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船而去,看见故乡
故乡是什么?对30岁的湖州青年导演陈小雨来说,故乡是记忆里摇摆的船。 于是,他以外婆的人生故事为主线,在家乡德清取景,透过老房子、木船、河流,把自己对故乡的情感以及对社会现状的观察,放在了自编自导的首部电影长片《乘船而去》里。 在不久前的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上,演员刘丹凭借在《乘船而去》中苏念真一角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扎实的表演技巧,斩获最佳女配角。 这部投资不到200万元的小成本电影,今年4月在影院上映以来,收获了不错的票房和口碑,豆瓣评分飙升至8.3,还先后拿下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最佳编剧奖、第十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最佳新锐导演奖等。 带着满载故乡情的影像之船,陈小雨这位新生代导演,展现出无限可能。他说,很庆幸《乘船而去》能够“被看见”。 打磨剧本,前后修改32稿 参加完金鸡奖颁奖典礼,又赶去北京洽谈项目,记者在反射星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见到陈小雨时,他刚从外地风尘仆仆地连夜回到德清。黑框眼镜下,略显疲态,但谈起电影,他仿佛瞬间能量满格。 “金鸡奖是中国电影殿堂级的一个奖项,今年竞争尤为激烈。5位最佳女配角提名女演员中,其余4位是金鸡、百花、华表影后。对我们而言,这是一次肯定。”回忆起颁奖典礼上的那些瞬间,陈小雨难掩激动。“当听到是刘丹老师时,我兴奋地一下子从座位上弹起来,忍不住大喊出声!”说话间,憨厚的脸上满是笑意。 熟悉陈小雨的人都说,他思考的深度远超同龄人。《乘船而去》的故事很简单,讲述的是留守故乡的老太太突发急病,漂泊在外的子女放下工作回乡照顾母亲的故事。在看似简单的剧情里,陈小雨以船为载体,借由一家三代人在故乡与城市之间的来来去去,深刻触及现代人在故乡与都市之间纠结何处容身的困境。 “影片中老太太的原型,就是我的外婆。”陈小雨一家生活在京杭大运河旁的新安镇新桥村,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他是外婆一手带大的。父母离异、家道中落、背井离乡,一系列的变故,让他比同龄人更敏感。“幸好,我有一个温暖的外婆。” 每次回家,他看到外婆的衰老速度在加快,儿时记忆中白墙青瓦的老宅、出行的小船都在慢慢消失。于是,他决定拍一部电影,记住外婆,记住故乡。 2019年,回到家乡的陈小雨,开始在剧本中探索自己与故乡的距离。 写完第一稿后,他发给身边的朋友和业内前辈,让大家提意见。“剧本成型过程也是一个打磨的过程,前前后后修改了32稿,强化了戏剧冲突,修改了故事细节。”陈小雨乐于吸纳别人意见。这些反馈中,有来自身边的亲友,也有来自参加中国青年导演扶持计划的导师,甚至有偶尔与朋友聊天带来的灵感。 《乘船而去》上映后,有很多影迷跟陈小雨反馈有一个看破防的镜头——苏念真一家三口搬家整理行李时,发现没有倒掉的咸鸭蛋。“这一幕,源于我和朋友无意间聊天。朋友说,亲人去世后没有爆发性大哭,直到打开冰箱看到留下的腌菜那一刻才爆发。” 考虑到腌菜在镜头下呈现不出美感,他想起外婆腌制的咸鸭蛋,这一极具代表江南风物的小食,被拍进了电影。 陈小雨说,故乡最能拍出好作品。在德清,他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帮他协调拍摄场地,不收任何费用。 “尽量主义者”,尽力做到最好 电影剧本完成,拍摄资金成了难题。 作为新人导演,即便陈小雨参加了专门挖掘、选拔和培养优秀新人电影导演的青葱计划,但行业投资人依旧谨慎。 好在一同去非洲拍摄旅行综艺的制作人黄帆在看到剧本和概念片后,很感兴趣,不仅担任了电影的制作人,更帮助陈小雨从一位私企老板那里拉来了150万元。 “还是不够!”陈小雨一度陷入深深的无力感。 但他没有放弃!