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是如何研究记忆的?

正如很多答主所说,记忆是一个宏大的概念,譬如瞬时记忆、长时记忆、前瞻记忆等等,不同的记忆研究方法会有所不同,很难在这里详尽介绍。不过,我们想借此机会聊聊心理学中一些和记忆有关的有趣发现的概念: 1. Déjà vu 似曾相识 Déjà vu(Already Seen)在中文或日语中称之为“既视感”,更通俗的说法是“似曾相识”:它描述的是人在清醒的状态下,虽然是第一次见到某个场景,却感到在什么地方见过、或经历过这个情境。 《科学美国人》的调查表明,人群中超过 2/3 的人,至少有过一次“似曾相识”的感觉;大约有 1/3 的人有过多次类似的体验,特别是 15-25 岁的年轻人。在人们的报告中,第一次出现 Déjà vu 的时间多出现在 6-10 岁之间。 Déjà vu 之所以是一种“似曾相识”,是因为它并不是一种真正的认识。Déjà vu 只会发生在“此刻”,它是一种正在经历的感觉,只会在你经历的那一刻发生。如果你认识一个人,你遇到 ta 十次也会同样认识他;而 Déjà vu 的感觉则是,你可能每天都从这条路去上学,但只在某一天、某个时刻,你突然觉得身边的事物都不一样了,仿佛勾起了某种久远的回忆。而且,当你离开了那个情境,没过多久就会忘记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并且很难去描述它。 2. Déjà Vécu 似曾经历过 Vécu 在法语中是生活、经历的意思,它描述的是人在清醒的状况下,对某一件具体事情(event)发生的似曾相识感,通常伴随着丰富的细节,譬如可以辨识出气味与声音,同时对于即将发生的事情有着强烈的预判。绝大部分人认为自己经历的 Déjà vu其实用Déjà Vécu 更为确切。 3. Déjà Visité 似曾去过 这不是一种常见的经历,它描述的是人们对于一个自己从未去过的地方,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了解与熟悉感。尽管你从未去过那个地方,但是你可能对去那里的路径了如指掌,尽管你从未进过那个城堡,但是你可能对于里面的布局、房间设置了然于心,觉得自己仿佛来过这个地方。Déjà Visité描述的就是这种对于空间和地理位置关系熟悉感。 4. Déjà Senti 似曾感觉过 Déjà Senti 描述的人们好像经历过某种感觉( already felt something),这种感觉却很少会在记忆中停留。曾经经历过 Déjà Senti 的人这样描述说,“仿佛我曾经经历过的那种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这种感觉可能已经遗忘很久,但似乎也在暗暗追寻。所以这种感觉再次出现的时候,心中也会涌动一丝丝的惊喜。感觉的重回通常是由他人的声音或是自己脑海中的想法引起的,但是这样触发感觉的声音或是想法通常是转瞬即逝,我可能已经回忆不起是什么触发了我的感觉,但是却有种强烈的感觉,啊,在曾经类似的情景中,我有过这种类似的感觉” 5. Jamais Vu 似不相识 Jamais Vu 描述的是“似曾相识”的反面,它指的是你明明看到了熟悉的人或事物,但却怎么也想不起来相关的细节;或者看到很熟悉的字词却认不出,话在嘴边却说不出口。英国利兹大学的认知神经心理教授 Chris Moulin 曾做过一个相关的实验,他让 92 名志愿者在 60 秒之内快速书写单词 door30 遍,实验后 68%的参与者开始出现 Jamais Vu 的症状,譬如说开始怀疑 door 是否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单词。 6. Presque Vu 差一点顿悟 Presque vu( almost seen)是一种类似于话到嘴边却说不出的体验,你对某一问题有强烈的预感,觉得自己马上就能知晓答案,但最后的答案却迟迟没有出现。感觉自己就差了那么一点点,永远都在接近真相的边缘徘徊。 这些充满神秘主义的现象,从 20 世纪末起,开始渐渐得到科学界的关注。譬如Déjà vu,根据现代脑科学研究,似曾相识的感觉可能有以下来源: 1. Déjà vu 可能与无意识中的记忆碎片相关 神经科学研究早已证明,视网膜有自己的通路可以把视觉信息传递到大脑,人们在意识到自己看到了什么之前,就已经在脑中“登记”了眼前出现的图像或事物。在一个实验中,学生被要求观看电脑上以毫秒的速度闪过的陌生单词,结果他们却在无意识中记住了它们。 专门研究 Déjà vu 的学者 Herman Sno 提出:假如把我们的记忆储存过程比作全息摄影,图像由各种碎片组成,每个碎片都包含了重建图像必备的所有信息;碎片越小,重建的原始图像就会越模糊。 而Déjà vu 就像是通过视频监控中的模糊图像来分辨某人。“似曾相识” 的感觉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大脑中已经存在的记忆被激发了;只是那些原始情景仅仅以碎片化的方式储存在我们的脑海中,我们无法完整地提取它。 2. Déjà vu 也可能与大脑中的“海马回”体有关 MIT 的研究认为 Déjà vu 和我们大脑中的一个部位相关。这个部位是负责储存长期记忆的“海马回”(hippocampus)。当我们遇到一个与过去的经历相似的情境时,脑内处理过去那段经历的神经元就有可能同时产生冲动。此时,海马回体会在记忆中寻找相似的经历,从而将现在的印象认为是发生过的。 有时,海马回还会发生“运行失误”,不小心将现在的感觉放入了记忆中,错将现在感觉当作曾经发生过的画面。比如,如果你在多年前读过安妮·莱斯的小说,你完全可能在第一次抵达新奥尔良时,就感觉自己曾经到过这里。 读到这里,不禁再次感叹人的记忆真的很神奇。你呢?你又有哪些“似曾”系列的体验呢?欢迎来评论里和我们分享~ 想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问题,请关注 KY 心理课:【KnowYourself】KnowYourself, 宇宙中最酷的泛心理学社区,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会喜欢。- 跟谁学官网 点击查看过往高赞回答: 年轻人千万别碰哪些东西? 有哪些看似很傻,实则聪明的行为? 恋爱中不合适就分手是什么心态? 为什么一部分女性不喜欢生孩子? 有哪些细微但是高效有用的习惯? 查看知乎讨论

