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拒绝内耗

头图|视觉中国在当下竞争白热化,大多数车企利润率普遍下滑的时代,极氪和领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产品重叠和品牌定位模糊的问题,极氪定位高端豪华科技车,只做高端车型,无法打通下沉市场;而领克主要负责高端 ,二者车型上其实存在一定重复和交叉,造成了没有必要的内部竞争。 战略整合后两个品牌在保持独立的基础上,也将各有侧重,减少不必要的“内耗”。极氪将主打豪华、极致、科技维度,专攻30万元以上高端大型车市场;领克定位为新能源中高端品牌,主打潮流、运动、个性等维度,主打30万元以下的中高端中小车型市场。 如此,这两个品牌定位不仅更清晰,实现1+1>2的效果。极氪可以自如地切入多种能源形式的细分市场 ,并可以通过领克的经销商渠道,顺利进入下沉市场。这次股权结构的调整,是吉利落实《台州宣言》战略框架的关键一步。简而言之,就是让自家的两个孩子不再内斗,形成合力。 因此,吉利此举看似是“减法”,实则是“加法”。 争做年级第一 读懂这次整合,首先来看财报。 网络上很多消息误读为两个品牌要“合并”,但实际上是在研发和股权结构上进行“战略整合”。所以有人说是因为卖的不好、销量不行、要倒闭了等等,这种说法过于主观了。作为有着造车30年经验的“巨头”,吉利近年来迭代蓄力,其新能源车型展现出了惊人的爆发式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在吉利发布整合公告的当天,同时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吉利汽车单季度营收603.78亿,同比增长20%,1-9月新能源总销量54.6万辆,同比增长93%,头号功臣当属极氪和领克,当然还有银河家族。 具体来看,今年极氪汽车与领克汽车的销售均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领克汽车11月销售32679辆,1-11月累计销量259356辆;极氪汽车11月交付27011辆,1-11月交付194933万辆。11月份的销量合在一起达到了59690辆,占吉利集团的近30%,更是新势力的第一名。 两个品牌各有各的拿手好戏,领克凭借出色的赛道基因,多次让五星红旗在国际赛道上升起,高端国产性能燃油,必须由领克去完成这个使命,目前也只有领克可以做到;而极氪专注高端纯电赛道,高端科技豪华于一身的极氪,产品力甚至远超一众新势力。因此,极氪与领克的战略整合,并不是因为经营不善导致的关停并转,恰恰是吉利这个“爸爸”觉得家里两个孩子太优秀了,让他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去争取各自年级的第一名。 整合后的“极氪科技集团”,在出海领域势必有着更主动的话语权,凭借领克积累的出海经验和渠道,可以帮助极氪迅速打开欧洲市场,开拓海外的增长曲线。 市场的嗅觉 目前,国内汽车市场20万元以上是主要增量市场之一,占比约为25%左右。极氪品牌三年时间成为了20万元以上豪华纯电市场第一,领克则以超22万元的成交价在高端插混市场位列前三。极氪与领克整合后,将直接以50万台的年销量规模,在20万元以上市场挑战高端豪华市场的第一梯队位置。 另一个增量市场则是插混,领克在这个领域有着极高的话语权。其造车的中心思想是打破惯例做好车,甚至是不求卖出去多少,但求每台车都好。领克的车型尺寸在同价位车型中并不占优,和国内消费者“买大不买小”的思路甚至是反向操作,也正是因为这一点,领克的车主更能看得懂什么是“好东西”,尤其像领克07、领克08 EM-P两款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车型,已经取得连续5个月销量破万的成绩,领克EM-P在整个插混市场的市占率超3.06%,累计销量近23万台。 可以说,在高端豪华和插混两个领域,是整体市场未来最大的增长空间。吉利正是敏锐的察觉到了增量的市场空间,完全符合极氪和领克各自的专长,而整合后的极氪科技集团,也将覆盖近60%的乘用车市场,成长的空间进一步拓展。 说完了市场,我们再来看看未来的产品数量。就中国汽车市场而言,单一品牌达到年销量百万台,大约需要5-8款主力车型支撑,并覆盖多个主流细分市场,整体产品矩阵更有可能达到10款以上,以BBA为代表的豪华品牌第一阵营,满足中国市场年销量70-90万台的规模,同样依靠类似数量的主力车型支撑。整合后的极氪科技集团,在充分发挥协同优势后,两个品牌的主力车型已达到这一数量,未来预计可减少3-5款新车型,主力车型的聚焦更有助于爆款车型的打造,未来将以更少的研发投入,实现年销量突破百万台的规模。 整合后的经销商渠道也将更加优化,实现互相打通的格局。领克共有437家门店,极氪也有442家,整合完成后,双方将会共享约1000家渠道,成本降低的同时,也便于极氪进入更多的细分市场。 长远来看,吉利的目标远远不止于新能源实现盈利。当下,吉利新能源稳居国内第二,但整合后的新格局,吉利新能源品牌将具有更加强势的话语权和竞争力,能够合力抢占更多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更大的看点 此次战略整合,更大的看点在于极氪和领克两个品牌的相互赋能,以后不仅不会再出现领克内耗极氪的现象,两个品牌还可以更加灵活的推动品牌发展。并且极氪可以用领克的 EMP 混动技术造车了。同时,两个品牌定位也会更加清晰,极氪的上限更高,而领克的覆盖更广。 极氪拥有新势力中最好的三电技术,领克则在插混市场具备技术和产品优势。整合后将形成行业最强的纯电、插混,甚至燃油的全覆盖技术能力,在电子电气架构、机械架构、座舱、智驾、三电等技术方面,会在 2-3 年内实现最大程度的平台化,从各自为战走向统一步调,研发摊销也会带来明显的成本优势。 具体来说,战略整合后在技术研发层面,摊销会带来明显的成本优势,从能源形式,到关键技术,将形成更完整、全自研、垂直整合的技术后台,预计可降低10%-20%的成本,通过供应链、规模化效应的形成,BOM成本可以降低 5%-8%,并发挥更好的协同效应。比如最大程度的减少架构,座舱硬件、底软、中间件上双方保持一致,应用层则各自保留优势,领克保留魅族 OS,极氪保留极氪 OS。 从掌握全产业链核心技术角度,这意味着中国或将诞生出全球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掌握顶尖新能源汽车自研能力,并且涵盖市面上所有主流动力形式的豪华汽车集团。 这次整合展现出在新能源领域,吉利在技术上已经实现了对沃尔沃的完全反超。新能源赛道上吉利已不再依附于豪华品牌,吉利的综合实力,包括平台架构的应用水平,资源整合的能力,在国内已非常强势。 写在最后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改变是必然选择。对吉利来说,是一次战略上的聚焦,对市场来说,是一次竞争力的加码。也许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吉利的整合将成为主流,甚至是行业的典型案例。下载虎嗅APP,第一时间获取深度独到的商业科技资讯,连接更多创新人群与线下活动