那几天,他不断翻阅着1000多人的微信通讯录,联系所有可能提供投资的人,他编辑了一段很长的文字,一并附上的,还有电影的项目书。 就这样,加上4位亲友的助力,190万元凑齐了。这也让陈小雨坚定信念:一定要拍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电影在老宅开机那天,没有隆重的仪式,直接掀起摄影机上的红色绸布就开拍了。 “一来经费紧,二来时间紧。”陈小雨拉起了职业演员与非专业制作班底共同组成的剧组,自己更是全家齐上阵:妻子邓晓珍做美术指导,岳父负责置景,好友黄一川是摄影指导,自己则是导演、编剧、剪辑一肩挑。他曾打趣,这个团队就是“家庭小作坊”。 导演,会追求完美吗?问到这,陈小雨坦率地表示,自己是一个“尽量主义者”,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到最好。 比如影片中,老太太走过的那座古桥,他想要展现江南古桥原本的风貌,但现实是,当下古桥周围有现代化的建筑、公路、电线杆。他就去德清图书馆翻阅地方文献,对照《德清古桥》中的桥一一筛选,实地查看。 “我们重新装修老宅后,发现太新,又一点点做旧,就这样反反复复。”妻子邓晓珍第一次做美术指导,怕做坏了,内心一直很焦虑。陈小雨就拉她出去散步,讨论勘景,讨论剧情。他们细心地根据角色性格对每个房间陈设进行调整,如向往城市、从事英语工作的苏念真,房间里的床挨着窗户,书柜里不仅典藏丰富,还放有很多词典。 为了尽可能提高拍摄效率,陈小雨还利用专业特长进行3D建模,在开拍前测试出想要的机位和置景,抢出很多试错时间。“他做得很细,甚至东南西北的窗户是几米、层高是多高都量出来。”负责外联制片的夏飞宏,至今对在医院拍摄的戏份印象深刻。 医院场景并不好约,夏飞宏好不容易找到一家,但医院只给出午休两小时的拍摄时间。“小雨勘景就去了五六次。”夏飞宏感慨,正是有了前期的充分准备,电影才得以28天就“杀青”。 爱“折腾”背后,是热爱与坚持 前后历时6年,陈小雨将故乡的小船摇向银幕之河,这一路走来,艰辛而漫长。 “感谢组委会给我们这么小的一个电影这么大的一个提名。”刘丹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几乎哽咽,“我们总共不到30人,是一个小小团队。我们的导演是处女座,我们从什么都不知道开始,一起走到今天,我跟他们在一起,我非常骄傲和自豪!” 陈小雨对梦想的坚持,让很多人动容。 “或许会亏本,但我愿意给你投10万元,就当钱打水漂了。”为资金发愁那会,相识10多年的好友魏斐然在看到陈小雨发来项目书的那一瞬间,有过震惊,但更多是感动。“感动小雨的坚持,也深知他的不易。” 在小学同学林罕芳看来,陈小雨讲故事的天赋,从小学就开始展露了。在她的记忆中,四年级那会,班里男生中就开始传阅陈小雨写的武侠连载小说,大家还经常催更。 “梦想”一词,说来缥缈,却又现实。为了实现梦想,17岁那年,陈小雨做了很叛逆的一个决定,在阿联酋读了一年大学后,他选择辍学回国,投入纪录片创作。 这样的决定,在很多人看来很难理解,但陈小雨却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他始终相信,“如果你真心想做一件事情,全世界都会帮你。” 回国拍纪录片的那几年,陈小雨曾在乌蒙山区做田野调查,在云南大理做傍海村民。2012年,他与好友去了西南三省交界处,拍摄纪录片《走起!》。山路崎岖,他们每天胸前挂着15公斤的相机包,后背背着25公斤的登山包,走几个小时山路。 年轻时的热爱与激情,帮助陈小雨克服了一切困难。“他其实特别恐高,但为了拍摄出真实画面,即便是悬崖峭壁都会去克服。”邓晓珍曾被这样的坚持所打动。而他们的努力,也得到正向反馈,纪录片《走起!》入围国内多个影展。 在完成多部纪录片后,陈小雨尝试电影创作,自己写剧本,自己掏钱,做了两个剧情短片。“但都失败了,没有激起一点水花。”那时候,陈小雨几乎整夜失眠。 “这让我看到了差距。”爱“折腾”的他,再次选择步入校园,前往多伦多大学系统学习电影制作,从头开始。“不要怕船小,不要怕浪头高。”《乘船而去》片尾曲中所轻吟的,正如陈小雨对梦想的执着。 如今陈小雨电话不断,邀约增多。但他说,或许未来拍摄的题材和拍摄地不在家乡,但影片呈现的影像气质肯定跟家乡相关,“那是一脉相承的东西。”
