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否会同意弥补俄罗斯天然气损失?

Array12月初,中俄之间天然气管道“西伯利亚力量1号”以最大容量投入“全面运营”阶段,全长50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运输基础设施之一。 2012年10月,俄罗斯总统普京下令建造“西伯利亚力量1号”管道,该管道于2019年底正式通车,这将是俄罗斯最大的天然气管道,将位于东西伯利亚的俄罗斯联邦最大共和国雅库特的天然气输送到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消费者,并然后到中国。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报道,“西伯利亚力量”管道每年向中国输送天然气380亿立方米,约占中国年天然气消耗量的9%。阅读更多 list of 2 itemslist 1 of 2握手的故事及其含义:德国和法国想从叙利亚得到什么?list 2 of 2美国在后阿萨德时代的叙利亚驻军的战略背后是什么?end of list 在此背景下,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3945亿立方米,比2022年增长7.6%,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世界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而中国每年的天然气产量约为2300亿立方米(产量位居世界第四位) ,这意味着北京国内生产的天然气不到其需求的三分之二,每年的产销缺口约为1700亿立方米。 此外,统计数据显示,北京的天然气消耗量在过去15年里增长了近四倍,未来几年还将大幅增加,这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最明显的是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工业化消耗了全国约70%的能源,而北京希望依赖比石油和煤炭更便宜的能源,此外,由于天然气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小于石油和煤炭,用其他碳氢化合物能源替代天然气有助于表明中国是一个关心气候政策的国家。 随着“西伯利亚力量”管道运营能力的增强,中国对俄罗斯天然气的进口量急剧增长了约30倍。但鉴于乌克兰战争后俄欧关系破裂,中国能否弥补俄罗斯因失去欧洲能源市场而遭受的巨额损失,或者有什么办法可以阻止这种情况发生? 中国对俄罗斯天然气进口量大幅增长约30倍 (美联社) 向东弥补西部的损失 “西伯利亚力量1号”管道是俄罗斯向东拓展地缘政治影响力的必要工具,也是弥补西方制裁以及制裁对俄罗斯对西方天然气供应造成的损害的必要手段。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5月,俄罗斯国家天然气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签署了价值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供应合同,供应量为1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合同期限为30年,这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历史上最大的合同。 但据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称,西方与莫斯科之间最近的紧张局势促使俄罗斯做出让步,接受一个令北京满意的较低价格,此外还接受了一系列与建设和运营成本相关的其他设施。 虽然双方尚未公布商定的价格,但包括前述研究部门在内的多个消息来源估计,俄罗斯天然气的价格约为每1000立方米360美元,与德国支付的价格相似,德国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2022年前最大和最重要的客户,当年俄罗斯向其输送的天然气量达到550亿立方米,占欧洲年天然气需求量的40%,这些天然气通过“北溪1号”管道输送,该管道经波罗的海连接俄罗斯城市维堡和德国城市卢布明。 但莫斯科在2022年6月削减了北溪管道供应约40%,西方认为俄罗斯在乌克兰战争后将能源用作政治工具,目的是迫使欧盟国家放弃对基辅的支持,但莫斯科当时为此辩解称,此举是为了回应其西方客户拒绝以俄罗斯卢布支付天然气费用。 2022年7月,俄罗斯宣布暂时关闭“北溪1号”管道,以进行维护工作。虽然后来恢复了少量供应,但到8月份很快就完全停止了,克里姆林宫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表示,在对俄罗斯的制裁解除之前,天然气输送不会恢复,因为制裁导致管道无法得到妥善修复和维护,西方政府认为,这是莫斯科在寻找切断供应的借口,同年9月,管道遭到一系列爆炸和破坏行为。 与此同时,另一条管道——“亚马尔”管道也被关闭,该管道将俄罗斯天然气从西西伯利亚油田经波兰和白俄罗斯输送到德国,年输送能力为330亿立方米,而有​​报道称,目前,俄罗斯向欧洲的天然气出口依赖于“土耳其溪”管道,该管道穿越黑海海底930公里,连接俄罗斯城市阿纳帕和土耳其城市基伊柯伊,每年供应315亿立方米天然气。 北京会拯救莫斯科吗? 数据显示,俄罗斯因与西方的战争,自2022年以来对欧洲的天然气出口损失了80%以上,估计每年超过1500亿立方米,占俄罗斯管道出口总量的66%,这意味着“西伯利亚力量”管道的销量根本无法弥补这些巨大的损失。 因此,中国再次成为亚马尔气田天然气的紧急替代选择,尽管自2006年以来与北京就此展开谈判,但最近的事件再次促使莫斯科加快谈判速度,旨在修建一条经蒙古连接亚马尔和中国北部的新管道,莫斯科称之为“西伯利亚力量2号”。 