“我的人生哪有什么挫折?”  人生之路顺利通畅,只因心中的方向是笃定的。  他相信一句话:“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搞清楚‘你想成为什么’‘为什么要成为’以及‘如何成为’这三个问题。”  记者问:“以后你想做什么?”  蔡志忠大笑起来:“我的美术馆建成了,以后多去美术馆。”

十二月 6, 2024 - 11:52
 4778
最真实的我,藏在我的画里

  “爸爸,你是全乡书法第一,但我要成为全台湾最好的漫画家,有一天我还要成为全亚洲最好的漫画家。”这是一位15岁少年写给父母的家书中的一句话。时间是1963年的一个晚上,少年领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薪水——大约是父亲月收入的3倍,他将其中大部分钱寄给父母,并写了这封家书。

  后来,这个从一个叫“三家村”的小村庄走出来的少年,真的成为享誉华人世界的漫画家。他就是蔡志忠。

  11月底,杭州缓缓步入深秋。在新开放的西溪蔡志忠美术馆二楼,我们再次聊起这个故事时,蔡志忠笑了:“你看,从小我就这么自信,我的一生都走在高原上。”

  黑色礼帽下飘出浮云般的长发,松垮的衣服“挂”出纤瘦的身形,圆眼狮鼻,笑起来慈眉善目……虽然已经76岁,但蔡志忠看起来依然还是那个永远不变的“老顽童”。

  很多采访过他的同行都说,蔡志忠的身上写满了自信。这种自信,来源于他人生轨迹的上扬曲线:四岁半立志要以画画为此生事业;十五岁成为职业漫画师,自力更生;不到30岁已经拥有两家动画公司,制作的《七彩卡通老夫子》动画电影获得金马奖;《庄子说》《老子说》等东方思想国学漫画被翻译成26种语言,在60多个国家及地区出版……

  既然功成名就,为何每天仍然作画无数?全球皆可往,为何独爱杭州?我们试图还原一个卸去光环的漫画大师,勾勒一个不一样的蔡志忠。

足迹

走各地,选择留在杭州

  “我生于台湾,将老死于杭州,葬于少林寺。”

  这是蔡志忠早早为自己拟好的墓志铭。面对死亡这种沉重的话题,别人避之不谈,他却显得无比从容淡定。

  蔡志忠出生于台湾彰化,15岁离开家乡。如今,他在杭州的时间,已经快达到在家乡的时长。

  为何如此钟爱杭州?他说,是一种一见钟情的感觉。

  2009年,蔡志忠受中国国际动漫节邀约来到杭州,“飞机上看下来,哇,到处都是绿色的树,气候也刚刚好。”

  第一眼被吸引,后又因为杭州的人文底蕴而留下,从此便在此常住。“杭州是一个很有文化的地方,这里有苏东坡、白居易,有西溪湿地,还创办了中国国际动漫节,给动漫创作者和爱好者提供了很多支持。”2012年,他在西溪湿地成立了蔡志忠工作室,“一年365天,我有360天住在这里。”

  从蔡志忠工作室的露台望出去,是一汪湖水,清晨天空微白,鸟鸣不绝于耳,每个季节都有不一样的风景。他喜欢这样不经意的一瞥,“此间风景,总能给我一些新的创作灵感。”

  这两年,蔡志忠很喜欢画猫,还出了妙妙猫系列漫画,灵感就来自工作室外的流浪猫。“有11只流浪猫,每天在我家吃饭。它们会趴在屋外的落地窗前,我买了一大包猫粮,一边喂给它们吃,一边观察它们。”

  西溪湿地的文化底蕴,也成为他笔下的主题。

  《水浒传》和西溪湿地有着深厚的渊源,书中的地理地名、山川形胜、物产民俗、方言土语处处都隐含着西溪元素。蔡志忠以《水浒传》为素材,创作了漫画《水浒一百单八将》,每一位角色的设计原稿,如今都陈列展示在蔡志忠美术馆里。