故乡是什么?对30岁的湖州青年导演陈小雨来说,故乡是记忆里摇摆的船。
于是,他以外婆的人生故事为主线,在家乡德清取景,透过老房子、木船、河流,把自己对故乡的情感以及对社会现状的观察,放在了自编自导的首部电影长片《乘船而去》里。
在不久前的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上,演员刘丹凭借在《乘船而去》中苏念真一角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扎实的表演技巧,斩获最佳女配角。
这部投资不到200万元的小成本电影,今年4月在影院上映以来,收获了不错的票房和口碑,豆瓣评分飙升至8.3,还先后拿下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最佳编剧奖、第十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最佳新锐导演奖等。
带着满载故乡情的影像之船,陈小雨这位新生代导演,展现出无限可能。他说,很庆幸《乘船而去》能够“被看见”。
打磨剧本,前后修改32稿
参加完金鸡奖颁奖典礼,又赶去北京洽谈项目,记者在反射星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见到陈小雨时,他刚从外地风尘仆仆地连夜回到德清。黑框眼镜下,略显疲态,但谈起电影,他仿佛瞬间能量满格。
“金鸡奖是中国电影殿堂级的一个奖项,今年竞争尤为激烈。5位最佳女配角提名女演员中,其余4位是金鸡、百花、华表影后。对我们而言,这是一次肯定。”回忆起颁奖典礼上的那些瞬间,陈小雨难掩激动。“当听到是刘丹老师时,我兴奋地一下子从座位上弹起来,忍不住大喊出声!”说话间,憨厚的脸上满是笑意。
熟悉陈小雨的人都说,他思考的深度远超同龄人。《乘船而去》的故事很简单,讲述的是留守故乡的老太太突发急病,漂泊在外的子女放下工作回乡照顾母亲的故事。在看似简单的剧情里,陈小雨以船为载体,借由一家三代人在故乡与城市之间的来来去去,深刻触及现代人在故乡与都市之间纠结何处容身的困境。
“影片中老太太的原型,就是我的外婆。”陈小雨一家生活在京杭大运河旁的新安镇新桥村,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他是外婆一手带大的。父母离异、家道中落、背井离乡,一系列的变故,让他比同龄人更敏感。“幸好,我有一个温暖的外婆。”
每次回家,他看到外婆的衰老速度在加快,儿时记忆中白墙青瓦的老宅、出行的小船都在慢慢消失。于是,他决定拍一部电影,记住外婆,记住故乡。
2019年,回到家乡的陈小雨,开始在剧本中探索自己与故乡的距离。
写完第一稿后,他发给身边的朋友和业内前辈,让大家提意见。“剧本成型过程也是一个打磨的过程,前前后后修改了32稿,强化了戏剧冲突,修改了故事细节。”陈小雨乐于吸纳别人意见。这些反馈中,有来自身边的亲友,也有来自参加中国青年导演扶持计划的导师,甚至有偶尔与朋友聊天带来的灵感。
《乘船而去》上映后,有很多影迷跟陈小雨反馈有一个看破防的镜头——苏念真一家三口搬家整理行李时,发现没有倒掉的咸鸭蛋。“这一幕,源于我和朋友无意间聊天。朋友说,亲人去世后没有爆发性大哭,直到打开冰箱看到留下的腌菜那一刻才爆发。”
考虑到腌菜在镜头下呈现不出美感,他想起外婆腌制的咸鸭蛋,这一极具代表江南风物的小食,被拍进了电影。
陈小雨说,故乡最能拍出好作品。在德清,他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帮他协调拍摄场地,不收任何费用。
“尽量主义者”,尽力做到最好
电影剧本完成,拍摄资金成了难题。
作为新人导演,即便陈小雨参加了专门挖掘、选拔和培养优秀新人电影导演的青葱计划,但行业投资人依旧谨慎。
好在一同去非洲拍摄旅行综艺的制作人黄帆在看到剧本和概念片后,很感兴趣,不仅担任了电影的制作人,更帮助陈小雨从一位私企老板那里拉来了150万元。
“还是不够!”陈小雨一度陷入深深的无力感。
但他没有放弃!那几天,他不断翻阅着1000多人的微信通讯录,联系所有可能提供投资的人,他编辑了一段很长的文字,一并附上的,还有电影的项目书。