莫斯科的目标是在2030年前完成新管道的建设并开始通过该管道输送天然气,预计输送能力将达到每年约500亿立方米。然而,中石油似乎在拖延签署该协议,以便能够获得俄罗斯天然气的更优惠价格。 卡内基欧亚中心研究员谢尔盖·瓦库连科表示,即使双方达成一致,真正实施“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也无法完全弥补欧洲市场的损失,他指出,莫斯科2019年向欧洲销售的天然气量为1650亿立方米,这意味着,计划中的管道销售额不会超过失去欧洲市场所造成损失的30%。 扣除建设、维护和运输成本后,“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的净回报预计在每1000立方米73至100美元之间,这也远低于向德国销售天然气的净收益,后者在135美元之间和155美元。但瓦库连科表示,考虑到莫斯科近期的选择有限,情况也不会太糟。 这些考虑使中国比俄罗斯处于更有利的谈判地位,因为俄罗斯寻求达成协议以弥补损失,而北京还有其他能够满足其短期和中期需求的替代方案。切断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也损害了莫斯科作为可靠能源供应国的声誉。其后果可能是欧洲国家大量放弃俄罗斯天然气。所有这些情况总体上都对北京有利,因此,北京似乎在押注,如果表现出更多的耐心,就能获得更好的价格,而北京一直以耐心著称。 但也有观点认为,中国可能不会进一步加深对俄天然气的依赖,也不会急于修建第二条管道,它可能会走向供应商多元化,以避免欧洲国家所犯的战略错误,即依赖一种主要能源,然后将其作为一张压力牌来影响其政治意愿,尤其是北京和莫斯科之间的历史关系并不体现出可靠的战略协议。 最近发生的事件再次促使莫斯科加快谈判,目的是开辟一条新的管道 (欧洲通讯社) 中亚:另一个争论点 除此之外,分析人士认为,莫斯科和北京在包括能源领域在内的多个领域的和解,在乌克兰危机后显著扩大和膨胀,也无法避免出现分歧和利益冲突,而且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两国在中亚地区争夺能源领域的扩张竞争上。 虽然讨论的焦点是莫斯科担心失去在中亚地区的主导地位,但另一方面,中国政界人士认为,这一能源丰富地区的利益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虽然俄罗斯与包括中亚国家在内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在文化和历史方面有着交织的优势,但这些国家正在寻求合作伙伴关系的多元化,并将中国视为能源领域有希望的合作伙伴,它还希望摆脱俄罗斯长期以来对其控制和规则的束缚,以压制任何试图出口到国外的企图,从而保持其作为欧洲主要能源供应国的近乎垄断的地位。 为此,俄罗斯于2001年开通了里海管道(CPC),将哈萨克斯坦西部的天然气输送到俄罗斯黑海港口新罗西斯克,俄罗斯公司也在乌兹别克斯坦开展石油和天然气储备的勘探工作,与此同时,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自2004年以来收购了乌兹别克斯坦44%的天然气管道。 另一方面,中国通过出口和低息贷款支持中亚国家的银行体系,以便在该地区站稳脚跟,利用现有的能源资源,直到2005年与哈萨克斯坦建立石油管道,它还成功建设了中亚天然气管道,该管道始于土库曼斯坦,途经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和哈萨克斯坦南部,最终抵达中国新疆,全长1833公里,年输送能力约为550亿立方米,与北溪管道相当。 此外,中国还投资数十亿美元开发土库曼斯坦东部的天然气田,其中包括南约洛坦气田,据信该气田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田之一,尽管莫斯科最初不愿意允许中国公司进入中亚市场,但这些成功已经让莫斯科面临既成事实,然而,这最终将迫使莫斯科接受与北京在其前苏联领土内进行经济合作,理由是这将阻碍西方影响力的增长,其中最主要的是华盛顿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以及加强伙伴关系以便获得更大份额的中国天然气进口。 俄罗斯冒险的不良后果 从过去几年俄罗斯与欧洲国家能源战争的结果来看,莫斯科可能过于仓促地使用了针对欧洲各国政府的武器,而更好的办法是将这些武器保留在战略威慑库存中,或在被迫的情况下在有限的范围内对一两个国家使用,而不是与所有欧洲客户同时进行不安全的冒险,这使它陷入了短期内可能无法克服的经济困境。 另一方面,切断莫斯科与西方的能源联系对华盛顿来说是一项战略收益,华盛顿经常批评其盟友寻求加强与俄罗斯的能源联系,并声称这些销售带来的外汇流入帮助了俄罗斯实现军事力量现代化的努力,并破坏了其欧洲朋友的政治决心。 然而,欧洲人此前一直忽视这一问题,声称与莫斯科的能源关系纯粹是商业性的,特别是在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当时欧佩克决定削减产量并对支持以色列的西方政府实施禁运,这迫使以色列向莫斯科求助,以减少对中东进口的依赖。 尽管许多迹象表明莫斯科决心将能源作为政治武器,特别是自弗拉基米尔·普京总统第二任期以来,许多产品分成协议被取消,授予私营企业的特许权和许可证被撤销,克里姆林宫开始将能源领域国有化并重新控制整个行业。 但这并未引起西方国家的注意,也未能促使西方国家从莫斯科转向天然气来源多元化,即使莫斯科曾多次暂时切断对部分邻国的天然气供应,目的是施加压力并讨价还价以达成更优惠的价格,例如2006年停止穿越乌克兰领土的天然气运输,导致一些邻国出现供应短缺。 但乌克兰战争已将事态推向了最后的决裂,欧洲目前正在有效适应其主要供应管道的最终关闭,并承诺到2030年摆脱所有化石燃料,然后转向天然气。尽管其他估计表明,由于缺乏供暖,欧洲很难在严冬来临前实现这一目标,否则霜冻就会吞噬欧洲人民的骨头,但未来几年才能证明哪一方更有能力实现其意愿。 来源 : 半岛电视台 + 电子网站

