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康复机构倒闭之后:政府衔接治疗,市场困境待解
2024-12-18 18:00:35 孩子在上社会性塑造小组交流课。本文图片均来自馨馨雨露官网 “有效果,对于家长来说,其实是一个希望。”当听闻给5岁儿子做康复训练的机构爆雷时,刘蓉(化名)查看发现,自家孩子还有至少一半的课程没有上完,但是她的第一反应不是为预付款心疼,而是为这样一家机构没能坚持下来感到惋惜。 刘蓉是北京市通州区一位家长,2024年12月15日,她向南方周末记者感慨,涉事机构在业界名气较大,很多外地家长带着孤独症孩子慕名而来,其中的艰辛苦楚难以想象。 近日,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机构北京馨馨雨露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馨馨雨露)爆雷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馨馨雨露位于通州区宋庄镇,受访家长和机构前员工透露,大门紧闭,人去楼空。 一位前员工透露,该家机构专业能力较强,在孤独症儿童群体内有着较好口碑,但是在2019年盲目扩大规模后,碰上疫情时期,加之自身根深蒂固的行业弊病,导致经营状况每况愈下。 刘蓉说,孤独症儿童经过训练,可以一点点恢复部分语言功能,但是正常儿童轻而易举的事,他们却要在科学方法的基础上,经过大量艰苦、繁琐的训练才可以做到,所以专业机构的干预尤为重要。“他们倒闭了,家长的选择又少了一个。” “听朋友介绍说这里不错” 公开信息显示,馨馨雨露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针对低龄孤独症倾向和发育迟缓儿童开展短期康复训练的机构。机构官网介绍,机构现共有八千多平方米教学区,同期在校学习有三百多个家庭,专职老师一百余人。 多位受访者表示,馨馨雨露主要为家长提供提升孩子认知和语言能力等两种训练课程,按照难易程度不同,分设两个校区。通常而言,会先在第一个校区进行基础性训练;而康复程度较高的孩子,或者经过训练可以达成“连说三个字”语言能力的孩子,则可以进入另外一个校区接受高级别的课程训练。在业界,馨馨雨露相对专业,且有明显康复效果,所以有着较好的口碑。 “也是听朋友介绍,说这里还不错,我们才来的。”刘蓉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自己有两个孩子,患孤独症的是小儿子,存在较大的认知和语言能力障碍。孤独症儿童家长在求医访药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圈子,在各种病友群、互助群中,听到有朋友推荐馨馨雨露,2023年9月,刘蓉便慕名而来报了名。 一个学期的课程时间为三个半月,按照每月7000元的价格,她一次性支付了24500元。其间如果孩子请假,课程可以自动延后。 “这里是预付制,提前交钱进来,带着孩子一起学。”张璐(化名)是馨馨雨露前员工,她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2023年开始,馨馨雨露将学费从每月7000元涨到8000元,不过也推出了优惠活动,满三个月送一个月。 就在出事前,机构进行了课程促销活动,100节网课售价1.7万元,买100节送20节。因为欠薪,张璐已经于2024年9月离职。她介绍,当时机构还有一百多名学生。 在近年来有关机构爆雷的媒体报道中,出事前推出促销活动,收割一波预售费用,已经是一种闭店套路。在一些爆雷风波中,还出现了“职业闭店人”的灰色身影。 刘蓉说,当时因为有康复效果,在第一个课程结束后,2024年又支付了相关费用,参加“满三个半月送一个月”的优惠活动。但是只上了一个月课程,小朋友生病请了长假,顺延的剩余课程没有再上;此外,4000元共二十多节的加强课程,一节也没有上过,就传出了爆雷消息。 “群已经解散了。”她介绍,据家长初步统计,波及的家庭约有一百个。目前学校负责人已经无法联系,当地政府相关部门介入后,为孩子推荐了其它同类机构就读。针对家长的退费要求,镇政府引导帮助家长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据媒体报道,针对孤独症儿童后续治疗问题,通州区相关部门协调对接了两家民办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定点机构。