  每年在杭州举办的中国国际动漫节,蔡志忠基本都参加。与忠实粉丝交流互动,向年轻的动漫从业者讲述自己的创作理念和人生故事,他很乐意做一个“栽树的人”——

  他为杭产动画赋能。2012年,蔡志忠与中南卡通合作,执笔并导演了动画长片《天眼传奇》。在他擅长的单线平涂漫画风格基础上,蔡志忠加入了更传统、更江南的水墨晕染和剪纸,让《山海经》《海内西经》《桃花源记》等中华文明元素穿梭千年。

  他为杭州市民带来“小确幸”。2023年春节,蔡志忠特意将自己创作的经典叨叨兔形象,与杭州地铁1号线和5号线的特色地铁站名相结合,创作了一系列“杭州人的兔年五福”,共贺癸卯兔年。

  他带着作品走进乡村。2024年3月,蔡志忠漫画博物馆落户余杭百丈溪口村,这是他正式开馆的第一个乡村博物馆。出生在乡村的他,了解乡村人民的淳朴,“将文化带回到乡村,会有更美好的生命。”

  上个月,西溪蔡志忠美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我想把自己最重要的东西都留在杭州。这个美术馆除了放画,我还希望能够在这里办讲座,教小朋友画画。我希望这是一座活态的博物馆,能把文化很好地传承下去。”蔡志忠一边说着,一边走到桌子前拿起画笔快速画了几笔,一只圆润可爱的小猫瞬间跃然纸上。

笔迹 

画本心,也需顺应时代

  “画画不止要画自己想画的、擅长的,还要思考什么样的内容是时代需要的。”对着我们的镜头,蔡志忠说有一些话想说给动漫之都的年轻从业者听。

  60年动漫人生,这是他成功的经验:创作发自本心,也需顺应时代。

  父亲给的一块小黑板,让四岁半的蔡志忠感受到绘画的乐趣。身材瘦小的他觉得自己“做不了农夫,也做不了铁匠,喜欢画画,那就画一辈子”。

  在蔡志忠15岁那年,当时台湾的武侠漫画很火。他将自己的作品寄到台北一家漫画出版社,收到出版社的邀约后,即刻决定北上做一名专职漫画师。蔡志忠在出版社从早画到晚,五年的时间画了200本漫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还能赚到钱,我太开心了,根本不觉得累。”

  正式走上漫画事业的蔡志忠,后来的每一步似乎都很顺利。直到1984年,已经功成名就的他对自己说:“这一生为钱做事的日子到此为止,我要去做更有意义的事。”

  从此蔡志忠的生命不“零售”,将整个后半生“批发”给自己。他放弃了蒸蒸日上的动画公司,只身前往日本东京,再次从名不见经传起步。

  彼时,日本漫画进入发展的成熟期,优秀的漫画家层出不穷。“我没办法成为日本第一,那就反过来思考,我可以先成为世界第一。”置身浪潮,蔡志忠开始琢磨起“画什么”——漫画题材要够普世,让全世界都能看懂,还要有内涵,能吸引人。中华传统文化像一束火花照亮了他困惑时期的黑暗:至少在当时的日本,还从未有人将中国经典古籍画成漫画过。

  有了灵感,创作如水银泻地:《庄子说》的草稿一经面世就引得各大出版社争相出版,发布后连续十个月登上畅销书榜。以此为起点,他在四年间完成了《老子说》《孔子说》等东方思想漫画,以及四大名著题材的四格幽默漫画。

  再次回忆那些被传统文化点燃的岁月,蔡志忠用两个词做了言简意赅的总结:好看和正确,“这两点,无论身处任何时代,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内容、故事,永远是第一位的。”蔡志忠说,“一种思想或一本著作能够流传几千年,都是因为它有普世价值。老子、庄子的很多哲学,我们现在来看,都是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是非常实用的智慧。”