1月 12, 2025 - 09:24
 4433
北京是否会同意弥补俄罗斯天然气损失?

12月初,中俄之间天然气管道“西伯利亚力量1号”以最大容量投入“全面运营”阶段,全长50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运输基础设施之一。

2012年10月,俄罗斯总统普京下令建造“西伯利亚力量1号”管道,该管道于2019年底正式通车,这将是俄罗斯最大的天然气管道,将位于东西伯利亚的俄罗斯联邦最大共和国雅库特的天然气输送到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消费者,并然后到中国。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报道,“西伯利亚力量”管道每年向中国输送天然气380亿立方米,约占中国年天然气消耗量的9%。

在此背景下,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3945亿立方米,比2022年增长7.6%,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世界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而中国每年的天然气产量约为2300亿立方米(产量位居世界第四位) ,这意味着北京国内生产的天然气不到其需求的三分之二,每年的产销缺口约为1700亿立方米。

此外,统计数据显示,北京的天然气消耗量在过去15年里增长了近四倍,未来几年还将大幅增加,这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最明显的是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工业化消耗了全国约70%的能源,而北京希望依赖比石油和煤炭更便宜的能源,此外,由于天然气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小于石油和煤炭,用其他碳氢化合物能源替代天然气有助于表明中国是一个关心气候政策的国家。

随着“西伯利亚力量”管道运营能力的增强,中国对俄罗斯天然气的进口量急剧增长了约30倍。但鉴于乌克兰战争后俄欧关系破裂,中国能否弥补俄罗斯因失去欧洲能源市场而遭受的巨额损失,或者有什么办法可以阻止这种情况发生?