政府承诺,家长们在馨馨雨露没上完的课时,可以转到这两家机构继续上完。 工商信息显示,虽然该公司目前是存续状态,但已出现多条风险提示,如2024年11月7日,通州区法院向馨馨雨露法定代表人发出限制消费令;12月2日,因登记的经营场所无法联系,馨馨雨露被通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据媒体报道,宋庄镇政府回应称,馨馨雨露自2020年起,机构生源下滑,公司入不敷出,出现拖欠教师工资、培训费等问题,目前已停止培训。 馨馨雨露的社交集体课教室。 “强度其实很大” 在张璐印象中,馨馨雨露曾有过发展顺利的阶段。凭借口口相传的口碑,在2019年,规模达到顶峰,机构聘请了一百余位特教老师,生源达到一千余人,甚至出现要排队报名的情况。“所以就扩大规模,租了好几层楼做教室。” 不过2019年底,疫情突然而至。“那个时候觉得,疫情很快就过去了。”张璐说,因为疫情原因,很多外地家长不能带孩子到北京就读,生源受到严重影响。为此机构也开始进行自救,推出免费的线上课程,后来又改为收费,但是效果不显著。而机构的日常运营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大约两年前,开始出现欠薪。去要一下,就给一点,然后就继续拖着。”张璐说,因拖欠工资,加之这家机构岌岌可危,她精神压力过大,就选择了离职,至今仍有几万元的欠薪没有清偿,而她的不少同事,已经开始走劳动仲裁。 工商信息显示,馨馨雨露2022年社保缴纳人数为33人,2023年这一数字降为1人。2024年5月,企业注册资本从100万元减至10万元。 张璐毕业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她介绍,针对孤独症儿童的训练,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有极致的耐心,虽然工作辛苦,但是她觉得工资尚可,加上确实能帮助到特殊家庭,所以在这家机构坚持多年。 事实上,无论对于机构还是家长,康复训练都是极大的挑战。“不是这个群体,理解不了家长的感受。”刘蓉介绍,上课时需要家长带着孩子一起上,虽然她家就在通州区,但是距离学校仍有一定距离,为了方便起见,她在学校周边租了一个小房子,用于做饭和休息。而学校里很多外地家长,从全国各地赶来,同样租住在学校周边。 在三个半月的学期中,上午4节课,下午4节课,每节课30分钟。按照认知和语言两个类别,不同的老师轮番上阵,分别面对七八个孩子及家长,教授训练方法,开始密集训练,此外还会安排集体活动。这是一个水滴石穿的过程,家长、老师和孩子需要不断重复、不断强化,才能取得外人看来“微不足道”的进步。 “强度其实很大。”刘蓉解释,动辄几万元的费用看似不低,但是因为课程内容和训练量很大,所以其实算得上合理。她也对比过市场上的同类机构,馨馨雨露的收费标准并不算高。 高强度的工作量,决定了这个行业是一个知识、人才甚至是劳务密集型行业,要想达到预期目标,需要高成本才能维持日常运营,这也意味着抗风险能力较差。“我还没想好,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办。”张璐说,即便如此,孤独症群体的需求依然存在,已经有不少家长和老师建议,希望能够出来单干,好让孩子能够继续接受康复训练。 馨馨雨露里的生活环境照片。 康复市场困境 馨馨雨露并非孤例。据媒体报道,2024年7月,上海一家儿童康复机构康语星赋能启智中心也陷入风波,有家长预付三四万元购买了100节康复课程。这背后隐含着孤独症儿童康复市场普遍存在的困境。 《中国孤独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中国孤独症谱系障碍人群超过1000万,其中0至14岁儿童有300万至500万。在2024年5月底国家卫健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济南市卫健委主任提到,孤独症一般发病是在3岁之前,主要的干预途径是康复训练,最佳治疗期是6岁之前,如果在3岁之前能接受科学性干预,一定程度可改善孩子的症状和预后。 据《中国市场监管报》报道,在孤独症康复领域,公办机构少,排队时间长,民办机构成为康复领域的主力军,但目前这一市场的机构规模并未见公开的统计数据。 