十二月 2, 2024 - 06:59
 5756
吉利拒绝内耗

头图|视觉中国


在当下竞争白热化,大多数车企利润率普遍下滑的时代,极氪和领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产品重叠和品牌定位模糊的问题,极氪定位高端豪华科技车,只做高端车型,无法打通下沉市场;而领克主要负责高端 ,二者车型上其实存在一定重复和交叉,造成了没有必要的内部竞争。

 

战略整合后两个品牌在保持独立的基础上,也将各有侧重,减少不必要的“内耗”。极氪将主打豪华、极致、科技维度,专攻30万元以上高端大型车市场;领克定位为新能源中高端品牌,主打潮流、运动、个性等维度,主打30万元以下的中高端中小车型市场。

 

如此,这两个品牌定位不仅更清晰,实现1+1>2的效果。极氪可以自如地切入多种能源形式的细分市场 ,并可以通过领克的经销商渠道,顺利进入下沉市场。



这次股权结构的调整,是吉利落实《台州宣言》战略框架的关键一步。简而言之,就是让自家的两个孩子不再内斗,形成合力。

 

因此,吉利此举看似是“减法”,实则是“加法”。

 

争做年级第一

 

读懂这次整合,首先来看财报。

 

网络上很多消息误读为两个品牌要“合并”,但实际上是在研发和股权结构上进行“战略整合”。所以有人说是因为卖的不好、销量不行、要倒闭了等等,这种说法过于主观了。作为有着造车30年经验的“巨头”,吉利近年来迭代蓄力,其新能源车型展现出了惊人的爆发式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在吉利发布整合公告的当天,同时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吉利汽车单季度营收603.78亿,同比增长20%,1-9月新能源总销量54.6万辆,同比增长93%,头号功臣当属极氪和领克,当然还有银河家族。

 

具体来看,今年极氪汽车与领克汽车的销售均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领克汽车11月销售32679辆,1-11月累计销量259356辆;极氪汽车11月交付27011辆,1-11月交付194933万辆。11月份的销量合在一起达到了59690辆,占吉利集团的近30%,更是新势力的第一名。

 


两个品牌各有各的拿手好戏,领克凭借出色的赛道基因,多次让五星红旗在国际赛道上升起,高端国产性能燃油,必须由领克去完成这个使命,目前也只有领克可以做到;而极氪专注高端纯电赛道,高端科技豪华于一身的极氪,产品力甚至远超一众新势力。因此,极氪与领克的战略整合,并不是因为经营不善导致的关停并转,恰恰是吉利这个“爸爸”觉得家里两个孩子太优秀了,让他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去争取各自年级的第一名。