2月 3, 2025 - 09:40
 3867
心理学是如何研究记忆的?
头图

正如很多答主所说,记忆是一个宏大的概念,譬如瞬时记忆、长时记忆、前瞻记忆等等,不同的记忆研究方法会有所不同,很难在这里详尽介绍。不过,我们想借此机会聊聊心理学中一些和记忆有关的有趣发现的概念:

1. Déjà vu 似曾相识

Déjà vu(Already Seen)在中文或日语中称之为“既视感”,更通俗的说法是“似曾相识”:它描述的是人在清醒的状态下,虽然是第一次见到某个场景,却感到在什么地方见过、或经历过这个情境

《科学美国人》的调查表明,人群中超过 2/3 的人,至少有过一次“似曾相识”的感觉;大约有 1/3 的人有过多次类似的体验,特别是 15-25 岁的年轻人。在人们的报告中,第一次出现 Déjà vu 的时间多出现在 6-10 岁之间。

Déjà vu 之所以是一种“似曾相识”,是因为它并不是一种真正的认识。Déjà vu 只会发生在“此刻”,它是一种正在经历的感觉,只会在你经历的那一刻发生。如果你认识一个人,你遇到 ta 十次也会同样认识他;而 Déjà vu 的感觉则是,你可能每天都从这条路去上学,但只在某一天、某个时刻,你突然觉得身边的事物都不一样了,仿佛勾起了某种久远的回忆。而且,当你离开了那个情境,没过多久就会忘记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并且很难去描述它。

2. Déjà Vécu 似曾经历过

Vécu 在法语中是生活、经历的意思,它描述的是人在清醒的状况下,对某一件具体事情(event)发生的似曾相识感,通常伴随着丰富的细节,譬如可以辨识出气味与声音,同时对于即将发生的事情有着强烈的预判。绝大部分人认为自己经历的 Déjà vu其实用Déjà Vécu 更为确切。