而据《2021年度儿童发展障碍康复行业蓝皮书》数据显示,国内从事孤独症儿童康复的人员约10万人,其中残联在册的康复师2.3万人,与患病儿童的比例约为1∶130,而能提供高质量服务即持有国际认证干预资格证书的专业人员,国内目前仅有1000人左右,平均一个专业康复师需要服务2500个孩子。 与之相对应,孤独症患者虽然数量较为庞大,但是分布广泛、不够集中,不容易和有限的师资相匹配。而且很多家长还存在对孤独症认知不清晰的问题。 “很多家长对孤独症的认知是有问题的。”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教授刘全礼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国家其实已经有规定,20万以上人口城市,需要建设特教学校,但是目前为止并没有完全覆盖;另外,很多家长内心抱有非常大的期待,希望通过康复训练,得到非常大的提升,两个因素相加,让很多家长四处求教,承受了非常大的负担。 这背后涉及对孤独症的认知问题。刘全礼团队曾对636名孤独症儿童父母的调查发现,大多数父母不能正确认知孤独症儿童的身心特点,表现为绝大多数父母对孤独症儿童的行为、言语和交往特点认知不正确,大多数父母对孤独症儿童的智力特点认知也不正确。“有些可能得到提升,有些提升的空间有限。” 刘全礼分析,应该根据身心发展成熟度、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症状程度区别对待。同时,他还分析,一些康复机构的训练强度很大,而其实很多孩子身体很孱弱,甚至摔一跤就会有生命危险,这种情况下,高强度训练的话,身体也会吃不消。 他建议,应该完善、普及公办特教学校,特殊儿童较多时可在普通学校设置特殊班。 “如果当地区县没有特殊教育学校,或者有特殊教育学校但没有住宿条件,家长无法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则应让所有有条件接受教育的特殊儿童就近入学,保障他们的教育权。如果当地有特殊教育学校而且有住宿条件,就可以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决定孩子是就近入学还是到特殊教育学校住宿、学习。”刘全礼说。
孩子在上社会性塑造小组交流课。本文图片均来自馨馨雨露官网
“有效果,对于家长来说,其实是一个希望。”当听闻给5岁儿子做康复训练的机构爆雷时,刘蓉(化名)查看发现,自家孩子还有至少一半的课程没有上完,但是她的第一反应不是为预付款心疼,而是为这样一家机构没能坚持下来感到惋惜。
刘蓉是北京市通州区一位家长,2024年12月15日,她向南方周末记者感慨,涉事机构在业界名气较大,很多外地家长带着孤独症孩子慕名而来,其中的艰辛苦楚难以想象。
近日,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机构北京馨馨雨露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馨馨雨露)爆雷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馨馨雨露位于通州区宋庄镇,受访家长和机构前员工透露,大门紧闭,人去楼空。
一位前员工透露,该家机构专业能力较强,在孤独症儿童群体内有着较好口碑,但是在2019年盲目扩大规模后,碰上疫情时期,加之自身根深蒂固的行业弊病,导致经营状况每况愈下。
刘蓉说,孤独症儿童经过训练,可以一点点恢复部分语言功能,但是正常儿童轻而易举的事,他们却要在科学方法的基础上,经过大量艰苦、繁琐的训练才可以做到,所以专业机构的干预尤为重要。“他们倒闭了,家长的选择又少了一个。”
“听朋友介绍说这里不错”
公开信息显示,馨馨雨露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针对低龄孤独症倾向和发育迟缓儿童开展短期康复训练的机构。机构官网介绍,机构现共有八千多平方米教学区,同期在校学习有三百多个家庭,专职老师一百余人。
多位受访者表示,馨馨雨露主要为家长提供提升孩子认知和语言能力等两种训练课程,按照难易程度不同,分设两个校区。通常而言,会先在第一个校区进行基础性训练;而康复程度较高的孩子,或者经过训练可以达成“连说三个字”语言能力的孩子,则可以进入另外一个校区接受高级别的课程训练。在业界,馨馨雨露相对专业,且有明显康复效果,所以有着较好的口碑。