 

整合后的“极氪科技集团”,在出海领域势必有着更主动的话语权,凭借领克积累的出海经验和渠道,可以帮助极氪迅速打开欧洲市场,开拓海外的增长曲线。

 

市场的嗅觉

 

目前,国内汽车市场20万元以上是主要增量市场之一,占比约为25%左右。极氪品牌三年时间成为了20万元以上豪华纯电市场第一,领克则以超22万元的成交价在高端插混市场位列前三。极氪与领克整合后,将直接以50万台的年销量规模,在20万元以上市场挑战高端豪华市场的第一梯队位置。

 

另一个增量市场则是插混,领克在这个领域有着极高的话语权。其造车的中心思想是打破惯例做好车,甚至是不求卖出去多少,但求每台车都好。领克的车型尺寸在同价位车型中并不占优,和国内消费者“买大不买小”的思路甚至是反向操作,也正是因为这一点,领克的车主更能看得懂什么是“好东西”,尤其像领克07、领克08 EM-P两款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车型,已经取得连续5个月销量破万的成绩,领克EM-P在整个插混市场的市占率超3.06%,累计销量近23万台。

 


可以说,在高端豪华和插混两个领域,是整体市场未来最大的增长空间。吉利正是敏锐的察觉到了增量的市场空间,完全符合极氪和领克各自的专长,而整合后的极氪科技集团,也将覆盖近60%的乘用车市场,成长的空间进一步拓展。

 

说完了市场,我们再来看看未来的产品数量。就中国汽车市场而言,单一品牌达到年销量百万台,大约需要5-8款主力车型支撑,并覆盖多个主流细分市场,整体产品矩阵更有可能达到10款以上,以BBA为代表的豪华品牌第一阵营,满足中国市场年销量70-90万台的规模,同样依靠类似数量的主力车型支撑。整合后的极氪科技集团,在充分发挥协同优势后,两个品牌的主力车型已达到这一数量,未来预计可减少3-5款新车型,主力车型的聚焦更有助于爆款车型的打造,未来将以更少的研发投入,实现年销量突破百万台的规模。

 

整合后的经销商渠道也将更加优化,实现互相打通的格局。领克共有437家门店,极氪也有442家,整合完成后,双方将会共享约1000家渠道,成本降低的同时,也便于极氪进入更多的细分市场。

 

长远来看,吉利的目标远远不止于新能源实现盈利。当下,吉利新能源稳居国内第二,但整合后的新格局,吉利新能源品牌将具有更加强势的话语权和竞争力,能够合力抢占更多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更大的看点

 

此次战略整合,更大的看点在于极氪和领克两个品牌的相互赋能,以后不仅不会再出现领克内耗极氪的现象,两个品牌还可以更加灵活的推动品牌发展。并且极氪可以用领克的 EMP 混动技术造车了。同时,两个品牌定位也会更加清晰,极氪的上限更高,而领克的覆盖更广。

 


极氪拥有新势力中最好的三电技术,领克则在插混市场具备技术和产品优势。整合后将形成行业最强的纯电、插混,甚至燃油的全覆盖技术能力,在电子电气架构、机械架构、座舱、智驾、三电等技术方面,会在 2-3 年内实现最大程度的平台化,从各自为战走向统一步调,研发摊销也会带来明显的成本优势。

 

具体来说,战略整合后在技术研发层面,摊销会带来明显的成本优势,从能源形式,到关键技术,将形成更完整、全自研、垂直整合的技术后台,预计可降低10%-20%的成本,通过供应链、规模化效应的形成,BOM成本可以降低 5%-8%,并发挥更好的协同效应。比如最大程度的减少架构,座舱硬件、底软、中间件上双方保持一致,应用层则各自保留优势,领克保留魅族 OS,极氪保留极氪 OS。

 

从掌握全产业链核心技术角度,这意味着中国或将诞生出全球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掌握顶尖新能源汽车自研能力,并且涵盖市面上所有主流动力形式的豪华汽车集团。

 

这次整合展现出在新能源领域,吉利在技术上已经实现了对沃尔沃的完全反超。新能源赛道上吉利已不再依附于豪华品牌,吉利的综合实力,包括平台架构的应用水平,资源整合的能力,在国内已非常强势。

 

写在最后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改变是必然选择。对吉利来说,是一次战略上的聚焦,对市场来说,是一次竞争力的加码。也许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吉利的整合将成为主流,甚至是行业的典型案例。

下载虎嗅APP,第一时间获取深度独到的商业科技资讯,连接更多创新人群与线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