  “其实有很多外国读者对中华文化非常感兴趣。”蔡志忠认为,长久以来,东方哲学思想在西方总是以神秘深奥的面貌示人,漫画的轻松和幽默刚好与之互补。深奥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就在蔡志忠笔下变成了浅显易懂的漫画。

  “我的漫画只能当做传统文化的入门,但这就够了。”蔡志忠愿做那个开门人,“感兴趣的,自会去了解更多。”

  作品是入门,作者却不能只是入门。在蔡志忠看来,对所作内容进行系统的学习是创作的必修课,必须要拿出完整的时间去研究学问,“我将99%的时间投进去,最后作品会给你100%的回报。”

心迹

做自己,就要做到极致

  对蔡志忠的重新认识,从一个游戏开始。

  “你生日是哪年哪天?我可以算出是周几。”蔡志忠说。

  记者报出年月日。蔡志忠沉吟了十几秒:“是周五,你查下是不是?”

  就这样连着问了三个人,竟然全对。

  大家有些好奇,蔡志忠却不揭秘,身子往椅背上一靠:“算法是我自己琢磨的,是不是很厉害?”

  这一刻,我们忽然发现,他似乎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他自信又谦卑,偶尔健谈“社牛”偶尔迷恋孤独,还带着点孩童般的天真。在他看来,文字、访谈、影像描绘的都不是真正的自己,“最真实的我,藏在我的画里。”

  他唯一执着的,是作品。

  如果仔细看蔡志忠的水浒一百单八将的手绘原稿,你会发现落款是同一个日子。也就是说,这108张漫画,是在同一天完成的。直到今天,蔡志忠每天还会画200多张画,手速依然惊人。

  如果说画功是熟能生巧,那么主题和故事的传达,则来自多年的积累。

  “看书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你如果看过40万张画,你就不可能画得太差。你如果看过20万本小说,你就自己会编故事。”蔡志忠把灵感比作中药房里的药柜:读书、记录、整理,他做的笔记填满了一屋子,也逐渐填满了脑中的1000个小抽屉,每个抽屉里有1000个小故事,每个故事100字,创作的时候就像“抓药”一样,拿出一点,就是一个故事、一幅画。

  高效人生还有一个秘诀:专注。

  蔡志忠不用手机、不看电视,与外界交流的方式是电子邮件。他保持着非常简单的生活作息:下午4时30分睡觉,晚上8时起床,抽一支烟,泡一杯咖啡,从这辈子要做什么开始想起,由远及近地思考,直到想清楚今天要作的最后一张画。

  之后饮尽咖啡,开始一天的工作,只吃一餐饭。

  但他又不是一个封闭自我的“苦行僧”。现在,从不用手机的蔡志忠,每周会在团队的帮助下开一次网络直播,作画、售书,他说自己愿意去拥抱新的时代、新的内容和新的表达方式。

  只不过在动漫行业拥抱人工智能时代之时,他仍坚持用纸笔作画——漫画内容才是王道、故事才是主角,而不是画画技巧。

  有朋友不理解:“何必放弃动画公司呢?你可以像从前一样,动画、漫画两边兼顾啊?”他回答说:“追两兔不得一兔,我要全力以赴画漫画。”

  在他看来,专注是一切成功的基础。每每遇到自己想搞清楚却还没搞清楚的问题,他都会集中精力,闭关研究。

  “做事就要做到极致。”蔡志忠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年轻的时候,他刚接触动画,一鼓作气描完《小鹿斑比》《动物足球大赛》两卷8毫米卡通影片、3000多张动画原稿。他觉得,所有的爱好,做到极致时,人们才会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热爱它们。

  有人想让他说说一路走来的崎岖道路,蔡志忠的回答却很“凡尔赛”:“我的人生哪有什么挫折?”

  人生之路顺利通畅,只因心中的方向是笃定的。

  他相信一句话:“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搞清楚‘你想成为什么’‘为什么要成为’以及‘如何成为’这三个问题。”

  记者问:“以后你想做什么?”

  蔡志忠大笑起来:“我的美术馆建成了,以后多去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