“也是听朋友介绍,说这里还不错,我们才来的。”刘蓉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自己有两个孩子,患孤独症的是小儿子,存在较大的认知和语言能力障碍。孤独症儿童家长在求医访药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圈子,在各种病友群、互助群中,听到有朋友推荐馨馨雨露,2023年9月,刘蓉便慕名而来报了名。
一个学期的课程时间为三个半月,按照每月7000元的价格,她一次性支付了24500元。其间如果孩子请假,课程可以自动延后。
“这里是预付制,提前交钱进来,带着孩子一起学。”张璐(化名)是馨馨雨露前员工,她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2023年开始,馨馨雨露将学费从每月7000元涨到8000元,不过也推出了优惠活动,满三个月送一个月。
就在出事前,机构进行了课程促销活动,100节网课售价1.7万元,买100节送20节。因为欠薪,张璐已经于2024年9月离职。她介绍,当时机构还有一百多名学生。
在近年来有关机构爆雷的媒体报道中,出事前推出促销活动,收割一波预售费用,已经是一种闭店套路。在一些爆雷风波中,还出现了“职业闭店人”的灰色身影。
刘蓉说,当时因为有康复效果,在第一个课程结束后,2024年又支付了相关费用,参加“满三个半月送一个月”的优惠活动。但是只上了一个月课程,小朋友生病请了长假,顺延的剩余课程没有再上;此外,4000元共二十多节的加强课程,一节也没有上过,就传出了爆雷消息。
“群已经解散了。”她介绍,据家长初步统计,波及的家庭约有一百个。目前学校负责人已经无法联系,当地政府相关部门介入后,为孩子推荐了其它同类机构就读。针对家长的退费要求,镇政府引导帮助家长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据媒体报道,针对孤独症儿童后续治疗问题,通州区相关部门协调对接了两家民办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定点机构。政府承诺,家长们在馨馨雨露没上完的课时,可以转到这两家机构继续上完。
工商信息显示,虽然该公司目前是存续状态,但已出现多条风险提示,如2024年11月7日,通州区法院向馨馨雨露法定代表人发出限制消费令;12月2日,因登记的经营场所无法联系,馨馨雨露被通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据媒体报道,宋庄镇政府回应称,馨馨雨露自2020年起,机构生源下滑,公司入不敷出,出现拖欠教师工资、培训费等问题,目前已停止培训。
馨馨雨露的社交集体课教室。
“强度其实很大”
在张璐印象中,馨馨雨露曾有过发展顺利的阶段。凭借口口相传的口碑,在2019年,规模达到顶峰,机构聘请了一百余位特教老师,生源达到一千余人,甚至出现要排队报名的情况。“所以就扩大规模,租了好几层楼做教室。”
不过2019年底,疫情突然而至。“那个时候觉得,疫情很快就过去了。”张璐说,因为疫情原因,很多外地家长不能带孩子到北京就读,生源受到严重影响。为此机构也开始进行自救,推出免费的线上课程,后来又改为收费,但是效果不显著。而机构的日常运营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大约两年前,开始出现欠薪。去要一下,就给一点,然后就继续拖着。”张璐说,因拖欠工资,加之这家机构岌岌可危,她精神压力过大,就选择了离职,至今仍有几万元的欠薪没有清偿,而她的不少同事,已经开始走劳动仲裁。
工商信息显示,馨馨雨露2022年社保缴纳人数为33人,2023年这一数字降为1人。2024年5月,企业注册资本从100万元减至10万元。
张璐毕业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她介绍,针对孤独症儿童的训练,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有极致的耐心,虽然工作辛苦,但是她觉得工资尚可,加上确实能帮助到特殊家庭,所以在这家机构坚持多年。
事实上,无论对于机构还是家长,康复训练都是极大的挑战。“不是这个群体,理解不了家长的感受。”刘蓉介绍,上课时需要家长带着孩子一起上,虽然她家就在通州区,但是距离学校仍有一定距离,为了方便起见,她在学校周边租了一个小房子,用于做饭和休息。而学校里很多外地家长,从全国各地赶来,同样租住在学校周边。