3. Déjà Visité 似曾去过

这不是一种常见的经历,它描述的是人们对于一个自己从未去过的地方,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了解与熟悉感。尽管你从未去过那个地方,但是你可能对去那里的路径了如指掌,尽管你从未进过那个城堡,但是你可能对于里面的布局、房间设置了然于心,觉得自己仿佛来过这个地方。Déjà Visité描述的就是这种对于空间和地理位置关系熟悉感。

4. Déjà Senti 似曾感觉过

Déjà Senti 描述的人们好像经历过某种感觉( already felt something),这种感觉却很少会在记忆中停留。曾经经历过 Déjà Senti 的人这样描述说,“仿佛我曾经经历过的那种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这种感觉可能已经遗忘很久,但似乎也在暗暗追寻。所以这种感觉再次出现的时候,心中也会涌动一丝丝的惊喜。感觉的重回通常是由他人的声音或是自己脑海中的想法引起的,但是这样触发感觉的声音或是想法通常是转瞬即逝,我可能已经回忆不起是什么触发了我的感觉,但是却有种强烈的感觉,啊,在曾经类似的情景中,我有过这种类似的感觉”

5. Jamais Vu 似不相识

Jamais Vu 描述的是“似曾相识”的反面,它指的是你明明看到了熟悉的人或事物,但却怎么也想不起来相关的细节;或者看到很熟悉的字词却认不出,话在嘴边却说不出口。英国利兹大学的认知神经心理教授 Chris Moulin 曾做过一个相关的实验,他让 92 名志愿者在 60 秒之内快速书写单词 door30 遍,实验后 68%的参与者开始出现 Jamais Vu 的症状,譬如说开始怀疑 door 是否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单词。

6. Presque Vu 差一点顿悟

Presque vu( almost seen)是一种类似于话到嘴边却说不出的体验,你对某一问题有强烈的预感,觉得自己马上就能知晓答案,但最后的答案却迟迟没有出现。感觉自己就差了那么一点点,永远都在接近真相的边缘徘徊。

这些充满神秘主义的现象,从 20 世纪末起,开始渐渐得到科学界的关注。譬如Déjà vu,根据现代脑科学研究,似曾相识的感觉可能有以下来源:

1. Déjà vu 可能与无意识中的记忆碎片相关

神经科学研究早已证明,视网膜有自己的通路可以把视觉信息传递到大脑,人们在意识到自己看到了什么之前,就已经在脑中“登记”了眼前出现的图像或事物。在一个实验中,学生被要求观看电脑上以毫秒的速度闪过的陌生单词,结果他们却在无意识中记住了它们。

专门研究 Déjà vu 的学者 Herman Sno 提出:假如把我们的记忆储存过程比作全息摄影,图像由各种碎片组成,每个碎片都包含了重建图像必备的所有信息;碎片越小,重建的原始图像就会越模糊。

Déjà vu 就像是通过视频监控中的模糊图像来分辨某人。“似曾相识” 的感觉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大脑中已经存在的记忆被激发了;只是那些原始情景仅仅以碎片化的方式储存在我们的脑海中,我们无法完整地提取它。

2. Déjà vu 也可能与大脑中的“海马回”体有关

MIT 的研究认为 Déjà vu 和我们大脑中的一个部位相关。这个部位是负责储存长期记忆的“海马回”(hippocampus)。当我们遇到一个与过去的经历相似的情境时,脑内处理过去那段经历的神经元就有可能同时产生冲动。此时,海马回体会在记忆中寻找相似的经历,从而将现在的印象认为是发生过的。

有时,海马回还会发生“运行失误”,不小心将现在的感觉放入了记忆中,错将现在感觉当作曾经发生过的画面。比如,如果你在多年前读过安妮·莱斯的小说,你完全可能在第一次抵达新奥尔良时,就感觉自己曾经到过这里。

读到这里,不禁再次感叹人的记忆真的很神奇。你呢?你又有哪些“似曾”系列的体验呢?欢迎来评论里和我们分享~

想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问题,请关注 KY 心理课:【KnowYourself】KnowYourself, 宇宙中最酷的泛心理学社区,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会喜欢。- 跟谁学官网

点击查看过往高赞回答:

年轻人千万别碰哪些东西?

有哪些看似很傻,实则聪明的行为?

恋爱中不合适就分手是什么心态?

为什么一部分女性不喜欢生孩子?

有哪些细微但是高效有用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