中国对俄罗斯天然气进口量大幅增长约30倍 (美联社)

向东弥补西部的损失

“西伯利亚力量1号”管道是俄罗斯向东拓展地缘政治影响力的必要工具,也是弥补西方制裁以及制裁对俄罗斯对西方天然气供应造成的损害的必要手段。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5月,俄罗斯国家天然气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签署了价值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供应合同,供应量为1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合同期限为30年,这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历史上最大的合同。

但据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称,西方与莫斯科之间最近的紧张局势促使俄罗斯做出让步,接受一个令北京满意的较低价格,此外还接受了一系列与建设和运营成本相关的其他设施。

虽然双方尚未公布商定的价格,但包括前述研究部门在内的多个消息来源估计,俄罗斯天然气的价格约为每1000立方米360美元,与德国支付的价格相似,德国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2022年前最大和最重要的客户,当年俄罗斯向其输送的天然气量达到550亿立方米,占欧洲年天然气需求量的40%,这些天然气通过“北溪1号”管道输送,该管道经波罗的海连接俄罗斯城市维堡和德国城市卢布明。

但莫斯科在2022年6月削减了北溪管道供应约40%,西方认为俄罗斯在乌克兰战争后将能源用作政治工具,目的是迫使欧盟国家放弃对基辅的支持,但莫斯科当时为此辩解称,此举是为了回应其西方客户拒绝以俄罗斯卢布支付天然气费用。

2022年7月,俄罗斯宣布暂时关闭“北溪1号”管道,以进行维护工作。虽然后来恢复了少量供应,但到8月份很快就完全停止了,克里姆林宫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表示,在对俄罗斯的制裁解除之前,天然气输送不会恢复,因为制裁导致管道无法得到妥善修复和维护,西方政府认为,这是莫斯科在寻找切断供应的借口,同年9月,管道遭到一系列爆炸和破坏行为。

与此同时,另一条管道——“亚马尔”管道也被关闭,该管道将俄罗斯天然气从西西伯利亚油田经波兰和白俄罗斯输送到德国,年输送能力为330亿立方米,而有​​报道称,目前,俄罗斯向欧洲的天然气出口依赖于“土耳其溪”管道,该管道穿越黑海海底930公里,连接俄罗斯城市阿纳帕和土耳其城市基伊柯伊,每年供应315亿立方米天然气。

北京会拯救莫斯科吗?

数据显示,俄罗斯因与西方的战争,自2022年以来对欧洲的天然气出口损失了80%以上,估计每年超过1500亿立方米,占俄罗斯管道出口总量的66%,这意味着“西伯利亚力量”管道的销量根本无法弥补这些巨大的损失。

因此,中国再次成为亚马尔气田天然气的紧急替代选择,尽管自2006年以来与北京就此展开谈判,但最近的事件再次促使莫斯科加快谈判速度,旨在修建一条经蒙古连接亚马尔和中国北部的新管道,莫斯科称之为“西伯利亚力量2号”。

莫斯科的目标是在2030年前完成新管道的建设并开始通过该管道输送天然气,预计输送能力将达到每年约500亿立方米。然而,中石油似乎在拖延签署该协议,以便能够获得俄罗斯天然气的更优惠价格。

卡内基欧亚中心研究员谢尔盖·瓦库连科表示,即使双方达成一致,真正实施“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也无法完全弥补欧洲市场的损失,他指出,莫斯科2019年向欧洲销售的天然气量为1650亿立方米,这意味着,计划中的管道销售额不会超过失去欧洲市场所造成损失的30%。

扣除建设、维护和运输成本后,“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的净回报预计在每1000立方米73至100美元之间,这也远低于向德国销售天然气的净收益,后者在135美元之间和155美元。但瓦库连科表示,考虑到莫斯科近期的选择有限,情况也不会太糟。

这些考虑使中国比俄罗斯处于更有利的谈判地位,因为俄罗斯寻求达成协议以弥补损失,而北京还有其他能够满足其短期和中期需求的替代方案。切断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也损害了莫斯科作为可靠能源供应国的声誉。其后果可能是欧洲国家大量放弃俄罗斯天然气。所有这些情况总体上都对北京有利,因此,北京似乎在押注,如果表现出更多的耐心,就能获得更好的价格,而北京一直以耐心著称。

但也有观点认为,中国可能不会进一步加深对俄天然气的依赖,也不会急于修建第二条管道,它可能会走向供应商多元化,以避免欧洲国家所犯的战略错误,即依赖一种主要能源,然后将其作为一张压力牌来影响其政治意愿,尤其是北京和莫斯科之间的历史关系并不体现出可靠的战略协议。