就这样,加上4位亲友的助力,190万元凑齐了。这也让陈小雨坚定信念:一定要拍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电影在老宅开机那天,没有隆重的仪式,直接掀起摄影机上的红色绸布就开拍了。
“一来经费紧,二来时间紧。”陈小雨拉起了职业演员与非专业制作班底共同组成的剧组,自己更是全家齐上阵:妻子邓晓珍做美术指导,岳父负责置景,好友黄一川是摄影指导,自己则是导演、编剧、剪辑一肩挑。他曾打趣,这个团队就是“家庭小作坊”。
导演,会追求完美吗?问到这,陈小雨坦率地表示,自己是一个“尽量主义者”,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到最好。
比如影片中,老太太走过的那座古桥,他想要展现江南古桥原本的风貌,但现实是,当下古桥周围有现代化的建筑、公路、电线杆。他就去德清图书馆翻阅地方文献,对照《德清古桥》中的桥一一筛选,实地查看。
“我们重新装修老宅后,发现太新,又一点点做旧,就这样反反复复。”妻子邓晓珍第一次做美术指导,怕做坏了,内心一直很焦虑。陈小雨就拉她出去散步,讨论勘景,讨论剧情。他们细心地根据角色性格对每个房间陈设进行调整,如向往城市、从事英语工作的苏念真,房间里的床挨着窗户,书柜里不仅典藏丰富,还放有很多词典。
为了尽可能提高拍摄效率,陈小雨还利用专业特长进行3D建模,在开拍前测试出想要的机位和置景,抢出很多试错时间。“他做得很细,甚至东南西北的窗户是几米、层高是多高都量出来。”负责外联制片的夏飞宏,至今对在医院拍摄的戏份印象深刻。
医院场景并不好约,夏飞宏好不容易找到一家,但医院只给出午休两小时的拍摄时间。“小雨勘景就去了五六次。”夏飞宏感慨,正是有了前期的充分准备,电影才得以28天就“杀青”。
爱“折腾”背后,是热爱与坚持
前后历时6年,陈小雨将故乡的小船摇向银幕之河,这一路走来,艰辛而漫长。
“感谢组委会给我们这么小的一个电影这么大的一个提名。”刘丹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几乎哽咽,“我们总共不到30人,是一个小小团队。我们的导演是处女座,我们从什么都不知道开始,一起走到今天,我跟他们在一起,我非常骄傲和自豪!”
陈小雨对梦想的坚持,让很多人动容。
“或许会亏本,但我愿意给你投10万元,就当钱打水漂了。”为资金发愁那会,相识10多年的好友魏斐然在看到陈小雨发来项目书的那一瞬间,有过震惊,但更多是感动。“感动小雨的坚持,也深知他的不易。”
在小学同学林罕芳看来,陈小雨讲故事的天赋,从小学就开始展露了。在她的记忆中,四年级那会,班里男生中就开始传阅陈小雨写的武侠连载小说,大家还经常催更。
“梦想”一词,说来缥缈,却又现实。为了实现梦想,17岁那年,陈小雨做了很叛逆的一个决定,在阿联酋读了一年大学后,他选择辍学回国,投入纪录片创作。
这样的决定,在很多人看来很难理解,但陈小雨却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他始终相信,“如果你真心想做一件事情,全世界都会帮你。”
回国拍纪录片的那几年,陈小雨曾在乌蒙山区做田野调查,在云南大理做傍海村民。2012年,他与好友去了西南三省交界处,拍摄纪录片《走起!》。山路崎岖,他们每天胸前挂着15公斤的相机包,后背背着25公斤的登山包,走几个小时山路。
年轻时的热爱与激情,帮助陈小雨克服了一切困难。“他其实特别恐高,但为了拍摄出真实画面,即便是悬崖峭壁都会去克服。”邓晓珍曾被这样的坚持所打动。而他们的努力,也得到正向反馈,纪录片《走起!》入围国内多个影展。
在完成多部纪录片后,陈小雨尝试电影创作,自己写剧本,自己掏钱,做了两个剧情短片。“但都失败了,没有激起一点水花。”那时候,陈小雨几乎整夜失眠。
“这让我看到了差距。”爱“折腾”的他,再次选择步入校园,前往多伦多大学系统学习电影制作,从头开始。“不要怕船小,不要怕浪头高。”《乘船而去》片尾曲中所轻吟的,正如陈小雨对梦想的执着。
如今陈小雨电话不断,邀约增多。但他说,或许未来拍摄的题材和拍摄地不在家乡,但影片呈现的影像气质肯定跟家乡相关,“那是一脉相承的东西。”