在三个半月的学期中,上午4节课,下午4节课,每节课30分钟。按照认知和语言两个类别,不同的老师轮番上阵,分别面对七八个孩子及家长,教授训练方法,开始密集训练,此外还会安排集体活动。这是一个水滴石穿的过程,家长、老师和孩子需要不断重复、不断强化,才能取得外人看来“微不足道”的进步。
“强度其实很大。”刘蓉解释,动辄几万元的费用看似不低,但是因为课程内容和训练量很大,所以其实算得上合理。她也对比过市场上的同类机构,馨馨雨露的收费标准并不算高。
高强度的工作量,决定了这个行业是一个知识、人才甚至是劳务密集型行业,要想达到预期目标,需要高成本才能维持日常运营,这也意味着抗风险能力较差。“我还没想好,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办。”张璐说,即便如此,孤独症群体的需求依然存在,已经有不少家长和老师建议,希望能够出来单干,好让孩子能够继续接受康复训练。
馨馨雨露里的生活环境照片。
康复市场困境
馨馨雨露并非孤例。据媒体报道,2024年7月,上海一家儿童康复机构康语星赋能启智中心也陷入风波,有家长预付三四万元购买了100节康复课程。这背后隐含着孤独症儿童康复市场普遍存在的困境。
《中国孤独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中国孤独症谱系障碍人群超过1000万,其中0至14岁儿童有300万至500万。在2024年5月底国家卫健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济南市卫健委主任提到,孤独症一般发病是在3岁之前,主要的干预途径是康复训练,最佳治疗期是6岁之前,如果在3岁之前能接受科学性干预,一定程度可改善孩子的症状和预后。
据《中国市场监管报》报道,在孤独症康复领域,公办机构少,排队时间长,民办机构成为康复领域的主力军,但目前这一市场的机构规模并未见公开的统计数据。
而据《2021年度儿童发展障碍康复行业蓝皮书》数据显示,国内从事孤独症儿童康复的人员约10万人,其中残联在册的康复师2.3万人,与患病儿童的比例约为1∶130,而能提供高质量服务即持有国际认证干预资格证书的专业人员,国内目前仅有1000人左右,平均一个专业康复师需要服务2500个孩子。
与之相对应,孤独症患者虽然数量较为庞大,但是分布广泛、不够集中,不容易和有限的师资相匹配。而且很多家长还存在对孤独症认知不清晰的问题。
“很多家长对孤独症的认知是有问题的。”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教授刘全礼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国家其实已经有规定,20万以上人口城市,需要建设特教学校,但是目前为止并没有完全覆盖;另外,很多家长内心抱有非常大的期待,希望通过康复训练,得到非常大的提升,两个因素相加,让很多家长四处求教,承受了非常大的负担。
这背后涉及对孤独症的认知问题。刘全礼团队曾对636名孤独症儿童父母的调查发现,大多数父母不能正确认知孤独症儿童的身心特点,表现为绝大多数父母对孤独症儿童的行为、言语和交往特点认知不正确,大多数父母对孤独症儿童的智力特点认知也不正确。“有些可能得到提升,有些提升的空间有限。”
刘全礼分析,应该根据身心发展成熟度、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症状程度区别对待。同时,他还分析,一些康复机构的训练强度很大,而其实很多孩子身体很孱弱,甚至摔一跤就会有生命危险,这种情况下,高强度训练的话,身体也会吃不消。
他建议,应该完善、普及公办特教学校,特殊儿童较多时可在普通学校设置特殊班。
“如果当地区县没有特殊教育学校,或者有特殊教育学校但没有住宿条件,家长无法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则应让所有有条件接受教育的特殊儿童就近入学,保障他们的教育权。如果当地有特殊教育学校而且有住宿条件,就可以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决定孩子是就近入学还是到特殊教育学校住宿、学习。”刘全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