最近发生的事件再次促使莫斯科加快谈判,目的是开辟一条新的管道 (欧洲通讯社)

中亚:另一个争论点

除此之外,分析人士认为,莫斯科和北京在包括能源领域在内的多个领域的和解,在乌克兰危机后显著扩大和膨胀,也无法避免出现分歧和利益冲突,而且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两国在中亚地区争夺能源领域的扩张竞争上。

虽然讨论的焦点是莫斯科担心失去在中亚地区的主导地位,但另一方面,中国政界人士认为,这一能源丰富地区的利益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虽然俄罗斯与包括中亚国家在内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在文化和历史方面有着交织的优势,但这些国家正在寻求合作伙伴关系的多元化,并将中国视为能源领域有希望的合作伙伴,它还希望摆脱俄罗斯长期以来对其控制和规则的束缚,以压制任何试图出口到国外的企图,从而保持其作为欧洲主要能源供应国的近乎垄断的地位。

为此,俄罗斯于2001年开通了里海管道(CPC),将哈萨克斯坦西部的天然气输送到俄罗斯黑海港口新罗西斯克,俄罗斯公司也在乌兹别克斯坦开展石油和天然气储备的勘探工作,与此同时,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自2004年以来收购了乌兹别克斯坦44%的天然气管道。

另一方面,中国通过出口和低息贷款支持中亚国家的银行体系,以便在该地区站稳脚跟,利用现有的能源资源,直到2005年与哈萨克斯坦建立石油管道,它还成功建设了中亚天然气管道,该管道始于土库曼斯坦,途经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和哈萨克斯坦南部,最终抵达中国新疆,全长1833公里,年输送能力约为550亿立方米,与北溪管道相当。

此外,中国还投资数十亿美元开发土库曼斯坦东部的天然气田,其中包括南约洛坦气田,据信该气田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田之一,尽管莫斯科最初不愿意允许中国公司进入中亚市场,但这些成功已经让莫斯科面临既成事实,然而,这最终将迫使莫斯科接受与北京在其前苏联领土内进行经济合作,理由是这将阻碍西方影响力的增长,其中最主要的是华盛顿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以及加强伙伴关系以便获得更大份额的中国天然气进口。

俄罗斯冒险的不良后果

从过去几年俄罗斯与欧洲国家能源战争的结果来看,莫斯科可能过于仓促地使用了针对欧洲各国政府的武器,而更好的办法是将这些武器保留在战略威慑库存中,或在被迫的情况下在有限的范围内对一两个国家使用,而不是与所有欧洲客户同时进行不安全的冒险,这使它陷入了短期内可能无法克服的经济困境。

另一方面,切断莫斯科与西方的能源联系对华盛顿来说是一项战略收益,华盛顿经常批评其盟友寻求加强与俄罗斯的能源联系,并声称这些销售带来的外汇流入帮助了俄罗斯实现军事力量现代化的努力,并破坏了其欧洲朋友的政治决心。

然而,欧洲人此前一直忽视这一问题,声称与莫斯科的能源关系纯粹是商业性的,特别是在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当时欧佩克决定削减产量并对支持以色列的西方政府实施禁运,这迫使以色列向莫斯科求助,以减少对中东进口的依赖。

尽管许多迹象表明莫斯科决心将能源作为政治武器,特别是自弗拉基米尔·普京总统第二任期以来,许多产品分成协议被取消,授予私营企业的特许权和许可证被撤销,克里姆林宫开始将能源领域国有化并重新控制整个行业。

但这并未引起西方国家的注意,也未能促使西方国家从莫斯科转向天然气来源多元化,即使莫斯科曾多次暂时切断对部分邻国的天然气供应,目的是施加压力并讨价还价以达成更优惠的价格,例如2006年停止穿越乌克兰领土的天然气运输,导致一些邻国出现供应短缺。

但乌克兰战争已将事态推向了最后的决裂,欧洲目前正在有效适应其主要供应管道的最终关闭,并承诺到2030年摆脱所有化石燃料,然后转向天然气。尽管其他估计表明,由于缺乏供暖,欧洲很难在严冬来临前实现这一目标,否则霜冻就会吞噬欧洲人民的骨头,但未来几年才能证明哪一方更有能力实现其意愿。

来源 : hot166.com + 电子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